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近代史]閻錫山的十三高乾_資料存放處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資料存放處 > [山西近代史]閻錫山的十三高乾
背景色:字体:[]

[山西近代史]閻錫山的十三高乾(1 / 1)

閻錫山的“十三高乾”

從日軍侵晉之後到閻錫山集團在晉覆滅之前,閻錫山的“十三高乾”是山西社會頗多議論的一個話題。現在對此作一介紹,不僅能使讀者了解閻錫山統治山西的一段重要史實,更能了解其中的不少曆史內幕――

產生背景

“十三高乾”事實上是指同誌會的高乾委員會,它的產生是有背景的。

1931年日軍在沈陽發動“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帝國主義滅亡中國的野心昭然若揭,並逐步侵占熱河、冀東和察北六縣,並通過其駐歸綏(今呼和浩特)、包頭、寧夏、阿拉善旗、額爾濟旗和太原等地的特務機關,擾亂後方,以配合日軍向綏東進攻。日本侵略的魔爪就要伸到山西來了,感受到此種威脅的閻錫山不得不高喊“自強救國”,並寫過“非自強無以抗日”的話(未公開)。麵對如此嚴重形勢,閻錫山想到1936年初紅軍為抗日從陝北渡過黃河東征到山西的淩厲攻勢,想到蔣介石借紅軍東征之機派入山西五個師,在紅軍於同年五月撤回陝北之後蔣軍仍賴著不走,他感到日本人、蔣介石、共產黨都是自己的大敵,但他無力消滅任何一方,更不能同時與這三方麵作對,隻能在三者之間周旋,或在三者中至少與一方結盟,這樣才利於自己的生存。因而,他曾說:“今日華北的事,應找著配為、當為、能為三者合一的路,才能邁步。”甚而又說,他在三者之間是“在三顆雞蛋上跳舞,踩破哪一顆都不行”。經反複考慮,他決定與共產黨合作抗日,從而初步形成了其聯共、抗日、擁蔣的路線。

在閻錫山政治態度發生微妙變化之後,中國共產黨根據國內形勢的變化,認為日本打入中國本部,改變了中國各階級之間的關係,擴大了民族革命營壘的力量,減弱了民族反革命營壘的勢力,民族矛盾大於階級矛盾,過去的一部分敵人可以轉化為自己的朋友,為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奠定了基礎。為爭取閻錫山抗日,紅軍主動回師陝北以後,派民主進步人士朱蘊山到太原向閻錫山進行疏通,1936年秋初,又派中共中央聯絡代表彭雪楓來太原做爭取閻錫山的工作,促使閻錫山提出“收複失地,固非當時之力所能勝,而守土抗戰則為軍人應儘之天職”,從而確定了“抱著弱國的態度,守土抗戰,踢破經常範圍,加緊自強的方針”。儘管這不是徹底抗日的方針,但在蔣介石到處與日本妥協的情況下,總算一點進步,正像老同盟會員、進步人士續範亭所說:“我看見山西有了光明,雖然僅僅點出了一支土蠟燭,光明不大,但我卻和許多愛國青年一樣,學撲燈蛾似的,圍著這一點兒光明,不肯他去了。”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1936年春,閻錫山把他支持的青年救國團和建設救國社等團體合並組成了自強救國同誌會。此會成立時,有人提出用抗日救國同盟會這個名稱,閻錫山為怕刺激日本人未采納。該會的會長為閻錫山本人,副會長為省主席趙戴文,高級委員有省立國民師範學校校長馮司直、省建設廳長樊象離、省民政廳長邱仰浚、綏署軍法處長王懷明、省財政廳長王平、綏署參事李冠洋,總乾事為綏署秘書梁化之。

自強救國同誌會雖已成立,因其成員情況複雜,其中有很多主張公道團的舊派人物,號召力差,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會內的共產黨員和革命人士開始醞釀建立新組織。在主張公道團訓練團擔任指導團的杜任之等人,發起組織抗日救國同盟會。閻錫山得知後,懼怕刺激日本人,提出改抗日救國為犧牲救國,由自強救國同誌會總乾事梁化之,召集杜任之、劉岱峰、宋劭文、戌伍勝、牛佩琮、張文昂、張雋軒、劉玉衡等進行研究,決定由他們發起成立犧牲救國同盟會。該會以閻錫山為會長,梁化之任總乾事,劉岱峰為秘書,上麵的主要發起人和李暢生、楊貞吉、崔道修等為執行委員,在1936年9月18日萬人紀念“九?一八”五周年大會上,大會主席張文昂宣布了犧盟會的正式成立,大會散發了《犧盟會成立宣言》、《大會告同胞書》。同年10月;閻錫山根據郭挺一(名巨才)的推薦並受派遣赴北平請回共產黨人薄一波領導山西救亡運動。薄一波回來後,任犧盟會常務秘書,實際控製了犧盟會。他依據中共中央提出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指導犧盟會的工作。在取得閻錫山的同意後,薄一波先後邀請了一批有組織群眾運動經驗的黨的乾部,如楊獻珍。韓鈞、董天知、周仲英、王鶴峰、傅雨田、李力果、侯振亞、劉有光、廖魯言、馮基平、李一清、劉亞雄、牛蔭冠、武新宇、梁寒功等到太原參加犧盟會工作,迅速在山西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高氵朝。

