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方也派出了人員加入。
兩個機構派出的人員隻是參與到研究中,並不會去乾預研發決策,但丹尼斯懷特還是不得不放棄原來的實驗計劃。
懷特的想法是利用申請到的經費,繼續做托卡馬克核反應堆的研究。
現在隻能含淚轉到新方向,暫時的計劃也變成了複刻核轉電檢測實驗。
對此,丹尼斯懷特都有些心灰意冷。
他很固執。
在核聚變的認知上,對托卡馬克核反應堆的研究上,懷特表現的都很固執。
為什麼固執呢?
因為害怕!
懷特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他聽到低溫核聚變,下意識的就非常抵觸。
低溫核聚變存在,控製肯定要比常規核聚變容易的多,甚至都不需要什麼外在磁乾涉,再結合核轉電技術,就能夠製造出源源不斷對外輸出電力的強大能源裝置。
聽起來倒是很不錯,但和他沒有任何關係。
低溫核聚變就是在否定他做研究的意義,並說明他一輩子的鑽研都是沒有意義的。
這怎麼能接受呢?
他已經有50多歲了,不可能再去轉去新方向,一輩子努力化為烏有,所謂的核物理學家的名頭會變得一文不值。
懷特想想都心灰意冷,好多工作都乾脆交給泰勒威爾遜。
新研究,還是讓年輕人來做吧!
懷特的想法,是很多上了年紀的核聚變專家的普遍情況,他們根本無法接受低溫核聚變。
那等於是否定他們一輩子的努力。
也有不少核聚變的學者,覺得低溫核聚變出現是個機會,他們主動做相關的研究,並以一些微小的成果申請相關項目。
低溫核聚變確定存在以後,就能確定路是走的通的。
大量的國家和機構都希望能做相關研究,有成果和個人名氣申請相關研究就會變得很容易。
隻不過,研究肯定不容易。
核聚變研究了這麼多年,一直以來的結論就是,無法在低於一億攝氏度環境持續。
那麼低溫核聚變就一定和新物理有關。
具體是什麼呢?
有些學者研究起了理論,而有些學者則看向了最前沿的實驗混亂力場。
混亂力場實驗牽扯到了混亂力場向強力的轉化和影響,新一次實驗則進行了調整,實驗會不會有新發現呢?
……
在國內外眾多關注下,新一次實驗正式開始。
實驗就是開啟粒子對撞機,粒子對撞過程中會製造出超子,設備控製超子進入到混亂力場裝置。
隨後,實驗正式開啟。
強磁乾涉環境下,超子沿著環狀管道運轉的同時,內部出現了混亂力場的轉變,檢測就針對混亂力場轉變帶來的影響。
這次實驗的不同點在於,超子的數量有所增加,設備內部還有提前放置的活躍氚元素。
氚元素的運動速度趕不上科西超子,還會對進入設備的超子產生阻擋作用,隻是氚元素的密度很低,阻擋的效果非常的小。
“從理論上來說,影響更大的是強磁環境下氚元素衰敗產生的場力影響。”
“這種影響具體是什麼,實驗結束前,誰也不知道。”
“我們隻能做一定的猜測。我個人認為,氚元素衰變會影響到混亂力場轉變,並對最終檢測結果造成很大影響……”
在物理中心一層大辦公室,張碩對廖振宇、石秋玲以及其他學者說起了自己的看法。
每個人手頭上都有工作,相關討論也隻是在工作之餘閒聊。
但是張碩說的內容,,還是讓其他人感到很驚訝,因為他用了一個詞——很大。
很大的影響,也就代表實驗數據一定能分析出異常。
“真的會這樣嗎?”
“我怎麼覺得氚元素衰變不會有什麼影響?強磁和高溫環境下,衰變速度隻會少許增加,又不是全部衰變……”
“而且,氚元素密度很低,產生的發射性和超子衰變的放射性很類似,並不會有衝突。”
“兩者,怎麼會有影響呢?”
“張碩院士是怎麼得到的結論?會不會隻是胡亂猜測?”
石秋玲想不明白。
廖振宇則是笑道,“石組長,你對張碩院士還是不了解啊!”
“怎麼說?”石秋玲好奇的問道。
“麵對一個實驗問題,張碩院士說的看法和你的不同,不要質疑,而是要反思一下,自己對認知是否有不足……”
“這就是我的經驗,張碩院士的判斷都是正確的。”
“至少我從未見過不正確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