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人家六個多月的孩子也就會坐,會模糊發出個阿瑪的阿、額娘的額。哪像朕的烏那希啊?不但爬得極快,還會喊瑪法……”
他這調子一起,身邊的皇子、奴才跟大臣們自然紛紛附和。
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差點把烏那希誇成神童。
隻太子不以為然地笑了笑:“小丫頭確實伶俐,但聖人雲貴人語遲。”
嘿,這多會潑涼水呢?
把當事格格都氣著了:“呸呸!”
[真是把無知當優越呀!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本意是指有內涵和思想的人不會多說話,也不會搶著說話,強調的是行動敏捷而言語謹慎,跟小孩說話早晚有個屁的關係呀?]
[後人牽強附會罷了。實際上,孩子語言發展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發育、環境跟教學等等。]
[跟孩子多說話,互動多,讓她有充足的學習機會,自然一日千裡。否則沒準憋成小啞巴呢,還貴人語遲。傳說明英宗朱祁鎮六歲才會說話,那遲不遲?結果呢?]
[幾十萬大軍打幾萬,才出家門口二百多裡地,就被打得潰不成軍,自己都被迫留學了。要不是朱祁玉跟於謙力挽狂瀾,朱明天下不到百年就得下台三鞠躬了……]
這例子舉的實在太硬,把原準備怒罵太子一頓的康熙都給氣忘詞了。
隻轉頭對一臉驕傲,特彆與有榮焉的弘暉道:“你小子最近在學論語呢,給你二伯解釋解釋貴人語遲的意思。”
“嗻。”
小家夥脆聲應道,背了好多長一段成語出處的《論語·學而》篇。
認真翻譯原文,然後才道:“世人斷章取義,覺得說話晚的孩子會更聰明、更容易成為貴人,孫兒以為不然。”
“哦?”康熙微笑,頗有些興味地道:“這是為何呢?”
“這……”
“你且大膽說來,說得好了,皇瑪法重重有賞。”
弘暉打了個千兒:“那孫兒姑妄言之,皇瑪法您姑妄聽之。孫兒以為,所謂貴人,車馬如簇,身邊定然是仆從雲集的。哪會親力親為照顧孩子呢?多是底下的奴才們伺候著。”
“為奴者,生死皆係於主子一念之間。自然是將謹慎二字刻進骨子裡的,唯恐因言獲罪。尤其在小主子麵前,更不敢有半點汙言穢語,唯恐被學了去耽擱了自己的小命。”
“而孩童學話學話的,周圍寂然一片,又何處學去?少學少練,自然貴人語遲咯~”
說完小家夥就一臉‘孫兒大膽直言,也不知道對不對,還請皇瑪法點評’的模樣。
可把康熙給驚喜的:“朕若是記得沒錯,暉兒是康熙三十六年生人?”
“是,康熙三十六年三月廿六,前兩日才過了七周歲生辰。”
才七周歲就能有如此見識了?
這才是真正的神童吧!
在場群臣紛紛側目,接下來的馬屁都真心實意了許多。
現場一片和樂融融。
隻仿佛被隔空打了一巴掌的太子臉色鐵青,看著弘暉小哥倆那眼神狠辣辣的。
嚇得烏那希心下一凜:[哎喲喂,該不會第三種推測才是真的,曆史上的弘暉真死於宮廷傾軋吧?雖然,雖然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他能下作到對侄子侄女動手,但剛剛那個眼神真的好可怕。]
[而且大義覺迷錄為證,某太子嫉妒心可強啦!他曾嫉妒阿瑪得寵,一腳把他踢下台階。]
[有如此案底在,被小哥哥打了臉心生恨意。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順便給阿瑪一個狠狠的教訓,好像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