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這些事情之後,夢工廠在四月開始進入了異常繁忙的時段,每年到了這個時候,不僅僅是夢工廠,連其他的電影公司都會變得忙忙碌碌,因為對於年中的電影檔期來說,四月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月份。
各大電影公司事先投入拍攝的電影,基本上都已經進入了關鍵時期,有的甚至已經快要殺青了,這時候電影公司除了開始強大的宣的傳同時,更要準備的電影的相關的放映和策劃工作。
照理說,夢工廠上半年的任務並不是很重,目前為止,我們隻出品了兩部電影,一部電影是斯登堡拍攝的《全民公敵》,這部電影現在已經拍攝完畢了三分之二,因為約翰.迪林傑鬨出來的這麼大的事情,也使得這部電影成為了讓美國民眾最為關注的一部電影。
第二部電影就是維斯康蒂拍攝的《午夜凶鈴》了,對於這部夢工廠專門為了反駁希區柯克的抨擊而生產的恐怖片,觀眾更是翹首而望,目前也基本上完成了一半。正是關鍵時刻。
宣傳和相關的策劃工作讓甘斯忙得像陀螺一樣,這家夥恨不得把自己撕成兩半用。
也就在4月。從歐洲傳來了好消息。我們地歐洲分廠在吞並了高蒙公司之後,資本開始進入德國的烏發。作為德國最大地電影公司,能夠和烏發合作,這是之前美國人不願意想象的。
烏發和其他歐洲地電影公司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法國,電影公司完全是私營性質的,比如說高蒙電影公司。它的成長壯大基本上就是私有電影公司的發展史,但是在德國,情況就很不同,雖然電影一開始是私人地,但是隨著電影事業的發展,特彆是容克財團的注意。使得電影公司逐漸被容克財團控製,麵對著容克資本家的強大的荊棘實力,德國電影人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招架之力。很快德國絕大多數地電影資源都被整合成為了一個龐然大鱷,這個大鱷。就是烏發。
可以說,在二十世紀初期。世界上實力最大的電影公司,不是法國的電影公司。也不是美國地電影公司,而是德國人的烏發,他們擁有雄厚地資本,同時,因為德國深厚的文化尤其是文學、哲學等等各種思潮地影響,導致他們同樣擁有著眾多的優秀電影人,所以,這也使得德國在早期成為了世界電影地中心之一。
但是隨著電影的不斷發展,歐洲各國的電影都在不斷進步,德國卻慢慢落後了下來,而落後的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了。戰爭的失敗,讓德國的經濟陷入了崩潰,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國家的尊嚴更是遭到了蹂躪,再這樣的情況之下,德國電影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曾經作為世界最龐大的電影公司烏發也陷入了困境。
這個電影公司的巨人,在法國人、英國人、北歐電影甚至是意大利電影的衝擊之下搖搖欲墜,早已經不複當初的風
儘管如此,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烏發公司依然算得上是歐洲的大電影公司之一,因為容克財團的支持,它依然牢牢控製著整個德國的電影拍攝生產以及電影院線的放映,不管是哪一屆政府,對於電影的強大的宣傳力量,他們都是認可的,因此,電影,成為了德國人牢牢不放的東西。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其他國家的大的電影公司想進入德國爭奪電影產業,尤其是向烏發融資,是十分困難的。德國人根本不會把烏發交到彆人的手裡麵,如果烏發倒了,德國的電影就完了。
對於歐洲乃至美國的電影公司來說,德國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但是進入這個市場,不和烏發合作是不可能的,而如果能夠向烏發融資,那絕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不過這樣的好事,之前就從來沒有發生過。
這二十多年來,各國的電影公司從來就沒有放棄這個努力,但是最後都以失敗告終。就連我們的夢工廠也不例外。我們的歐洲電影分廠在歐洲站穩腳跟之後,就曾經和烏發取得聯係,希望能夠融資,特彆是在經濟危機爆發的時候,我們都認為烏發遭到了這樣的打擊幾乎就要崩潰的情況下,我們提出融資,他們肯定會答應,何況夢工廠在歐洲的名聲和信譽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的電影公司。
但是德國人最後的回答依然是:NO。他們的原因很簡單:政府不會讓烏發變了顏色。
而這一次,歐洲分廠竟然能夠融資到烏發裡麵,而且獲取了烏發三分之一的股權,這對於我來說,簡直是一件不亞於和調查局合作的大喜事,因為取得了烏發三分之一的股權,不僅僅意味著我們將取得巨大的經濟利潤,更意味著憑借著烏發的控製力,整個德國的電影市場都將向我們敞開大門,這樣的景象,想一想我都激動非常。
而之所以歐洲分公司能夠奇跡般的敲開烏發的大門,也不是偶然的。實際上,這完全依賴於一個人的功勞,沒有它,歐洲分廠根本不可能完成這樣的任務。
這個人,不是彆人,正是德國的現任總理阿道夫.希特勒。
在烏發的融資問題上麵,德國的以往政府都是十分保守的,不希望任何的資本進來。這種情況,在小胡子上台之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在歐洲,如果說評一評誰最看重電影的社會功能的話,可以評出來四個人。
第一個是蘇聯的建立者列寧,列寧以睿智的目光率先指出了:在所有藝術中,電影對於我們最重要。正是在他的指導之下,整個蘇聯才會成為電影理論和電影實踐的重鎮,對世界電影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第二個人,應該是墨索裡尼。最為一個資深的影迷,墨索裡尼的電影欣賞水平絕對是一流的,他對電影的看重,一方麵是因為他個人對於電影的喜愛,另外一方麵也是因為他比彆人都清楚,電影對於統治思想產生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因此,意大利在培養電影人和發展電影事業上不遺餘力,意大利電影始終都是歐洲電影的基礎之一。
第三個人,是英國的國王喬治五世。這個英聯邦名義上的元首,雖然並沒有多大的實權,但是他對於電影喜愛,也推動了英國電影的發展,在他的影響之下,英國政府不得不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扶持本國電影和本國電影人。
至於第四個人,那就是小胡子了。
隻不過他的情況和以上幾個人相比起來,有很大的不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
&nbp;&nbp;&nbp;&nbp;
網站分類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