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人的爭鬥也許可以告一段落。激烈多變的人事變局也許也可以暫時落幕。但大千世界不僅僅是隻上演一出戲,在大人們權力爭鬥正酣的時候,背負著官家印記的官家子弟們似乎也在演繹著另類的爭鬥。這種爭鬥雖然幼稚且帶有強烈的模仿性,卻值得讓人深思。
那時,年少的我對大人們的事情也隻是一知半解,但我們這幫少年的圈子裡也多少沾染了一些官場的習氣,在我們的眼裡,處長們都是叔叔阿姨之流,廳長們也並非是神龍見首不見尾那樣神秘。在那個年代,媒體對廳長的道德人品神化的做法,在我們這些不經世事的少年眼中卻已經覺得荒謬可笑。也就是這種早年對官場的了解,造就了這小陳這種對官場有著很強的領悟能力的官家子弟。也許我們這幫人在以後的生活中各有所為,也會因為有著共同的出身背景而組成一個利益集團,我們不敢稱自己是"太子黨",大概也隻能苟且的稱為"子弟幫"
在子弟幫裡我隻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我討好我的老大隻是希望從他那裡獲得一些利益。我的卑微習性的養成緣於我父親的低微的官職,我或多或少的能夠從大人們對老大以及李公子等高官子弟的態度上看出這種世態的炎涼。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我得說官家的孩子多敗家。什麼樣的成長環境決定了什麼樣的人物性格,乃至影響到他(她一生的言行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