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大規模機械化開采鑽石,就要拿出與之配套的機械化開采方案。
這是一個需要從無到有,一點點在開采實踐中,慢慢摸索改進的漫長研發過程。
例如在德國漢堡的某座褐煤礦場上,工程師們為了把產能增加到極限,他們特彆設計製造出了一台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工程機械設備——293型勺輪挖掘機。
這種挖掘機械開動起來,每天可以挖走接近十五萬噸的煤礦。
工程師把機械化開采發揮到了極限。
但是從設計到製造這台鋼鐵巨獸,工程師們一共花費了五年時間。
五年時間製造一台鋼鐵巨獸,這還是在工程師們擁有大量類似挖掘設備可以借鑒,並且這台設備隻需簡單的轉動絞盤挖礦情況下。
如果設計一套沒有任何設計思路可以借鑒的鑽石開采設備,需要多久?
很快。
因為有【虛擬工廠5.0】的介入。
怪獸工廠的上一次升級,讓龍溪灘工廠獲得了虛擬工廠5.0係統。這套係統等於讓一群冰冷機器有了靈魂,可以進行自我思考,在虛擬的世界中,通過數萬、數十萬次不同組合,來找到工廠內所有機器的最佳工序組合方式。
機器在運行中逐漸產生地致命公差,係統自動校準。
產品在加工過程中,每一個細節都由係統把關,將人為操作影響降到極限。
舉個很簡單例子,一台機床出廠時候,生產廠家往往會給它打上一個理論加工的極限精度。但在實際使用中,這個極限精度根本不可能被加工出來。因為在機床工作中,有太多的因素會影響到精度,甚至小到車間溫度的變化,都會影響。
但在虛擬工廠係統中,這些影響統統都被剔除。
任何變化都逃不過係統的感應和測量,這些變化又會被係統自動調整補償。
既然~
虛擬工廠係統可以自動將工廠內的機器重組,找出最優解。
那在已知了三座鑽礦地質條件、地貌落差坐標情況下,虛擬工廠當然可以在虛擬世界中,通過嚴謹的模擬實驗,找出最科學的開采方案。
……
隨著虛擬工廠上線。
葉青眼前,赫然出現了一排排類似遊戲菜單的圖形欄。
這些圖形欄上擺著的不是技能,而是一座座機床、一台台造型各異的冶煉設備,一輛輛工程機械。除了這些,還有龍溪灘工廠內所有工業產品,所有輔助加工機器人。
一台巨神X型被葉青從圖形欄裡拖拽出來,圖標剛落到三座鑽礦的其中一座上,圖標就立刻展開,變成與鑽礦縮比尺寸相同的真正巨神X型。
巨神X型在葉青腳下,隻有煙盒大小。它停在鑽礦邊上,顯得是那麼微不足道。
但如果真把一輛巨神X型開到那裡,那它無論在鑽礦邊上所處的高度,還是占地麵積,都和眼前這個縮小了的模型分毫不差。
葉青雙手拉了一下,周邊地形和巨神X型迅速放大,變得和葉青一樣高。
這樣便於觀察,隨後一輛礦用裝載車,礦用卡車被葉青拖拽出來,按照前後順序擺在巨神X型身後。
這兩輛工程車輛的素材取自尼加亞工廠這邊的金屬鏑礦場,最後一座反擊式鐵礦破碎塔做為收尾。
葉青把反擊式鐵礦破碎塔的破碎直徑,設定為六十毫米。
這座破碎塔為兩腔結構,它能將進料硬度不超過莫氏硬度八的礦石碎料,輕鬆破碎成一塊塊拳頭大小均勻石塊。
出料運輸帶分碎料和粉料,被破碎後的均勻石塊被篩選出來,從碎料處離開,那些粉末和土壤,則從粉料處離開。
大規模機械化作業,當然不可能還學那幫土著,隻撿質地鬆軟的土壤和碎石去手工篩選鑽石。在葉青的計劃中,那三座鑽礦內的任何物體都要被篩選一遍。
那些埋藏在地下的岩石帶,和那座位於邊境的大山,就是最佳篩選對象。
巨神X型開采土壤和岩石,裝載機和運輸車負責把礦物運到破碎塔的進料口。
破碎塔再負責把它們破碎成均勻的石塊。
這個流程是不需要花費任何心思去設計的,巨獸工業旗下有數種礦場,隨便從那一座礦場裡把設備搬過來都能就地使用。
螢石莫氏硬度為四。
長石硬度為六。
石英、花崗岩,玄武岩的硬度為七。
黃玉石硬度為八。
自然界的各種礦物岩石硬度通常在四到七之間,破碎塔可以破碎硬度不超過八的礦石,而鑽石的硬度為最高,達到十。
所以破碎塔無法破壞鑽石,經過它處理的碎料中隻要含有鑽石,都會完好無損地保留在碎料中。
最後一步,就是把鑽石從這些碎料中篩選出來。
葉青設想思路是從硬度下手。
既然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物體,那可不可以設計出一種設備,它能把所有硬度九、和九以下的岩石碎料,都加工成直徑不超過兩毫米的顆粒狀?
如果能,那硬度為十的鑽石,就能和這些碎料徹底分離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