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懷箴聞得此言之後,便對著朱祁鎮粲然一笑道:“皇上的心願總有一天能夠達成的。”
朱祁鎮聞得簡懷箴有此勸慰之辭,便對著簡懷箴張口言道:“既然如此,朕心裡頭也是明白此意。朕心裡頭也是盼著那一日。”
兩人繼續言說了一會之後,簡懷箴便對著朱祁鎮張口言語道:“皇上,從目下的情形看來,朝廷中的局勢就算有所變動,相信對皇上的影響也不甚大,不管情形如何,事情總會過去的,皇上定然還是皇上。”
朱祁鎮聽的簡懷箴口中有這般說法,便對著簡懷箴張口言語道:“朕心裡頭明白,朝局中必然會有一番的變動,不過朕心裡頭依舊希望此番的變動的影響不要太過大了,若是有損朝廷的根基,那事情可就糟了,還請皇長公主要替朕好好盯牢一些,不要讓朝中的那些無信無義的大臣將朝廷攪的一團糟。”
簡懷箴聞得此言,便對著朱祁鎮張口言語道:“皇上所言一點不差,這一點本宮心裡頭也是明了,不管情形如何,本宮總會密切關注朝廷的局勢,絕不會坐視朝局混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朱祁鎮聞得簡懷箴有此一言,便對簡懷箴張口言語道:“皇長公主所言一點不差,從目下的情形看來,此事便是如此。朕日夜憂心的也是這一點。”
簡懷箴盯著朱祁鎮,隨即開口言語道:“皇上還請放心便是,不管情形如何,本宮可以向皇上擔保這一點。”
朱祁鎮見簡懷箴願意擔保自己最為憂心之事,精神頓時一振,隨即對著簡懷箴張口言語道:“今日得皇長公主有此保證,朕也算是安心了。”
簡懷箴聞得此言,便對著朱祁鎮開口言語道:“聖上放心便是。”
朱祁鎮一拍禦桌,隨即言道:“好,朕今日很是欣喜,朕恭請皇長公主隨意用膳。”
簡懷箴聞得此言,便對著朱祁鎮回禮說道:“皇上不必客氣。”
等定下了這件事情之後,朱祁鎮心頭也算是心安了不少,便對著簡懷箴說道:“李賢此人,朕很是看好,雖說李賢先前曾無心觸犯過朕,不夠事情早就已然過去了,朕絲毫未曾放在心裡頭。朕日後一定要重用李賢。”
簡懷箴聽得朱祁鎮有此一言,便對著朱祁鎮施禮道:“朝廷用人的權柄,悉數操之於上,皇上既然想要重用李賢,隻要尋一個好時機對著群臣頒布詔令即可。”
朱祁鎮聽得簡懷箴有此建言,便對著簡懷箴笑笑說道:“此事朕心裡頭也明白的很,不過誠如皇長公主所言,此事宜緩不宜早,尚且需要等待一個絕好的時機,朕方能名正言順的扶持李賢上位,繼而重用李賢。”
簡懷箴聽得朱祁鎮有此一言,便對著朱祁鎮張口言語道:“皇上所言一點不差,本宮也是這個意思。李賢固然是治國能臣,不過國之利器,不可輕易示人,皇上方才言說要等待時機。確實正是如此。”
朱祁鎮聽得簡懷箴有此一言,心裡頭很是欣喜。
朱祁鎮心裡頭明白簡懷箴有此表示,顯然是同意自己的意思。
隻要皇長公主能夠同意自己的意思,朱祁鎮便知此事可以放手去做。
這些年來朱祁鎮也不是不想提拔朝中的大臣抗衡徐有貞和石亨等人,可是挑來選去,總覺得朝臣裡頭能夠實實在在的忠心不二的大臣不多,而這些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大臣裡頭,能有足夠的才具製衡徐有貞和石亨那更是鳳毛麟角。
挑來揀去的挑花了眼,卻絲毫未能找到一個合心合意的朝臣來辦這件事。
朱祁鎮心裡頭都有些絕望的時候,李賢忽然冒到了自己跟前來。
朱祁鎮自從曹吉祥口中得知了李賢一事之後,心中便知李賢這個昔日差一點便自己砍掉了腦袋的臣子的才具倒是足夠。
眼下隻是不知李賢此人對於自己的忠心究竟有多少。
朱祁鎮心裡頭很想試試李賢,不過他心裡頭也明白若是想要讓李賢在群臣中樹立威望,此事隻怕絕非尋常的之事。