接著,薄一波建議閻錫山改組了犧盟會的領導機構。閻錫山仍為會長,薄一波。雷任民、馮基平、牛蔭冠、宋劭文、傅雨田、梁化之為常委,張雋軒、楊貞吉、劉玉衡、劉岱峰、戌伍勝、郭挺一、梁膺庸、張文昂、董天知、周子貞、顧永田、李力果、杜春沂、薄毓相、張乾臣、徐宏文、王永智、智生元、樓化蓬等為執行委員,使共產黨員在領導機構中占了多數。通過開辦軍政訓練班、民訓乾部團、村政協助員訓練班、犧盟特派員訓練班、國民兵軍士訓練團、國民兵軍官教導團等培訓,為犧盟會培養了近萬名中級和基層的軍政乾部,給該會和建立新軍準備了乾部條件。到1937年8月,因舊軍不能適應抗戰需要,薄一波根據黨的建立武裝力量的指示和閻錫山有建立一支新軍的想法,提出了建立新軍方案,得到閻的批準。八月,“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正式開始籌建,計劃以10個國民兵軍官教導團為基礎,建立四個決死總隊,以太原工人為主建立一個工人武裝自衛隊,再建一個政衛旅。這支武裝後來發展到近10萬人。到同年10月,犧盟會在10個國民兵軍官教導團和兩個軍主教導團的基礎上,成立起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四個總隊(團),同時在太原成立了工人武裝自衛總隊和政治保衛總隊,共六個團,約兩萬人。這支實質上由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隊,1938年4月之後,決死總隊發展為四個縱隊(旅),晉南各縣的遊擊隊相繼合並為政衛一支隊和二支隊。在晉西北的戰地總動員委員會,也成立了七個遊擊支隊。到1939年“12月事變”前,這支新軍已達22個團,約六七萬人,在數量上與閻的舊軍不相上下,質量上更遠強於舊軍。這樣的發展,引起了閻錫山的疑嫉和恐慌,他便開始玩弄新的花招,企圖對局勢加以控製――

同誌會出籠

犧盟會雖以閻錫山為會長,但領導權掌握在共產黨手裡,這一點閻錫山是十分清楚的。閻深怕大權旁落,無法掌握,想建立一個有力的新組織,於是,於1938年2月16日,在臨汾西南襄陵縣溫泉村,召集軍政民高級乾部舉行第二戰區抗戰工作檢討會議,做出了抗戰工作檢討決議案。由參加會議的108名軍政民高級乾部簽名,發起成立民族革命同誌會,企圖限製進步活動,向進步勢力奪權,閻錫山親自給該會擬定了九條公約。他確認同誌會是主張公道團、犧盟會和二戰區一切民眾救亡團體的統一領導組織,這組織的乾部組織一是分為乾部委員(簡稱乾委),負一切事務的民主發動和檢舉、彈劾、監察之責;二是分為高級乾部委員(簡稱高乾),負一切事務的集中決定之責。公推閻錫山為會長,握有總裁一切的最高權力。

同誌會出籠後,“十三高乾”也同時產生。閻錫山指派楊愛源、賈景德、朱綬光、楚溪春、王懷明、邱仰浚、王尊光、李冠洋、陳長捷、續範亭、梁化之、薄毓相、彭毓斌等13人為第一屆高級乾部委員,組成高乾委員會。不久,因工作調動及其他原因,有些高乾如朱綬光、賈景德、陳長捷、續範亭等都停止了高乾委員職務,把當時任各集團軍總司令兼省政府行署主任的孫楚、趙承綬。王靖國和參謀長郭宗汾補為高乾。閻錫山後又選拔所謂富有“不容人不”精神的青年為乾部委員,組成乾部委員會,指定裴琛為該會主任,以後的主任由楊懷豐、劉涵森、陳過、溫炳生、齊敬德等繼任。

同誌會成立不到半個月,日軍侵占了臨汾,同誌會內部機構末能組織起來。1938年4、5月間閻錫山駐在吉縣古賢村,才給同誌會成立了臨時執行部,下設秘書、組織、宣訓、考核、政事五個處。1939年又增設乾事會和突擊處,由總乾事梁化之、副總乾事席尚謙分彆領導其中的六個處。

