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一句話概括了今日妖族愈發凶殘的原因,就是我們慣的,對其一忍再忍,方才使得他們的氣焰愈發囂張。”
“蠻夷畏威而不畏德,麵對妖族,當以雷霆之力滅之,方能狠狠的震懾他們,而不是對他們的行為澹然視之。”
守正仙人在心裡組織了一下語言,緩緩說道。其實,他說的已經很含蓄了,薑辰的原話比這難聽多了。
什麼修仙者高高在上慣了,已經不把自己當人看了,或者是不把底下的人當人看了,視他們為螻蟻,這才不在乎他們的死活。
因為原話太過難聽,守正仙人隻能撿一些他認為有道理的話來說。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蠻夷畏威而不畏德。”
“殿下說的很對啊,我們這些修仙者,就是因為少了這種熱心腸,才會將好好的東洲治理成這個樣。”
“上古之後,東洲人族的日子一代不如一代,正是因為我們這些修仙者失去了熱血啊。”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短短的八個字,如今的仙道,又有幾人能夠做到?”
龍陽宮掌教感慨道,他認為薑辰說的很有道理,直接點明了仙道如今的問題所在。修士缺乏熱血,沒有應有的擔當。
看見妖怪吃人,現在的修士,第一想法不是上前阻止,而是在想,那被吃的人是否與自己有關。
倘若與自己無關,那他有沒有必要為了陌生人,去得罪一個實力強大的妖怪。
“殿下不愧是天生聖人,看問題就是透徹啊。”
純陽宮的掌教也在旁感概,能夠發現問題,那接下來要做的事就簡單了,就是想辦法解決問題。
“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殿下常言,他非是聖賢,隻是一常人。隻是因為如今的世道風氣已經壞了,這才顯得他這個常人,品性如同聖人一般。”
守正仙人想起薑辰的話,隻覺字字珠璣,每一句話都蘊含著天地至理,發人深省。
“今後再招收弟子,當把心性列在首位,前麵的弟子風氣已經成形,不好改變,那以後的弟子,風氣卻不能再被映照。”
“斬妖除魔,方是我輩本份。”
三大掌教在這一刻達成共識,決定聯手扭轉修煉界的風氣。
同時,這也是他們的機會,他們若真能做到這點,扭轉整個修煉界的風氣,那未來,他們的名望將不弱於三宮的祖師,就算不是聖人,也會被後人尊為大賢,立德於天下。
……
…………
“禦劍乘風來,除魔天地間,方顯我輩本色。”
駕雲前往昌丘龍湖的路上,薑辰朝身邊的眾人如是說道,他在散播他的理念,希望人人都如他一般,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確實,世間不平之事太多,根本管不過來。但倘若人人都如他一般,看見不平事就管,那合眾人之力,絕對能讓這世間的不平之事消失。
天下大同,非一人所能為之,需要成千上萬,乃至天下所有的人一起努力,方才能造就聖人眼中的大同社會。
“師兄,斬妖除魔確實痛快,可我等在入門之初,就有長老教導我們,修煉之人,最好少造殺孽,以免影響修行。”
“長老所言,明顯與斬妖除魔發生衝突,既然要斬妖除魔,那就少不得殺戮,而不殺戮,又如何斬妖除魔?”
眾人被薑辰這句詩念的心血澎拜,可到底是修仙之人,意誌堅定,不會被彆人三言兩語,忍不住朝薑辰問道。
“是你理解錯了,什麼叫少造殺孽?不是讓你不要斬妖除魔,而是要你不要斬殺無辜之人。”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行得端,立得正,斬妖除魔乃是為了救人,這是功德,何來殺孽一說?”
“隻要心中無愧,那就是殺的妖魔再多,也不會損傷心境絲毫,反而會使得自己的道心更加堅定。”
“唯有那些心懷愧疚之人,才會因為殺戮過多,而導致心境失衡。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錯的,心中有愧,日日夜夜都要受到良心的譴責,心境自然會出現紕漏。”
“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你們殺的不是人,而是業!”
薑辰朝他們解釋道,也不知道哪個長老教的他們,就挺有意思的,真就是應付了事,照本宣科的教他們一番,也不告訴他們這些話什麼意思,全靠他們自己悟。
這……
怪不得入魔的修士這麼多,同樣的一句,不同的人領悟,所得的道理完全不同,能不出事那才是有鬼了。
雖然急著趕路,可薑辰覺得,教導這些追隨者,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更為重要。所以,他此次前往昌丘龍湖,並沒有穿梭虛空,而是駕雲而行。
駕雲的速度雖然慢些,可卻能讓他們看到沿途的情況,若是看到妖怪襲擊人族,薑辰甚至會指揮他們下去斬妖除魔。
“路遇不平事,能夠順手幫一把,那就幫一把,不求結果如何,隻求問心無愧。”
“所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舉手之勞的事,為何不做?”
“日行一善,百日百善,千日千善,長此以往下去,必可念頭通達,修為一日千裡。”
薑辰苦口婆心的說道。
這個世界的風氣有問題,想要扭轉,非是一時之功,薑辰能做的,也是儘力的去改變身邊的人。然後通過他們,去影響更多的人。
“可惜,這個世界的功德雖有諸多妙用,但卻不能用來提升修為。不然,又何至於此?”
一邊教導眾人,薑辰一邊在心裡暗暗可惜道。在他前世,引人向善的辦法很多,其中最經典的,就是用功德吸引人為善。
功德之氣,堪稱萬金油,隻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的,甚至可以直接提升修為,所以,在薑辰前世,為了獲得功德,人人都願意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