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帝王都已經把話說到這裡,太子還能說什麼?
他隻能羞赧垂眸:“還是皇阿瑪思慮周全,是兒子過於拘泥了。”
康熙到底伸手把人扶起:“你也是為遵循祖製嘛。”
“能犯顏直諫是好事。”
“不過這時移世易,有些祖宗之法便好,也不適應如今時代。該變的就得變,該改的就得改。”
唔,清承明製,也拿明朝當錯題本。
這不,康熙怕太子不解其意、不以為意,還特意舉例了前朝的皇明祖訓。
言說當初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也是苦極、難極。好不容易翻身當了皇帝,難免要厚待一下自家子孫。
所以直接把藩王宗親的相關待遇都寫在皇明祖訓裡。
哪料想子生孫,孫又生子。代代無窮,二百多不到三百年間,二十七家藩王竟陸陸續續給他生了百萬宗親呢?
期間但凡有個敢對祖製說不的皇帝,停停以天下養一家的做派。
都不至於被郵差掀翻,不會被大清撿漏。
唔。
剛好吃完點心,正在吮手指的烏那希樂:[這叫什麼?這就叫前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複哀前人也麼?]
[怎麼辦?好想掐腰,一字一頓地告訴他。彆隻看著人家那些宗室,忽略了自家的八旗啊!]
一個不防,小家夥又來了個狠的。
四阿哥趕緊摸荷包,想再給發塊小點心。
結果自家皇阿瑪殺人般的目光掃過來,嚇得他硬是不敢再有任何多餘舉動。
隻能聽著小家夥繼續叭叭。
說儘王朝末年,八旗子弟提籠、架鳥、抽大煙,比明朝末年錦衣衛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各種不堪。
唔,或者不用等到王朝末年。
乾隆年間,就已經有將軍上不得馬、拉不開弓了……
就連康熙年間攻三藩、征噶爾丹,八旗戰力都已經江河日下。和通泊之敗後,京營八旗精銳儘喪。乾隆年間,能拿得出手的,大概隻有索倫營了。
上上下下這麼一盤點,康熙原就沉重的心情更加沉重了。
散了朝,把小格格送到寧壽宮後,康熙就把能聽到心聲的阿哥們都留下繼續開小會。
沒等著開始,四阿哥就先跪了。
對此康熙表示:孩子童言無忌沒有錯,但他試圖阻止孩子暢所欲言就大錯特錯。
眼看著親親四哥即將受罰,十三阿哥趕緊幫著求情:“皇阿瑪息怒。小侄女想法天馬行空,還百無禁忌。四哥這也是關心龍體,生怕您被氣著啊!”
他不說,康熙還想不起來那禁忌文學。
一說可就全想起來了。
當下臉色一沉,目光淩厲,咬著後槽牙警告:“後世一些無聊文人的胡亂臆測罷了。烏那希還小,不懂事,朕希望爾等能懂事。”
“否則的話,欺君之罪將不隻是一個說法。”
會變成罪名,並且被嚴格執行嗎?
康熙冷哼:“唐明皇才幾個兒子,都經得起一日殺三個的消耗。朕光能搞事的就湊足了九個,應該更富裕才是。”
嘶~
這言下之意就是更殺得起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