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絕命劍一把三尺長的軟劍。劍刃上嵌著七顆星狀的暗器,一劍刺出,使劍人的內力勁透劍身之時,那七顆星狀的暗器便飛脫疾出,出其不意地取人性命。此劍為江湖名宿玄機子祖傳之寶,玄機子死後無嗣,七星絕命劍便落入其關門弟子崔北海的手中。但崔北海手持此劍多行不義,卒為大俠護花所敗。(見古龍《吸血蛾》)
七星透骨針江湖中威力僅次於孔雀翎的霸道暗器,係暗器大家七巧童子打造。據說七巧童子一生熬白了頭發,一共也不過製成了七對。其外表是一隻鋼筒,裡麵裝有機簧,機簧上附有七根帶銀針,發射時勁道奇強。練七星透骨針的人,都是左右雙手聯發,兩筒共十四根銀針激射而出,快且殺傷麵大,令人猝難躲避。(見古龍《七種武器》)
七修劍為當年七修真人鎮山之寶,屬上古降魔利器。該劍既出,能幻出道道金白之光,光到之處,殺傷力極強。七修真人後將此劍傳與杜鐵池。杜鐵池得此寶後,降妖伏魔,大建奇功,後杜鐵池成為七修門掌門。(見蕭逸《塞外伏魔》)
七殺刀大西國王張獻忠使用的殺人利器,七殺是“殺殺殺殺殺殺殺”的意思。這是一把神刀、寶刀,也是一把凶刀、魔刀。傳說七殺刀殺人太多,已經著魔,“神刀出鞘,無血不歸”。後由冷麵魔君賀通天傳給恨天生。(見歐陽雲飛《小流浪》)
七煞天羅奇門兵器。通體烏黑,柔軟發帶,頂端尖銳似劍,主體渾圓似棍。看去似鞭非鞭,似劍非劍。此兵器厲害之處,在於七種奇巧惡毒的裝置,按動機關,可發出輕絲大網、白霧、紅雨、毒針、天雷、地火、化形砂七種暗器毒藥,有如天羅地網,罩向敵人,故名七煞天羅。據少林掌門百空禪師說,此乃失傳了二百多年的魔教至寶。後落入朱五絕之手。朱五絕用此兵器攻擊宋曉峰,不意機關失靈,自己竟死天於七煞天羅之下。(見雲中嶽《紫彩玉簫》)
七絕魔劍太極劍李清塵的祖傳寶劍。七絕劍劍法奇詭,去如閃電,削鐵如泥。此劍出手必傷人,幾招一出,劍勢便無法控製,素有“招不過十”之稱。七絕魔劍之下,從無幸免者,不是死亡,就是殘廢。(見臥龍生《七絕魔劍》)
十八般武藝指武術中常見的諸種兵器,初見於宋代戲文《張協狀元》,後世有多種解釋。其一,明代戚晉叔輯《元曲選·逞風流王煥百花亭》:“若論著十八般武藝,弓駑槍牌,戈矛劍戟,鞭鏈鏜錘。”其二,元明間施耐庵著《水滸全傳》第二回:“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駑銃、鞭簡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扒。”其三,明萬曆年間謝肇淅《五雜俎》:“十八般:一弓、二駑、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鐧、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
後世還出現了“九長九短”、“六短十二長”,以及“大十八般”、“小十八般”等武藝內容說。綜合曆代“十八般武藝”的內容,刪去重複,共包括下列種目:
屬拋射兵器的有:弓、弩、箭、矢、銃。
屬長兵器的有:戈、矛、槍、棍、殳、杵、杆、杖、棒、斧、鉞、戟、大刀。
屬短兵器的有:劍、刀、鞭、鐧(簡)、鉤、鐮、錘、拐、環(圈)
屬軟兵器的有:鏈、流星、綿繩套繩。
屬徒手的武藝,統稱為“白打”。曆代“十八般武藝”中所指的這些種目,並未能包括武器的全部。例如,飛刀、袖箭、三尖兩刃刀、橛、匕首、鴛鴦鉞、陰陽銳、狀元筆、鐵尺、繩鏢、三節棍等均未包括。至於武俠小說家筆下劍造的許多“奇門兵器”,就更難以儘收了。
九現神龍鬼見愁一條江湖上罕見的金龍鞭,一眼看去,酷似金龍,龍的角左右伸出,張開的龍嘴裡,吐出一條碧綠色的舌頭。它的可怕之處,是它兼具九種妙用:其全身反鱗,不但可粘住暗器;龍角分犄,專製天上各門各派的軟兵刃;龍舌直伸,打人穴道;那張開的龍嘴,咬人刃劍如探囊取物;除此之外,一雙龍眼乃是霹靂火器,龍口之內,可射出十三根“子午向心釘”,見血封喉,子不過午。在必要時,那混身龍鱗,也全都可激射而出,傷人於意外。武林中尋常人等,固然難在此兵器下躲過,即使是那些高手、名宿,如不知底細,也同樣會死於非命。
江小魚在地道裡發現了這一凶險兵器,他害怕它為害江湖,便以利刃將之毀壞。(見古龍《絕代雙驕》)