當時不便公開使用民族革命同誌會的名義,閻錫山借國民黨中央成立國民抗戰精神總動員山西分會之機,1939年7月1日在秋林鎮成立了山西省精神建設委員會(簡稱精建會),也就是同誌會的乾委會,並把此組織發展到區、縣和基層。1938年2月至1940年1月作為同誌會的第一時期,其組織機構是:會長,下設乾部委員和高乾委員會;高乾委員會下設執行部,下為總乾事和副總乾事,分管秘書、組織、宣訓、考核、政事五個處;執行部下設區分會、特分會、特支部;區分會下設縣分會、村支部;特分會下設支部;特支部下設分支部――

同誌會五個時期高乾的變化

閻錫山的反動組織民族革命同誌會,從成立到滅亡共經曆了五個時期。1938年2月至1940年1月的第一時期,前文已述。此後4個時期分彆是:

第二時期(1940年2月至8月):這一時期,增設了副會長趙戴文,改總乾事和副總乾事為總書記和副總書記,分彆由裴琛和李培德、白誌沂擔任,改五個處為總務、地方、軍隊、青年、宣訓、交通六個組和民運指導委員會、同先工作指導委員會,增添杜任之、杜春沂、翟全晉、裴琛、謝濂為候補高乾。設立常務委員製,趙承綬、王靖國、陳長捷、彭毓斌以及邱仰浚、李冠洋、席尚謙、梁化之、薄毓相、裴琛等,相繼為常務委員。

第三時期(1940年9月至1941年4月):這一時期增設了高乾駐會委員會,執行部下增設了理論宣導團。

第四時期(1941年5且至1945年2月):在上一時期基礎上,執行部的下屬機構由組改為乾部管理、組織、行政、軍政、計劃、理論、敵工、基乾等八個委員會和秘書處。經1945年2月16日在吉縣舉行的同誌會第四次全體基乾大會,決定對“十三高乾”實行分職負責製,即高乾變成軍政經濟等各部門的負責人。在閻錫山的高壓下,分職負責的十三高乾分彆為:首席高乾楊愛源,不兼職高乾(等於副首席高乾)王懷明、邱仰浚,軍政高乾郭宗汾,行政高乾李冠洋,建軍高乾孫楚,經狀高乾王尊光,兵農高乾薄毓相,財政局乾王平,“開展”高乾趙承綬、王靖國、楚溪春、彭毓斌,糧食高乾耿誓。候補高乾有楊澄源、席尚謙、吳紹之、翟全晉、梁培磺、史澤波等。

第五時期(1945年3月至太原解放):這一時期,取消了高乾駐會製,改執行部為工作委員會,以梁化之、孟樹棠分彆為主任委員和副主任委員,以前的各委員會又改為組織、軍組、宣教、政衛、乾部管理、基乾工作、民運、青年等組,還有秘書處、婦工會、紀律委員會,實權為梁化之所掌握。1948年10月之後,梁化之被選為高乾,吳紹之、孟際豐被選為高乾,補了邱仰浚、彭毓斌兩人的缺。王平被轉為候補高乾,其他高乾照舊。此時的候補高乾有翟全晉、關民權、嚴廷揚、楊貽達、李培德、張世明。楊貞吉、徐瑞、白誌沂、鄧勵豪、續如楫、趙宗複、劉效曾、於鎮河、溫懷光、沈瑞、梁培璜、耿誓。

從上可知,閻錫山民族革命同誌會的高乾先後共為21人。他們是:楊愛源、賈景德、朱綬光、楚溪春、王懷明、邱仰浚、王尊光、李冠洋、陳長捷、續範亭、梁化之、薄毓相、彭毓斌、孫楚、趙承綬、王靖國、郭宗汾、王平、耿誓、吳紹之、孟際豐。先後擔任過候補高乾的有杜任之、杜春沂、翟全晉、裴琛、謝濂、楊澄源、席尚謙、吳紹之、梁培璜、史澤波、王平、關民權、嚴廷揚、楊貽達、李培德、張世明、楊貞吉、徐瑞、白誌沂、鄧勵豪、續如楫、趙宗複、劉效曾、於鎮河、溫懷光、沈瑞、耿誓,共27人。這些人中,絕大多數都是死心踏地為閻錫山服務的。

本文作者:董岩春


最新小说: 頂級婚寵:總裁高調寵妻 真千金奪我命格,我嘎嘎反殺玩廢她 深山修仙二十年,方知身在秦時 霍格沃茲東方預言師 一秒一屬性,貓咪也成霸天虎 一孕雙寶:總裁爹地好歡喜 重活一世,我一書封神 空降突襲 我,圈錢主播!但大哥是真刷啊! 我有功法修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