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梅蘭交往的日子裡,那年中秋節發生的一件事是我和她感情的一個轉折點。也可以說是梅蘭心態的一個轉折點。她的人生軌跡由此變軌。
事情源於婷婷,一個十一歲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女孩。
很多機關大院都有在中秋搞遊園活動的慣例。我所處的這個機關大院也不例外。
那天晚上,大院裡的籃球場被彩旗和彩管裝飾的五彩繽紛。工作人員布置了多個遊園景觀和遊戲點。像什麼每年必不可少的猜燈謎,足球射門,投籃比賽,盲人敲鑼等等。甚少創新,幾乎是受了機關作風的影響而流於了形式。人們若不是為了貪那些毛巾,牙膏,洗衣粉之類的小便宜絕不會那麼熱衷的參加這看似熱鬨的遊園活動。
有時候廳領導也想與民同樂,於是便過來雅興一把。領導的獎品當然是最多的,但他不會拿走,這樣顯得沒有領導風度,他往往會把這些獎品分給身邊的人。於是被領導分了獎品的人也遭人羨慕起來。人們羨慕的不是那些值不了什麼錢的毛巾牙膏之流,而是領導的對某某同誌的特彆關心。這在領導被神話了的年代其意義是極具象征性的。
心裡顧忌過多的梅蘭已經不願意再去參加這種公眾的活動。但女兒婷婷吵著要去。因為她早和關處的女兒關穎約好了。在婷婷未轉學之前她們是同班同學。並且關係很好。
她們約好了一起去參加遊園活動。中秋節那晚花好月圓,兩個女孩子手牽著手來遊園。
在猜燈迷的現場,她們為一個燈迷的迷底產生了爭執。這個燈迷是這樣的:分母分子猜一食品名。
婷婷一下就猜到了是“拆骨肉”。關穎有些不服氣,賭氣的說:怪不得你一猜就中,原來你有親身體會。
聽了這話婷婷不高興了,頂回了一句:誰有親身體會了?你說話可得放尊重點。
關穎也毫不示弱的說:怎麼就不是了,你媽不是和你爸離婚了嗎?你不是不和你爸住了嗎?怎麼不是骨肉分離了?
婷婷開始哭了起來,這時遊園的大人們才開始注意這兩個小孩子。
小孩子的童言無忌隻是相對於大人而言的。小孩與小孩說的話往往最口無遮攔,但偏偏心理承受能力最弱的也是小孩子。
這時關穎的媽媽過來了。這個女人就也是前麵提到的那個喜歡搬弄是非對楊世美有點意思的那個機關大姐,關處長的老婆。
關穎說話刻薄是遺傳了她*基因,可搬弄是非比她媽還差得遠呢!小孩子那來那麼多的城府啊。
隻見這個女人問道:關穎,你怎麼和語嫣吵架了?你們倆不是挺好的嗎?
關穎委屈的說:我沒和她吵架,隻是說她能猜中這個燈迷是她自己身有體會,然後她就莫名其妙的哭了起來。
這個女人看了看謎麵又用餘光悄悄的掃了掃四周,發現圍觀的人多了起來,於是更加的興奮起來,指桑罵槐的對著她的女兒吼道:你這不懂事的孩子,怎麼就這麼不會說話呢?彆人的家事你管那麼多乾嘛?彆人喜歡勾三搭四也輪不到你小孩子家來管閒事,不許你以後再和她來往,你還嫌自己學得不夠壞?
傍邊有為老同誌看不過眼,說道:我說大姐,話也彆說得這麼難聽,小孩子哪懂那麼多?怎麼這樣教育小孩的?
畢竟來遊園的都是機關乾部,大部分還是明事理的。機關的人講究場麵,可現在關處的老婆把私底下講的話搬到了場麵上來講,若非不是苦大仇深,一般是不會這麼做的。潛規則被打破了,於是有人覺得不適,有人覺得好笑,更有人在心裡麵看熱鬨。此舉令我回想以前中國人看著同胞被殺頭時還有說有笑指指點點的場麵。莫非中國人的同情心就一直處於陽痿狀?
婷婷豈能接受得了這種委屈,抹著眼淚跑回了家。在家的梅蘭還不知道婷婷的遭遇。我歎息命運真的不應該再次捉弄這個善良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