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老蔣坐鎮的南京,顯得比較混亂,本來都把老蔣看成是最大政敵的各派,發現在少了老蔣後,國民政府和南京的各派立刻亂成一團,衝突不斷,各派的最終利益反而受損最大。
到了現在,他們才算是真正認識到了老蔣存在的必要性,也意識到了老蔣的能力。
如果換成了彆人,至少南京的現在幾位各派大佬,就絕對不能把形勢恢複到了原來的水平。
而實際上,搭載著老蔣的飛機僅僅是一在明皇陵機場吐,南京的局勢,就恢複了穩定。各派立玄恢複到了原來的狀態,彼此之間有鬥爭、有衝突,卻能維持在一個遊戲規則呢,理性的進行爭奪。
有了老蔣坐鎮中央的南京和國民黨,終於恢複了原來繼續穩定發展的狀態。
範哈兒本來期待。這次事變解決後,馬上就能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但隨後實際情況的發展,讓他發現有點太一廂情願了。
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到盧溝橋事變後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全國團結抗日局麵的出現,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日本帝國主義及其卵翼下的親日派,固然竭力破壞,蔣介石與親英美派也並不心甘情願,這中間存在著大量複雜微妙的鬥爭。
因為這次送老蔣回南京的是範哈兒,而範哈兒的實力擺在和態度那兒,表麵看這次事情得到解決,還有範哈兒大力斡旋的結果,老蔣當然那也不敢對他怎麼樣。不然光是忘恩負義的罵名,就足夠一般人不能承受了。
不過對於張學良和楊虎城,他並不準備就這麼放過。馬上找理由,下命令讓兩人來南京接受新的命令。
對此,範哈兒和**,都一致秘密要求張楊二人,絕對不能奉調入京,就算為了東北軍和西北軍考慮,也絕對不能冒險前往。何況還需要兩人的存在,來迫使老蔣履行當初的六項主張。
範哈兒的出現。確實該變荊良多曆史,在他的大力遊說下,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人,終於決定以需安撫手下東北軍、西北軍為由,拒絕前往南京。
對此,南京軍事委員會立刻以違逆為由,將張楊二人軍銜各降一級,至於其他的實質懲戒行動,老蔣終究礙於臉麵,沒有真正出手▲張楊二人,也知道這樣降一級軍銜的非實質性懲罰,僅僅是老蔣為了麵子采取的報複,根本沒有介意,直接乖乖領受。
隻是在範哈兒和**的鼓動下,幾次通電要求老蔣和國民政府履行承諾,實踐抗日愛國的六項主張。
麵對範哈兒和西安方麵的強硬態度,加上國內外輿論的壓力,蔣介石不得不於一九三七年二月十五日召開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討論結束內戰和國共關係問題。
開會前夕,**黨致電國民黨三中全會,敦促國民黨實行聯共抗日的基本國策,並提出在這個前提下,**願意履行以下保證:一、在全國範圍內停止推翻國民政府之武裝暴動方針;二、工農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政府。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與軍事委員會之指導;三、在特區政府區域內,實行普選的徹底民主製度;四、停止沒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堅決執行抗
**的主張得到了全國各界人民的熱烈擁護,在國民黨內也獲得了廣泛讚同。
至於範哈兒,這次沒有親自出席那景的三種全會,而是派遣西南另外三巨頭劉文輝、龍雲、王家烈,代表自己前往出席。
這三人的在政壇的級彆,可是比範哈兒還高了半級,這次出席,完全展現除了西南聯盟對這次全民族合作抗日的重視。
在會議之前,三位巨頭也在南京召開記者發布會,宣讀了西南聯盟的主張,就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幕頑固勢力,為全民族抗戰做準備。
所謂進步勢燎指工人々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他們是統一戰線的基礎,抗日的主要依靠量。中間勢流要是指民族資產階級、開明仲士和地方實力派$固勢力則是一切反對抗日的敵對量。
同時提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口號。
具體實質的步驟,則是表示應該建立一直統一的國民革命軍,設立抗戰參謀總部,協調各餐派、各軍事派彆的部隊,集中全部兵力,以最優秀部隊,進行抗日。
範哈兒還親自致電蔣介石。一再明確指出。在中國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主要靠中國的抗日統一戰線,靠全國人民自己的量。但也爭取國際反法西斯的國家和人民的援助,特彆是美國、蘇聯的援助。這是戰勝日本帝國主義不可缺少的條件。”
因為曆史早已經證明,中國的抗戰,正是因為首先立足於自己的量,才能在強大的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進攻下,堅持抗戰八年整,中國沒有亡國,這是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結果。當然在這之中,也獲得了國際方麵的援助。美國的長久援助不必多說,中日戰爭爆發不久,共產國際就發表了《告國際無產階級宣言》,號召用一切方法援助中國人民抗戰。蘇聯政府給予中國大批軍火貸款,支援中國飛機口多架,航空人員刃力多人。甚至日本**也一再向日本人民號召,“不送一兵一卒到中國去”日共領導人岡野進親自來中國,同中國**起組織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和反戰宣傳●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印度的柯隸華大夫以及美國史沫特萊作家等人,自願來中國參加抗戰。即使英、美、法等國。因反對日本獨占中國,也消國共合作抗日。當中國抗戰到反攻階段,由於蘇聯以百萬大軍出兵東北,從而加速了日本失敗的進程,使中國獲得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這是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同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相結合的結果,也是中國**堅持依靠自己的量和爭取外援相結合原則的偉大勝利。
同時要求統一稅收和財政分配,加快各地區的經濟流通,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進行抗戰的備戰工作。
對此,國民黨集開了激烈的討論。
二月二十一日,國民黨三中全會通過了一個決議案,在對內對外政策方麵前作了某些改變,規定熱逍∷低國民革命軍與紅軍的對立,熱逍∷低國民政府與蘇維埃政府的對立等。
同時采納西南聯盟的建議。減免和統一各省市之間的重複征稅,加快商品流通和物資調度,集中全力,進行抗戰準備。隻是對於軍事上的建立統一部隊的建議,卻隻是納入了考慮範圍,並沒有馬上實施。
決議案表明,蔣介石實際上接受了中國共產兵對國民黨的建議,也同意進行實質性的抗戰準備。這次會議標誌著國民黨由內戰和對日不抵抗的政策,向著和平和抗日的方向轉變,也是接受**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開始。
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要以弱小的綜合國力戰勝處於帝國主義階段的日本,就必須實行全民族的大團結、大聯合,建立起以國共兩大軍事、政治勢力為主,其他範哈兒軍事派係實力為輔的統一戰線。雖然中國**和國民黨,是階級基礎和性質完全不同的黨,特彆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以後,國民黨在“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反革命屠殺政策的指導下。無數**人遭到殺害。兩黨處於不共戴天的仇視狀態,但在困難當頭、民族析的時候,必須以博大胸懷、捐棄前嫌,從國家和民族大局出發,與各黨派進行全麵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
統一戰線必須堅持求大同存小異;國共兩黨隻要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不管過去積怨多深,才能夠在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目標下統一起來
國民黨三中全會後,為著解決國共兩黨合作中的各種問題,國民黨、**和西南聯盟等泛黨派組織,還在西安、杭州、南京、廬山等地進行了一係列談判,集中進行抗日準備工作。(未完待續)
[記住網址.三五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