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辰一邊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一邊用手裡的手機登錄自己的工作後台,查詢這輛汽車的維護日誌。
車牌號從打車軟件裡就能得到,等輸入車牌調取維護日誌後,黃辰已經可以百分百確認,這輛疾雷汽車確實在兩天前更換過新一代電漿電池。
現在這輛車的實際能耗比,比理論每公裡能耗比多出兩倍。
這當然不可能是第二代電漿電池問題。
先不說第二代電漿電池從未出現過這種故障,就算真是電池問題。
那這名司機怎麼會眼睜睜看著,滿電情況下理論能跑1700公裡的裡程數,縮水成了900公裡,而無動於衷?
必須調查清楚。
黃辰沒有貿然詢問司機,也沒有把這個發現告訴主管。
主管多半不是個好東西。
……
返回瀟州市,黃辰決定自己調查。
調查彆的或許黃辰會抓瞎,但想要查清楚這些疾雷汽車的來龍去脈,並不難。
首先從維修車間那裡調取更詳細的維護日誌和維護視頻,把這二十多輛更換了第二代電漿電池的汽車牌號全部記錄。
接著是查詢這批車輛的行車信息。
如果隻是正常查詢,黃辰並不能查詢到什麼有用信息。
疾雷汽車雖然無時無刻都在聯網,但正常行駛時,上傳的數據信息黃辰並沒有權限調閱。
隻有在疾雷汽車開啟了自動駕駛功能,和服務器進行互動式交流時,黃辰才有權限,以遠程技術指導員的身份去調閱這些車輛的具體信息。
以後的幾天,黃辰一有空就在遠程駕駛管理後台裡,批量查詢這些車牌的信息,看裡麵有沒有開啟了自動駕駛功能的。
在外麵工作和下班時,他就在街道上留意,看見有印有瑞達公司標誌的疾雷汽車,就伸手攔下來說要打車。
穿梭在瀟州市的瑞達公司疾雷汽車一共有六十輛。
隻要刻意去找,黃辰總能一天找到個一兩輛。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瑞達公司剩餘的幾十輛疾雷汽車,都陸陸續續更換了第二代電漿電池。
在這幾天裡,黃辰在路上一共攔到了五輛瑞達公司的疾雷汽車,在管理後台,查詢到九次開啟了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
疾雷汽車一旦開啟自動駕駛功能,整車所有信息都會同步到服務器,讓服務器進行協調處理。
車輛位置、行車路線、能源狀態、時速,這些都一目了然。
也正是因為一目了然,黃辰才逐漸變得惶恐不安。
通過維護日誌的時間可以發現,隻要是瑞達公司旗下的疾雷汽車更換第二代電漿電池,他們總會在一到兩天後,就重新變成原來的狀態。
變成原來檢測到的電池能量衰減狀態。
更換電池前,他們的電漿電池能量衰減在40%~30%之間浮動,滿電狀態下,行駛裡程為900~1000公裡。
更換第二代電漿電池後,他們滿電情況下,行駛裡程可以達到1700公裡。
可隻要過去一到兩天,這些疾雷汽車的滿電行駛裡程,就會重新變成900~1000公裡。
黃辰彆說碰見過這種情況,就連聽都沒聽過。
每一套電漿電池內部都有獨立的管理芯片,這些芯片和疾雷汽車互相設備認證,隻有認證通過,疾雷汽車才能正常工作。
疾雷汽車的安全係統不可能被破解。
那就意味著,這些滿電行駛裡程驟跌兩倍的疾雷汽車,不存在更換第三方電池的可能了。
那麼在排除掉種種不可能之後,隻剩一種他最不願意去想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