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在葉青眼中,是一顆銀白色標準六角螺母。
輕輕捏起這顆螺母,葉青第一反應就是這顆螺母很重。
和它尺寸一樣的標準螺母,大概在七克左右。葉青經常和這些東西打交道,對它的重量把握非常準。但是這顆螺母入手,重量卻在十五克左右。
重量增加,說明這顆螺母采用了密度更大的高硬合金製造。
當葉青把這顆合金螺母捏在手上,對準頭頂水晶燈觀察內壁螺紋時。
已經被怪獸們打磨出強硬神經的葉青,竟然忍不住驚訝起來。
這顆螺母裡麵,竟然沒有螺紋。
有些晶瑩的螺母內部,在燈光下,呈現淡淡的金屬反光。
有反光,就代表有金屬鏡麵。可是一顆螺母的內壁裡,竟然跟無縫精密管一樣光滑如鏡。
沒有螺紋的螺母,這還能叫螺母麼,或許叫金屬墊圈更合適。
螺母是什麼
螺母是現代工業和生活中,最最最常見的金屬零件。螺母配螺絲,兩者緊緊結合在一起起到固定物件的原理,連一年級小朋友都知道。
螺母裡麵叫內測螺紋,螺絲或螺栓上麵叫外側螺紋。隻有兩個同等規格的螺母和螺絲,才能連接在一起。
直徑相同,螺紋之間的紋牙間距相同。
如果沒有螺紋,那還怎麼與螺絲擰緊連接
這種違反物理常識的錯誤,葉青相信日理工不可能犯。他們既然驕傲地將這枚螺母當作禮物贈出,那這顆螺母一定內有乾坤。
“有放大鏡麼”
蔡晨寧教授有些嚴肅的點頭,遞上一部卡蘭德300倍便攜顯微鏡。
自帶光源的便攜顯微鏡,通常被用來觀察珠寶表麵,和金屬材料表麵粗度。它隻有手機大小的尺寸,非常適合攜帶。
調整好分辨率跟光源,葉青將便攜顯微鏡的鏡頭,對準了這枚螺帽內孔。
葉青的臉上也變得嚴肅了,在300倍放大下,原本看似鏡麵一樣光滑的螺帽內孔。竟然有一道道內測螺紋出現,這些螺紋一圈圈環繞,紋牙與紋牙之間的間距,小到讓人難以置信。
三百便攜顯微鏡的觀察下,才能勉強看清紋牙之間,有一道凹陷下去的痕跡。
這些紋牙有多細
一根頭發絲的厚度平均是06毫米,然而一根頭發絲,用肉眼可以很輕易地看見。如果一根根頭發絲整齊排列起來,中間留有同樣厚度的空隙,人眼能不能看出來呢
湊近了仔細觀察,是可以發現端倪的。葉青拽了一根自己頭發下來,放到便攜顯微鏡下觀察,並在心中記下焦距與大概寬度,隨後再對準到那顆合金螺母的內壁。
與頭發絲相比,螺紋間距,竟然小到了無法判斷。這說明紋牙之間的縫隙,要遠遠小於頭發絲的十分之一,至於具體小到多少,已經超過了人眼的視覺分析能力。
“我們用激光乾涉儀測量過,螺紋間距是2絲,螺紋深度是3絲。”蔡晨寧教授給出了答案。
“怪不得。”
葉青明白了,人眼可以分辨出比頭發絲還要細很多的東西,在充足光源和不同色澤對比下,甚至可以看見蠶絲。但是如此細小的東西,已經到了肉眼辨認的極限。
單根蠶絲還好,如果兩根蠶絲靠在一起,中間留有同樣厚度的空隙,那人眼就會默認為是一根。
眼前這些螺紋,也是同樣的原理。它實在太細了,隻有頭發絲的三十分之一那麼厚。
一圈圈超細的螺紋環繞,理所當然地已經超過了人眼的視覺辨認極限,產生這顆螺母表麵沒有任何螺紋的錯覺。
1忽米,在工業加工中,常常被成為1絲,1絲又等於01毫米。
而現在國際五軸加工中心的精度,精度通常在2個絲。國內的精度在8個絲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