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烏雅氏已經心思如海,處變不驚了,還是她對小家夥沒有任何好感?
這隨口一問,卻如當頭一棒,狠狠砸在了康熙、四阿哥跟弘暉心頭上。
如果說好感標準成立,那不止德妃啊!
四阿哥一直傾力輔佐,日常忠言逆耳。要跟他兄友弟恭,效法今上與裕親王福全、恭親王常寧的太子是怎麼回事?
與四阿哥一奶同胞的十四阿哥又是怎麼回事?
都厭屋及烏到連給孩子幾分好感都吝嗇的程度了嗎?
意識到自己一時好奇,問了個多紮心的問題,又引起了多大連鎖反應的太後尬笑:“算了算了,這剛出來的事兒,你們大概也沒完全摸透弄清。繼續研究,弄明白到底怎麼回事再說吧。”
現在太後娘娘就換另一個方式好奇:剛剛小家夥到底說了些什麼?
皇上那買一送一,連人家四阿哥府大阿哥也一起留下的話是認真的嗎?
這倆問題不難,弘暉就能乾脆利落回答。
充當完小翻譯後,弘暉笑眯眯拱手:“君無戲言,皇瑪法既然已經說了,當然就會言出必行。往後幾年,弘暉兄妹勞煩烏庫媽媽了。”
這麼懂事又乖巧的孩子誰能不愛?
反正太後是立即被哄得眉開眼笑:“說什麼勞煩不勞煩的,深宮寂寞,哀家可喜歡你們這些個小開心果了。”
隻是以往她要配合皇上的步調,喜皇上之所喜,愛皇上之所愛。除了自己親手養大的五阿哥外,也隻敢對太子流露出幾分親近來。
但太子家的弘皙明顯是按照未來太子標準培養的,不可能養在她的寧壽宮。
五阿哥的嫡福晉無出,側室所出倒是願意送來她膝下承歡。
但她自己都曾是被寵妾滅妻的妻,又怎麼可能去抬舉側室讓本就艱難的五福晉更雪上加霜呢?
是以,溫憲公主之後,太後膝下再如何荒涼也沒撫養過任何孩子。
現在一起來倆,一個祥瑞,一個乖巧。
被告知了基本情況的太後可不就萬分歡喜,趕緊給小家夥們安排起食宿來?
確定弘暉拉著妹妹小手,她再把手放在弘暉肩膀上也能起到暫時收聽效果後,老太太甚至還積極主動地學起了漢語。
把她妹妹淑惠妃都給震驚了:“當年先帝在時,太皇太後建議姐姐你得空學學漢語,也好跟先帝有個共同話題。都被你哭著喊著拒絕了,這怎麼老了老了還突然勤奮好學起來了?”
烏那希也豎著小耳朵靜聽,但是聽不懂,完全聽不懂。
以至於小家夥也把學蒙古話這茬記在了心裡。
咳咳。
她不是八卦,是作為一個曆史人的專業素養。
乾一行愛一行。
哪怕是穿越時空,也不忘初衷。
比如熟練掌握蒙古話,跟太後、太妃們自如溝通。也好旁敲側擊,多維度、立體化地考證下諸如太皇太後到底有沒有下嫁多爾袞?
順治皇帝是死於天花,還是為愛出家?
那傳說中的董鄂妃到底是誰啊!
唔,再往前一點,還可以研究研究老汗王努爾哈赤真的是將汗傳給了皇太極,而不是對方趁著老汗王身死沒留下明確繼承人的節骨眼上用了力氣和手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