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魯柏民在直播間裡測試精靈女傭BUG的消息就被各大媒體披露。
這些網絡媒體們的標題一個比一個誇張。
【精靈女傭的智商超越人類。】
【知名主播測試精靈女傭,本想找BUG,結果卻發生驚恐一幕。】
【智能AI全麵覺醒,人類恐麵臨生存壓力。】
【是智能程序,還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翌日。
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們激活精靈女傭,不少受到魯柏民那個測試啟發的用戶們,也在想法設法去測試精靈女傭,看看能否找出什麼BUG出來。
沒人能找到。
無論他們用何種看似會發生邏輯衝突的方案去測試,精靈女傭都會以非常合理的方案去化解掉。
精靈女傭做不到的事情,它也不強求,隻會告訴用戶無法做到。
不存在程序崩潰,不存在邏輯死循環。
其實他們不知道。
看似完美的精靈女傭背後,其實並不完美。
自從精靈女傭正式銷售,到第一台精靈女傭成功激活,接入巨獸工業的雲服務器係統以來。
電晶就帶著巨獸工業的一票IT工程師們,瘋狂的打補丁。
當然這些補丁不涉及精靈女傭的核心AI模型程序,它的核心模型經過超算中心的不懈努力,已經變得無懈可擊。
並且核心AI模型程序是封裝在獨立的儲存芯片中的,它就像一台汽車的引擎,無論怎麼對一輛汽車進行軟件升級,也不會改變引擎的物理性能。
精靈女傭也是如此。
核心AI模型一旦封裝,想要升級,隻有通過更換儲存芯片的方式才能實現。
電晶和IT工程師們打的補丁,是精靈女傭的數據庫。
這些數據包括執行方案,生活場景模型,語音詞彙庫,語意分析係統等等。
即使精靈女傭在超算那裡模擬訓練過上億次,也依舊無法滿足華夏十幾億用戶們的繁蕪複雜需求。
並且有些東西,超算裡也無法完全模擬。
譬如方言。
自打精靈女傭陸陸續續被用戶們激活,電晶也算是真正見識到了,什麼叫人類的拉胯學習能力。
華夏普及普通話那麼多年,絕大部分人依舊說不出標準普通話。
就很奇怪,幾乎所有人都聽得懂,但一輪到自己說就大舌頭。
各個地區千奇百怪。
“i”“n”不分。
“”不分。
“zhi”“chi”不分……
要說語音識彆這塊,早在疾雷汽車的語音小助手時,巨獸工業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去建立全國的語言數據包。
其他科技公司,也有眾多成熟的語音識彆程序可以有償提供。
並且根據華夏的七大方言地區,眾多科技公司也早就配套開發出了針對不同方言的識彆係統。
但是……
當把眾多科技公司,還有巨獸工業自己苦研許久的語音識彆係統,都整合到精靈女傭的語音模塊裡時,才發現依舊小看了華夏民眾。
用群魔亂舞來形容都不為過。
比如電晶發現在某某地區,那些激活了精靈女傭的用戶們,一提到眼睛這個詞時,就非常容易把精靈女傭帶歪。
這些用戶和精靈女傭說:“我眼睛看不清。”
“我眼睛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