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紛紛在頭版頭條刊登了老約翰.洛克菲勒逝世的消息,這三份美國最重要的報紙,對於老約翰.洛克菲勒的死。態度卻有著明顯地不同。
作為傾向共和黨的報紙,《華盛頓郵報》自然站在罐頭這邊。他們在頭版頭條上麵刊登了一幅巨大的照片,照片上麵,是一隻腳,一隻普通工人穿著破舊皮鞋的腳,在這隻腳下。是一個洛克菲勒財團的標誌。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謝幕地時候到了》。
這樣的圖片,加上這樣的題目,讓人們想到的不僅僅是老約翰.洛克菲勒個人生命的謝幕,而是這個輝煌一時的大財團的謝幕。
“昨天下午,一個89歲地老頭在洛杉磯地一家療養院裡麵去世了。一年之前,或者是幾年之前,如果他去世的話。我想很有可能美國會陷入一片哀悼之中。但是昨晚,幾乎每一個美國人都在慶祝。
“老約翰.洛克菲勒,這個原本是紐約州一個小商人的後代,靠著自己的努力,打造了一個金融帝國。這個帝國,一度是美國人心目中隻能仰視的高大山峰,是美國人崇拜的對象。但是現在,洛克菲勒財團,已經結束他的輝煌開始走向下坡路了。
“之所以這麼說。不僅僅因為作為洛克菲勒財團精神支柱的老約翰.洛克菲勒的去世,而是因為這個財團現在已經被美國民眾拋棄了。
“我想老約翰.洛克菲勒在臨死地時候,肯定會特彆後悔他在這段時間裡對一匹小馬乾過的事情。事實上,正是這匹小馬,成為了洛克菲勒財團的掘墓者!
“上帝是公正的。每一個人犯下罪孽的人。最後都得付出相應地代價。老約翰.洛克菲勒去世,不代表洛克菲勒財團就解脫了。恰恰相反。這僅僅隻是懲罰地開始。
“十年之後,也許更長的時間之後,當人們經過華爾街地時候,也許真的會指著一棟建築說這裡曾經有一個叫洛克菲勒財團但是現在卻隻剩下廢墟了。
“老約翰.洛克菲勒死了。謝幕開始了。”
《華盛頓郵報》的這篇報道,口氣十分的平和,但是裡麵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雷霆萬鈞,民眾爭相傳閱,大呼過癮。
《紐約時報》也在頭版頭條上就老約翰.洛克菲勒的死做了報道。他們的題目是:《國王駕崩,洛克菲勒帝國何去何從》。
《紐約時報》從根子上,是傾向於華爾街傾向於洛克菲勒財團的。但是他們清楚地知道,這個時候,洛克菲勒財團已經引起了全美國人的公憤,如果他們在報道上麵激怒了美國人,他們肯定會被憤怒的人群吞沒。
所以,這篇報道寫得十分的曲折和隱晦。
“一個老頭死了。老約翰.洛克菲勒,這個名字之前是整個美國的象征,但是現在,卻淹沒在一片火光之下。
“老約翰.洛克菲勒從幾美元發家,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金融帝國,創造了不可思議的輝煌。他在自己一生中的前65年,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功,但是卻在最後的四年,犯下了一個錯誤。正是這個錯誤,使得他用65年時間打造的功業轟然崩塌,並且使得他一手建立的帝國前途堪憂。
“客觀上說,老約翰.洛克菲勒是個了不起的人,他的了不起,在於他創造了一個美國奇跡。而他又是一個悲劇性十足的人,他的悲劇,在於他選擇了一個美國神話做對手!有人說老約翰.洛克菲勒的悲劇,是從罐頭開始的,而實際上,當洛克菲勒財團準備進軍好萊塢,準備向夢工廠動手的時候,這個悲劇就已經埋下了種子!
