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支艦隊同時從血獄島之中駛了出來分彆向著兩個不同的方向前進。
這兩隻艦隊一支由米狄率領由俘虜的毒刺戰艦以及隼之團自行仿製的風火戰艦組成其目的地直指幾千公裡外的一處教派總部的礦場。
而另一支艦隊則由萊茵哈特率領以血腥淨化的艦隊為主體目的地則是幾千公裡外一處浮島前哨。
在這兩支艦隊出擊的同時教派本部立刻將一切儘收眼底。
不過由於兩支艦隊是向著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前進所以他們也必須做出選擇。
究竟是去支援礦場還是支援前哨?
當然最佳的選擇自然是也派出兩支艦隊同時支援兩個區域。
但問題是當教派本部打算這麼做的時候卻發現能夠趕在敵人之前抵達戰區的卻隻有一支艦隊而已。
顯然米狄的出擊並不是什麼隨意進行的試探而是經過精心計算的結果
這兩個地點對於米狄的艦隊來說是同等距離但對於教派本部來說卻並不處於飽和防禦力量的保護下。
而且由於並非是軍事重地所以想必也無法調動額外的力量進行防禦。
逼迫對方進行單一選擇這就是米狄戰術。
最終鑒於米狄本人的赫赫戰績和威脅性教派本部將艦隊以最快速度派向了礦場同時又安排另一支位於較遠區域的艦隊馳援前哨。
結果是米狄帶著隼之團的戰艦在礦場外圍兜了一圈便直接離開了從頭到尾沒有開一炮。
而萊茵哈特卻發動了一場閃電式的猛攻將鋪天蓋地的炮火傾瀉到那座缺少防護的前哨上。
等到教派的第二艦隊抵達目的地時能看到的隻有一片漂浮的岩石。
甚至連浮島本身都被萊茵哈特給埋入炸藥後炸碎了。
首戰告捷米狄的情緒並沒有產生任何波動而是如法炮製再一次發動了進攻。
同樣這又是一次要逼迫對手做出選擇的進攻。
而教派本部再一次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或者說從來就沒有正確的選擇無論選擇防禦哪一邊另一邊都會通過魔法通訊得到正確的情報然後發動攻擊。
這樣幾次下來教派本部明明處於兵力的巨大優勢之中卻被米狄打得束手束腳不僅沒法組織起像樣的進攻反而連防禦都變得手忙腳亂。
不僅如此由於米狄采取的是焦土政策所以每次攻擊都會想方設法將浮島直接給炸掉就算是無法摧毀的大型浮島他也至少要上去大肆破壞一番以使得敵人無法在短時間內重新建立起據點。
就這樣在米狄的飽和進攻之下教派本部被徹底帶入到了他的節奏之中
米狄可以選擇戰鬥的時間和地點而教派本部隻能被動防禦。
米狄可以選擇戰鬥或者不戰鬥但教派卻必須派出大量部隊防禦。
於是僅僅依靠兩到三支規模並不大的艦隊米狄便拖住了數倍於自己的敵人並且依靠持續不斷的進攻在無形中瓦解了對方的進攻使得他們疲於奔命。
事實上若是教派本部沒有百眼魔君的洞察能力不知道米狄的軍隊動向反而不會如此被動。
按照一般的做法他們無疑會集結起一支大規模的艦隊直接撲向血獄島將其徹底摧毀。
然後再掉頭撲向米狄的前進基地也將其摧毀。
屆時失去了立足之處米狄和血腥淨化將無法再與教派本部抗衡隻能退出星洋。
但正是因為察覺到了米狄的動向清楚看到了米狄發動的攻擊所以他們反而陷入了無限防禦的泥潭之中怎麼都無法脫身。
“將對手帶入到我們的節奏之中”。
直到此刻萊茵哈特才終於明白米狄的做法。
或許整個星洋的一切都儘在百眼魔君的監視之下。
然而一名真正指揮官心中的雄韜偉略卻無法被探知。
就像真正的對弈一樣此時此刻米狄玩的是心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