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石亨有此一問,李賢故為矜持了一下隨即方才低聲接口說道:“石大人,目下徐有貞雖是沒有跟皇上上言要剝奪大人的兵權,不夠此從局勢看來,徐有貞心裡頭未必沒有這個想法,若是真有那麼一天,石大人的兵權被徐有貞在皇上麵前進讒言,借故削除掉了,到了那個時候,石大人想要反製徐有貞可就難了。前朝淮陰侯的前車之鑒飛,大人可不得不防。”
石亨聽李賢說出了這番話,心下不由大為憂愁,先前他並非沒有想到此事,不夠從情形看來,皇上雖是削掉了自己兵權,不夠從目下的情形看來,此事絕非如此簡單。
和徐有貞共事的時日裡頭,石亨早就將徐有貞睚眥必報的個性摸得很透了,他心裡頭知道徐有貞絕不是易與之輩。
眼下聽得李賢有此建言,石亨心下便想起了淮陰侯的事情來,心裡頭覺得自己決不可重蹈覆轍,坐以待斃。
心下有此想法,石亨便大手一揮說道:“徐有貞他敢,若是徐有貞在皇上麵前如此建言,石亨定然於他不死不休。”
李賢見得石亨有此表示,便對著石亨搖搖頭說道:“石大人,人心隔肚皮,再加上徐有貞的陰鷙沉穩,難保徐有貞不會想出這等法子來暗算石大人。”
石亨聽得李賢有此表示,心下也不免一動,隨即一拍大腿,對著李賢開口言語道:李大人今日提點的好,徐有貞這個老匹夫,心眼最是惡毒不過,當年為了陷害於謙於大人,都是徐有貞獻出的陰招,最後說動了皇上,才得手的。眼下看來,徐有貞也就有可能將這些手段使用在石某人的身上,此事倒是不可不防。”
李賢聞得此言,便煽風點火的對著石亨暗示道:“石大人所言一點不差,從眼下的情形看來,雖說還不知徐有貞時候會出此陰損的計策,不過要是等徐有貞出了這些陰損的法子之後再行對付徐有貞,隻怕事情已然是晚了。要預作防範才是。”
石亨聞得李賢有此一言,便搖著鋼牙開口言道:“李大人所言一點不差,從目下的情形看來,此事一點不差,石某人決不可坐以待斃,一定要先下手為強才是,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李賢見石亨有此言語,心裡頭便明白石亨已然被自己一番言辭給打動了,照著眼下的情勢看來,火候也夠了,不必再行奉勸了,以免石亨懷疑自己的用意。
如此一想,李賢便對著石亨拱手說道:“石大人聖哲天縱,想來心裡頭必有良謀應付此事,不必李賢從旁多嘴多舌了。”
石亨聽得李賢有此一言,便攜著李賢的手說道:“古人雲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此言一點不虛,今日若無李大人的這番話,老夫是毫無法子。李大人的這番勞績石某人先記下,日後必有重酬。”
李賢聞得此言,便對著石亨開口言語道:“大人這般說法,李賢受之有愧。李賢方才不過是提醒了大人一句,餘外毫無功勞可言。”
戶部尚書與聞了此事,心下也明白石亨想來是欲要對徐有貞下手了。
不過從眼下的情形看來,石亨究竟想要采取哪種手段對付徐有貞卻絲毫沒有透露,他心裡頭明白石亨也決計不肯輕易在外人麵前吐露此事。
不過有一件事情他心裡頭知道了極為清楚,自己的戶部尚書的位置已然是保住了,因為石亨已然認為自己是和他齊心一起對付徐有貞的。
心裡頭有此想法,戶部尚書便對著石亨拱拱手說道:“石大人,若是無其他吩咐,下官便先回衙門了,日後石大人若是有何差遣,隻管吩咐便是,下官一定會鼎力支持。”
石亨聽得此人有此言語,便張口對他敷衍般的籠絡道:“如此,石亨就先行謝過王大人了,王大人可以放心,有石亨在朝中一日,絕不會讓王大人受到徐有貞的壓製。”
戶部尚書聽得石亨有此一諾,自是極為欣然,便對著石亨開口言語道:“此番正是要多謝石大人幫忙了支持公道了,石大人,那下官就先行告辭了。”
李賢聞得此言,也附和道:“王大人所言不差,此番若有石大人在朝中主持,定然不會讓徐有貞一黨過於驕橫,以至於亂了朝綱。隻要有石大人在朝一日,徐有貞決不至於敢肆無忌憚的胡亂行事。”
石亨聞言,便對西北角落一抱拳,隨即言語道:“我輩官員應當敬天法祖,不管情形如何,總要以江上社稷為重,為皇上為尊,兩位大人說的一點不差,不管情形如何,總要好好的幫著朝廷做事此事。絕不能跟徐有貞那般,目無國法,秉國當政卻隻是一味結黨營私,黨同伐異,如此一來,國將不國。”
聽得石亨有此一言,李賢便張口言語道:“石大人所言一點不差,不管情形如何,總要好好的維護朝廷的聲威才是,像徐有貞那般當國秉政,隻怕是要遺禍無窮,天下臣民百姓,都要受儘苦頭,唯有石大人才能力定乾坤,廓清宇內。”
李賢的這番話自然是很對性情中頗有些好大喜功的石亨的脾胃,石亨便微笑的對著李賢開口言語道:“李大人這般讚譽,石亨隻怕是受不起,不過不管如何,事情便是如此,石某人決不能坐視徐有貞老匹夫做出禍國殃民的舉動來。”
李賢聞言,便對著石亨施禮道:“大人有此言語,從目下的情形看來,此事頗為簡單。徐有貞自然是要力求遏製,不過此外也不可不提防徐有貞的其他黨羽。”
石亨聽得李賢有此建言,便點點頭說道:“石某人也知道朝廷的文官裡頭有些人跟徐有貞走得頗近,不夠隻要對付了徐有貞,想來這些跳梁小醜,想要對付便極為簡單了。”
李賢聞得此言,便對著石亨開口言道:“石大人所言一點不差,朝堂上的文官倶是以徐有貞為馬首,隻要對付了徐有貞,擒賊先擒王,自然也就樹倒猢猻散了。”
聽得李賢有此一言,石亨便朗聲笑道:“李大人所言正好我意,從眼下的情形看來,此事便是如此,隻要對付了徐有貞,餘下的這些小兵小卒子自然也就可以一掃而空了。”
見石亨有此豪情,李賢心裡頭放心了,看來石亨在朝廷裡頭隻是將徐有貞視為自己的勁敵,對於旁人都是不屑一顧。
如此一來,日後想要設計令徐有貞跟石亨相鬥自然也就方便了許多,李賢心裡頭頗有些感慨簡懷箴確實是遠見卓識。
韜光養晦了許久,看來在替死去的於謙辯誣,洗雪冤屈一事上自己也便大有可為了。
李賢心裡頭自然是極為高興。
等跟戶部尚書一同辭彆了石亨,出了石亨的府邸之後,李賢就跟王大人自己有事情,就不送王大人回府了。
王大人對著李賢千恩萬謝了一番,隨即便讓家奴開道,先行會府去了。本章節由書友上傳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