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這話一出,不止太子,連烏那希都結結實實愣住了:[等等,康熙四十四年南巡,不就帶了太子跟十三阿哥?現在因為我這隻小蝴蝶又加了阿瑪與一幫兒童團?]
事實上不止呢!
首先,太後的態度就很堅決:“原本哀家也不願長途跋涉,但皇上要帶走烏那希,哀家便少不得要走上這麼一遭了。”
“哀家一手養大的好乖乖,可不能離開哀家視線那麼久!”
彆勸,一勸老太太就哭。
細說當年撫養溫憲公主時的種種艱難,千辛萬苦,終於把一個小奶團子養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結果……
就隨扈塞外的功夫,她一個老太太都還好好的,公主薨了?
這個事兒,簡直是太後心裡過不去的坎。
提起來就忍不住兩眼通紅,也讓康熙忍不住唏噓:“皇額娘,是溫憲那孩子無福,您老人家可千萬莫太自責。到底……”
“到底是哀家一手拉扯大的孩子,年紀輕輕就那麼去了,簡直在拿刀子剜哀家的心啊!就因為有這個慘痛教訓,哀家才斷不肯讓烏那希小小年紀再離開哀家身邊太久。”
嗯,吃瓜什麼的都是順帶之舉。
太後娘娘更看重的,還是乖乖重孫女的安全!
到底皇上日理萬機,分身乏術。
而老四家的跟宋氏還位卑言輕著呢,真遇到什麼事兒的時候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不如她這個太後有震懾力。
雖然但是,康熙還是覺得皇額娘這多少有點欲蓋彌彰了。
至少這同往江南的目的上,不能說都為了看熱鬨,但也絕不可能沒有這方麵的原因。
不過乖孫女說了,人生都已經那麼艱難,有些事情就不必拆穿。
身為孝子,他願意配合皇額娘的‘舐犢情深’。
但那些個不孝子們也都聞著味兒來了,一個個軟磨硬泡地也要跟上?
康熙就嗬嗬了:“朕隻說在小皇子、小皇孫中仔細考校再擇優帶著,烏那希都自認小蝴蝶了。把你們這些不孝子一起帶著,是嫌讀心事被暴露的不夠快麼?”
一句話:想跟著?倒也不是不行,但你們得能拿出足夠說服朕的理由!
五阿哥率先扛起孝道大旗:“皇阿瑪您諸務繁忙,必無法常在皇瑪嬤麵前儘孝。兒子同往,可在這方麵幫您分憂。”
他也是皇瑪嬤養大的孩子,情分上也非同一般呐!
由他近前伺候,再妥帖不過。
而他快,九阿哥也不慢:“大侄女總叨叨海貿多好,多賺錢,多能打開大清與世界溝通交流的大門。但皇阿瑪卻一直未找到合適的機會大力發展這方麵,兒子願意成為那個契機。”
畢竟好侄女親自蓋章的九財神,諸皇子中最有經商頭腦的那一個。
隨扈江南,發現海貿豐厚利潤。
回去後就積極組織人手,撒潑打滾求得皇父同意,說什麼也要在裡麵分一杯羹也很合理吧?
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