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地區的封建國家。核心地區在包括浩罕、安集延、馬爾吉蘭、納曼乾等城的費爾乾納盆地。19世紀中期,人口約150萬。主要居民為烏茲彆克人,其次為塔吉克人、吉爾吉斯人和哈薩克人。
汗國的興衰16~17世紀時,費爾乾納屬布哈拉汗國,後逐漸脫離其控製。1710年,烏茲彆克明格氏族首領沙魯赫推翻伊斯蘭宗教上層和卓家族的政權,建立以浩罕城為首都的獨立國家。1760年(中國清朝乾隆二十五年),浩罕統治者額爾德尼曾歸附中國。他的繼承人納爾布塔(1770~1800在位)加強浩罕對費爾乾納的統治,並繼續對中國稱臣。阿利姆(1800~1809在位)開始采用汗的稱號,他在同布哈拉爭奪霍占特和烏拉?丘彆的鬥爭中獲勝,並征服塔什乾和奇姆肯特。在奧馬爾汗(1809~1822在位)和馬達裡汗(全名穆罕默德?阿裡,1822~1842在位)的統治下,汗國進入鼎盛時期。它的疆域西北臨鹹海,包括錫爾河下遊附近的哈薩克草原;東北擴展到巴爾喀什湖以南中國地區;南達喀拉提錦等山區領地。馬達裡汗多次侵犯中國喀什噶爾地區,竭力支持該地和卓後裔進行叛亂活動。馬達裡汗的暴虐統治引起各階層不滿。1842年,布哈拉埃米爾納斯魯拉乘機攻陷浩罕城,馬達裡□被殺。不久明格家族成員希拉裡(1842~1845在位)起兵趕走布哈拉人,被立為汗。在胡德亞爾□時期(1845~1858,半遊牧的基普恰克氏族貴族與定居的封建領主集團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王族內訌和宮廷政變層出不窮。這時,汗國的統治者趁新疆動亂之際,企圖入侵中國領土。1865年,前阿克曼吉特要塞司令阿古柏侵入中國南疆地區並自己稱汗。1876年(光緒二年)清朝政府派左宗棠進軍新疆,粉碎企圖分裂中國的阿古柏反動政權。另一方麵,浩罕□國與布哈拉汗國的對抗加劇,穆紮法爾曾兩次(1863和1865占領浩罕,從而削弱了浩罕□國抵抗俄國侵略的力量。1876年初俄國吞並浩罕(見俄國征服中亞)。
經濟文化在18世紀布哈拉和希瓦經濟文化嚴重衰落時,費爾乾納地區開始繁榮興旺。19世紀上半期,經濟生活和文化建設出現高氵朝。浩罕人民進行空前規模的水利灌溉工程,促進農業特彆是植棉業的發展。養蠶業和園藝也很發達。布匹、書寫紙張、陶器等享有盛譽。浩罕、塔什乾城為當時中亞最大的工商業中心。與附近牧區、中國、俄國等的貿易關係密切。在文化方麵出版了包括奧馬爾汗及當時101位詩人的詩選,編寫了許多有價值的曆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