眼下朝廷裡頭以徐有貞和石亨的勢力最為龐大,兩人的朋黨門生互相為敵,這一點徐有貞是極為明白的。
不夠即便如此,朱祁鎮心裡頭也知道自己的皇長公主雖說很少過問政事,不過以皇長公主的影響力,隻怕朝中很少有人能夠及得上她。
朱祁鎮心裡頭是這般的想法。
不過心裡頭即便是這般的想法,朱祁鎮依舊需要不同聲色的探視皇長公主的意思,畢竟若是再度擇人不慎,便是引狼入室。
所以對於朱祁鎮而言,此事還需謹慎行事。
方才朱祁鎮出言試探了一下皇長公主對欲要重用李賢的態度,從中得知簡懷箴的態度也是如此。
朱祁鎮探知清楚了簡懷箴的態度之後,心裡頭明白欲要重用李賢一事,皇長公主沒有反對,而是告誡自己要謹慎一些,切莫因為要重用李賢,反而讓其他的朝中的大臣們對李賢心生戒備,處處壓製,那自己的初衷便達不到了。
朱祁鎮心裡頭有著這般的想法之後,便決意要好好的思量一下,究竟要用什麼樣的手段好令朝中的一些大臣不會從中作梗,也好讓自己得以順順當當的重用李賢。
不過朱祁鎮心裡頭也明白這件事情隻怕極為困難,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過了許久之後,朱祁鎮便對著簡懷箴張口言語道:“皇長公主,當年皇長公主為了李賢大人,不惜闖入宮中與朕麵折廷爭,皇長公主究竟是看中了李賢的哪一點?”
簡懷箴聞得朱祁鎮有此一問,便停箸說道:“皇上,其實事情很明白,皇上應當還記得李賢當年和於謙於大人對迎候何人做皇帝一事上的爭執吧。”
朱祁鎮聽得簡懷箴有此一言,便對著簡懷箴張口言語道:“朕自然是記得此事,當年李賢跟於謙為了此事,各執一端,鬨得沸沸揚揚的。朝中文武百官無有不知的。”
簡懷箴見朱祁鎮有此說法,便對著朱祁鎮微微頷首說道:“皇上所言一點不差,此事正是如此。皇上請想,李賢和於謙當年曾經有過那麼一番大的政治,可謂是政見分歧極大,不夠於謙死後,原本應該是於謙的政敵的李賢居然甘願給皇上上表,請求皇上寬恕昔日政敵的兒子。這等胸襟正氣,以皇長公主觀之,朝中袞袞諸公,彆無一人能及的上。”
朱祁鎮聽得簡懷箴有此一言,細細思忖了一番,便對著簡懷箴張口言語道:“皇長公主所言甚是,朕今日想來,李賢當初的那等做法,還真是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所為。”
簡懷箴聞得此言,便對著朱祁鎮微微一笑說道:“皇上所言之事一點不差,當年皇長公主也是因為見得李賢大人能夠做到如此地步,方才覺得李賢此人不失為一個正人君子,於謙既然已經走了,朝中決計不能再失去李賢這等賢才。”
朱祁鎮問道此言,恍然大悟的對著簡懷箴張口言語道:“聽的皇長公主這麼一番言辭,朕心裡頭也明白了,李賢果然不愧是一個立身極正的臣子,朕當初險些錯殺了李賢,幸而皇長公主及時阻止了朕。”
簡懷箴聞得朱祁鎮口中有此一言,便對著朱祁鎮微微點頭說道:“當初本宮也是抱著為大明江山留下賢能之才的心意,方才跟皇上麵折廷爭,希望皇上不要怪罪。”
見簡懷箴有此說法,朱祁鎮慌忙說道:“皇長公主不必過謙,當年若不是皇長公主挺身而出,朕幾乎要錯殺了好人,從目下的情形看來,事情隻怕極為不錯,當年幸而有皇長公主出手攔下了正在氣頭上的朕,否則的話,家國百姓必然是失去一個好官員,那也是朕的損失。”
簡懷箴聽得朱祁鎮有此表示,便對著朱祁鎮開口言語道:“皇上能夠有此表示,足見皇上還有愛才之心,憐才之意。君王一旦有愛才之意,憐才之心,家國便不會敗亡。”
本章節由書友上傳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