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詡暗忖著,因特爾自身的頹勢、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華國市場有效需求的激活、網吧的更新換代……
一切都集中在了這個時間點上。
網吧硬件采購+網吧軟硬係統構架+後期綜合服務支持,這個模式形成了商業上閉環。
眼前這個年輕人,其實做的就是,網吧全生命周期運營方案的提供商。
這個模式的護城河很深很廣,就連自己所代表的因特爾公司,也成為了他手裡的盾牌。
而自己今天來的目的,還隻是爭取機會,成為他手裡的那麵盾牌。
兩萬台很多,但也不是太多,楊詡更看重的是這個模式的不可複製性。
不可複製是正對吳楚之其他對手而言的,而吳楚之隻需要一個城市、一個城市複製下去就行。
因為對於現在這個時代而言,這個模式太先進了,吳楚之有著無與倫比的先發優勢。
當吳楚之完成專利牆構建時,整個市場都會被他形成壟斷。
華國11萬家網吧的龐大市場,贏家通吃,一家獨大,想想都眼饞!
好在自己公司能成為合作夥伴。
楊詡並不擔心BMD可能的介入,無非是價格的問題。
想到這裡楊詡心裡暗自苦笑一聲,什麼時候因特爾淪落到這地步了。
今天估計是沒法善了,會被啃下一塊肉來。
“小吳總,我想聽聽,您對網吧市場前景的看法。”
對於這個交易對手方,或者說是未來的合作夥伴,楊詡還想多了解一些。
畢竟之前有關這個年輕人的信息,全部來自郭寶順的口述。
他更相信自己所聽見、看到的一切。
吳楚之聳了聳肩,也沒怯場,對著麵前這個老狐狸就準備侃起大山。
前世又不是沒有打過交道,不過那時楊詡是甲方爸爸,現在角色互換,雖不說如前世般地位懸殊,但足以讓吳楚之心裡暗爽著。
“叫爸爸!”好懸,這句差點出了口。
收斂了一下心神,吳楚之開了口,
“網吧在華國,現階段還是一個朝陽行業,其本質的原因是在於計算機在華國的普及率太低,特彆是戶均擁有計算機的比率太低。”
見楊詡點點頭,吳楚之繼續著自己的長篇大論,“網吧其實很難定義,上網的人員構成也很複雜。一般來說,去網吧的人一半以上是學生或無業青年。他們的年齡大概在15至28之間。”
“因為上網吧去要有時間,有錢,有心情。學生是一種特殊的人群,他們的身上會隨著成長出現很多問題,那他們就必須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渠道。”
“他們對新的事物都非常感興趣,喜歡交結很多朋友,喜歡群體,喜歡熱鬨。”
“上網時,他們大多做的事是聊天,打連網遊戲,不過也不排除去找資料的,那還要看看他們所要找的資料的性質。可能是娛樂頭條,可能是體育報道,可能是美容瘦身等等等等。”
“真正查學習資料的我想很少。聊天為了抒發自己的鬱悶,實現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實現不了的夢想,做一下另一個自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