“華爾街財團現在應該清醒了,你們應該看到現在的好萊塢是一個什麼樣的好萊塢。那是一個堅不可摧的堡壘,一個飄揚著紅龍大旗地堅不可摧的堡壘。裡麵還盤踞著一個凶猛無比的紅色巨龍。華爾街的那些意圖將好萊塢淪為自己的賺錢工具的財團們,應該清醒了,你們應該從洛克菲勒財團的身上吸取足夠的教訓,即便是信念不改,也應該改換方式了。
“老約翰.洛克菲勒走了,留下了一個開始搖晃的帝國。這個帝國何去何從,我們無從所知,但願這個帝國不要最後消失在華爾街之上。”
《紐約時報》很狡猾,他們幾乎沒有怎麼在老約翰.洛克菲勒和罐頭之間做文章。更沒有怎麼為老約翰.洛克菲勒樹碑立傳,他們把目光對準了華爾街剩下地那些財團,告訴他們,采用洛克菲勒財團的那種做法對付好萊塢對付夢工廠顯然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想下手,必須“改換方式”。
而三份報紙中。最堅定地站在洛克菲勒財團這邊的,肯定要數《華爾街日報》了。
《華爾街日報》被美國人認為是華爾街財團的喉舌,也是華爾街的傳聲筒。洛克菲勒財團作為華爾街最有影響力地財團之一,和《華爾街日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華爾街日報》不但長時間受到洛克菲勒財團的資助,而且還在利益上有很大的一致性,這就使得《華爾街日報》對老約翰.洛克菲勒的死表現出十分的沉痛。
“昨天晚上,老約翰.洛克菲勒走了。這個老人死在洛杉磯療養院裡。是美國最大的不幸。作為洛克菲勒財團地創始人。洛克菲勒先生為了這個國家,為了這個民族,做出了巨大地貢獻,而這些貢獻,這段時間卻被一匹劣馬破壞掉了!
“人們指責洛克菲勒財團,指責老約翰.洛克菲勒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他以及他創立的這個財團為為美國創造了多少的財富!有沒有想到老約翰.洛克菲勒設立的機構養活了多少人!沒有人記起這些,他們隻看見了一匹可憐的劣馬,然後就如此對待這位老人。
“老約翰.洛克菲勒的去世。在失望中去世,是美國的不幸!這個國家開始變得十分不清了。華爾街財團應該采取行動了,不然的話,這不幸將延續到你們頭上來。”
這篇名為《美國最大地不幸》的文章,算是徹底為洛克菲勒財團搖旗呐喊。
本來。《華爾街日報》和洛克菲勒財團的關係擺在那裡。你讚揚洛克菲勒財團也好,惋惜老約翰.洛克菲勒也好。都是你的自由,但是貶低了罐頭,那人們可就接受不了了。
在這篇文章裡,《華爾街日報》左一句劣馬右一句劣馬,這樣的寫法自然惹怒了讀者。同時也引起了其他很多報紙地集體圍攻。
很多報紙和廣播台隨即向《華爾街日報》開戰,稱《華爾街日報》是洛克菲勒財團地走狗,而民眾對於《華爾街日報》稱呼罐頭為“劣馬”的做法感到了極大地憤怒。
於是乎《華爾街日報》的總部立刻受到衝擊,被砸了個稀巴爛,紐約律師所甚至有律師主動喊出來稱要為罐頭打官司,狀告《華爾街日報》誹謗。而《華爾街日報》在各地的銷售點更是陷入了民眾的唾沫之中,很多都被搗毀。《華爾街日報》的那些老總們,打死也不會想到,一篇報道竟然會讓自己遭遇到如此的衝擊。
於是乎,那幫老總不得不哆哆嗦嗦站出來道歉,承諾儘可能將當天發行的報紙全部收回。
這件事情,算是讓所有媒體、那些意圖為洛克菲勒財團翻案的人都意識到,在這個問題上,在罐頭的問題上,是絕對不可以玩火的。對於美國人來說,罐頭是他們的底線,在這上麵,他們不管你什麼新聞自由、言論自由,隻要你敢詆毀罐頭一句,那你就等著有人找上門來把你丟到大街上挨批吧。
老約翰.洛克菲勒的死,算得上是1929年年末的另外一件大事。這個老頭的離開,在很多人眼裡,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代表著洛克菲勒財團走向下坡路的開始。
洛克菲勒財團也召開了記者發布會,在發布會上。小約翰.洛克菲勒沒有多說什麼,他隻是宣稱老約翰.洛克菲勒的葬禮將在洛克菲勒財團麵臨地官司之後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