信息大樓,正門。
丹尼斯懷特和泰克威爾遜沉默著走下了台階。
等走到前麵的花壇後,丹尼斯懷特還回頭看了一眼,左右觀察了好半天,確定沒有人跟著才長呼了口氣。
麵對威爾遜的怪異眼神,丹尼斯懷特抿嘴道,“我可不願意來這裡,和他們打交道。”
他說完補充道,“但如果能讚助我們的項目,多打幾次交道也沒關係。”
“泰勒,剛才你編的很好。”懷特看著泰勒笑道,“低溫核聚變?實在太有創意了,你是怎麼想到的?”
“編?”威爾遜很不明白。
“不是嗎?”
“當然不是,我本來就是這麼想的,當然我也覺得不可思議,但也許是這樣呢?新物理,連引力都能造出來,什麼都有可能。”
“你說的沒錯。”
懷特肯定了威爾遜的說法,但臉上卻露出不以為然的神色,“新物理什麼都有可能,但前提是不和原本存在的物理有衝突。”
“新物理,人造引力、人造黃金,還有新核技術等等,每一項都是原來沒有的,甚至連想都想不到的,但這些都和原本的物理不衝突。”
“核聚變就不一樣,我們一直在研究,你會覺得低溫核聚變存在?”
他的語氣甚至帶著嘲諷。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威爾遜聳了聳肩,他站定腳步疑惑問道,“但你剛才是讚同的,為什麼?”
“你的說法能夠拉到投資。”懷特滿臉笑容的開口道,“我們的項目已經暫停了,現在急需投資,急需其他的支持。”
“如果能得到政fu支持,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資金,你不希望研究繼續下去嗎?”
威爾遜道,“我當然希望能繼續研究,但如果新核能源可以取代核聚變,研究也沒什麼意義。”
他說著情緒有些低落。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他就被認為是核物理的超級天才,十幾歲就能夠設計核反應堆,還得到了當時第一決策人的接見。
現在才剛30多歲,成為了大項目的研究員,甚至可以說是二號人物,結果發現研究失去了意義?
這種打擊實在太大了。
不過威爾遜早就調整好了心態,新物理方向更有前途,他還足夠年輕,可以進入新的領域。
懷特道,“我不這麼認為。新核能源怎麼樣還不知道呢,而我們的研究有很多成果,我相信,繼續研究是有價值的。”
“我之所以支持你,單純就是為了拿到投資。”
“看呢,他們已經開始考慮了。”
懷特拍了下威爾遜的肩膀,繼續道,“以後再來這裡,或者和其他什麼人聊研究、聊技術,你就繼續抖手,你的學術那很好,或許還可以以此發表個論文,說新物理和核聚變結合,可以實現低溫核聚變,然後以核轉電技直接輸出電力。”
“如果技術能夠實現,就可以用來製造動力裝置。”
“這個技術前景實在太美好了,絕對能說服很多人投資我們的項目……”
威爾遜疑惑道,“我隻是這樣想,但還沒有理論支持,即便我這麼說,他們的投資不也是為了研究這樣的技術嗎?應該不是為了托卡馬克核反應堆吧?”
“那不重要!”
懷特用力擺擺手,笑道,“拿到投資才是最重要的,隻要有了資金,想研究什麼就研究什麼。”
“低溫核聚變技術,隻是為了吸引投資,等拿到了錢,做什麼研究還是我們說了算。”
威爾遜聽著有些發愣,他覺得懷特的想法不好,但對方是項目負責人,也可以說是他的老師。
他一時之間有些迷茫。
……
元素抗性實驗基地。
低溫核聚變實驗大獲成功後,按照既定計劃開始了後續實驗。
接下來的實驗計劃就是不斷的提升原材料的密度,當密度達到一定程度,理論上就可以一直維持固定區間高溫反應。
原材料密度提升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
按照既定計劃,實驗進行五次以上才能提升到最終數值。
當反應爐內材料變多,粒子碰撞就更加容易,達到一定界限後,就可以維持自發反應了。
在反應過程中,也會出現新的問題。
比如,調節材料元素會受到影響,需要階段性添加調節材料元素。
再比如,反應廢物α粒子的清理也是要考慮的。
這是核聚變控製相關的高端技術,托卡馬克核聚變反應堆研究上已經有了解決方案。
當反應爐原材料密度不斷上升,實驗也碰到了一個關鍵問題反應爐外壁的承受能力。
歸根結底,還是材料問題。
即便是同樣的粒子活躍度,因為原材料的密度上升,粒子數量增多,對外的實際溫度也包括對外的壓力就會增大。
當進行了第四次實驗的時候,團隊就發現外壁材料承壓快要達到了極限。
“如果再增加反應強度,反應爐外壁材料的使用壽命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會存在發生破損炸裂的風險。”
“到時候,實驗就出現了控製性問題。”
“非常危險!”
這是個非常重大的問題。
實驗團隊內部召開了會議,也有研究員提出了解決方案。
比如,加裝外層螺旋磁場。
這個方案也就是用托卡馬克類似的磁場裝置,來對反爐內的粒子進行控製。
當粒子不斷進行循環運動的時候,對於反應爐外壁的衝擊就會大大降低。
張碩直接否定了提議,他的理由讓其他人無話可說,“如果加裝磁場控製裝置,設備就會變得臃腫而龐大,也根本無法再作為可移動的電力能源裝置使用。”
“那樣一來,研究就沒有意義了。”
“新核能源技術足以頂替可控核聚變,我們的研究可不是為了控製核聚變。”
張碩否定提議時,表情神態還是很輕鬆的。
他對於碰到的問題也是早有預料的,即便是1500萬攝氏度下的反應,反應爐外壁也很難承受,測定達到承受極限就可以了。
原材料密度不足,不能夠讓反應一直持續,但也是有解決方案的。
“如果是持續運作,需要向內部階段性的持續調節材料。”
“我們隻需要在添加調節材料的同時,添加一定的原材料就好了。”
“即便沒有達到理想狀況,但實際上,但強度已經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