刀以雄渾、豪邁、揮如猛虎的風格而馳名的兵器,在十八般武器中排名第一。清朝詩人鄭世元這樣描寫道:“秋水飛雙腕,冰花散滿身。柔看繞肢體,纖不動埃塵。閃閃搖銀海,團團滾玉輪。聲馳驚白帝,光亂失青春。殺氣騰幽朔,寒芒泣鬼神。舞餘回紫袖,蕭颯滿蒼旻。”
據《釋名》:“刀,到也。以斬伐其所乃擊之也。”殷商時已有銅刀,到了西周,刀的形狀有了變化。刃柄無明顯分界,柄部略厚,近刃部有圓圈穿孔。相傳西周時以“昆吾”的刀最為著名,但用刀盛世還是戰國時期騎兵作為獨立兵種出現以後。從秦始皇陵中發現了不少騎兵形象的陶俑,但大量使用騎兵還是秦末到西漢初年。伴著騎兵還是秦末到西漢初年。伴著騎兵的發展,刀的形製不僅有了改變,作戰作用也重要了。作戰時騎馬用刀斬劈,可格,可刺,已明顯優於劍的直刺。
漢代的刀,直脊有刃,刀柄與刀身沒有明顯的區彆,刀柄首端都毫無例外地製成扁圓環形,名為“環柄刀”或“環首刀。”這種刀流傳甚廣,東自朝鮮、日本,北於匈奴,西抵大月氏,南達安南,都廣泛使用。特彆是東傳日本後,成了日本刀的祖型。東漢末年,適合劈砍的環柄刀在戰場上已成了主要武器,到了三國,軍隊大量裝備的短兵就隻有刀了。刀的製造也更加精良如諸葛亮讓蒲元鑄造的刀“稱絕當世,故曰神刀”。刀不僅作戰,也有了套路對練。如《吳書》載:“酒酣,統乃以刀舞。”南北朝以後,刀一直是重要武器。李白《從軍行》的“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的詩,就反映了當時作戰主要用刀。
《唐六典·武庫條令》中隻有刀製,而無劍製。其中有儀刀、鄣刀、橫刀、陌刀。唐宋時出現了長柄刀。從宋《武經總要》可以看出刀劍有了進一步改進,從狹長的長條形,改成刀頭前銳後斜形,並有護手,去掉了扁圓大環。
俗語說:“劍是君子所佩,刀乃俠盜所使”。這多少有些抬劍抑刀。實際上,刀那勇猛狂放的性格還是令許多人所傾到的。商周時期的人,就珍貴地以美玉飾刀,此後文人墨客詠刀之作更進一步表達了人們對刀的喜愛:“謁帝向金殿,隨身唯寶刀。”(唐·岑參)“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唐·高適)“酒後競風采,三杯弄寶刀。”(唐·李白)“徒倚三層閣,摩挲七寶刀。”(唐·李商隱)據說,李商隱這裡提到的“七寶刀”,出在後漢,是魏文帝曹丕所造。此刀本名“靈寶”,因它紋似靈龜,又俗稱七寶刀,能切金斷玉,後下落不明。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和異國寶刀流入中原後,其鋒利和精巧更令人讚歎不已。烏孫佩刀、半息寶刀、大食刀、海西國寶刀、日本雙刀等都被詩人們一詠三歎,吟哦不已。
刀雖然也登得大雅之堂,刀、劍之彆未必便是俠盜與君子之彆,但在習慣上,尤其在刀劍用在不以戰鬥為目的的場合時,二者的身份卻是有一定差異的。有研究者發現,古龍筆下的俠客們每使刀而較少使劍,並認為這體現了古龍的平民意識。確實,除了著名的小李飛刀外,蕭十一郎、傅紅雪、丁喜、薑斷弦、花錯、朱猛等英雄大豪傑用的都是刀。古龍認為:“劍是優雅的,是屬於貴族的;刀卻是普遍化的,平民化的”,“劍有時候是一種華麗的裝飾,有時候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某一種時候,便甚至是權力和威嚴的象征。刀不是。”確實,在其他諸家武俠小說寫手當中,還沒有誰像古龍這樣如此注重兵器的意義,我們讀了古龍作品,也許能夠加深對刀的性格的理解。
三絕拐鐵拐醫聖賽華佗的遺物。百毒夜叉端木玨從一古墓中無意中得到,將此神物贈於韋虎頭。所謂三絕,就是這根尺來長的短拐,具有攻敵,防身、度厄三種妙用,拐身是寒鐵所鑄,彎柄則。是覓自南極上佳磁石所製,但需略用內家真力,猛逼彎柄,磁力才會驟然發揮出來。故而隻消一拐在手,再多的厲害金屬暗器,也可將其粘吸。拐的後部,暗藏螺旋,旋開後的這段拐身,中空,內藏三粒“華佗度厄金丹”。此丹藥效如神,受傷者,隻要臟腑未腐,便可度厄。(見諸葛青雲《大寶傳奇》)
工尺鏢江湖暗器。為一枚枚大小厚薄不同的銀錢。練就工尺鏢的人,能將銀錢準確地射中對方的要害部位。銀錢鏢出手後發出“工尺”、“工尺”之聲,竟能奏出古樂“四麵埋伏”的音律第一句。此聲音擾人心魄,使人精神分散,極易被擊中要害,故得此名。工尺鏢是無耳教教主江兆基的絕學,不幸被武林惡人學會,用此功傷人,嫁禍於無耳教,因此,使江湖掀起一場軒然大波。(見古龍《劍氣滿天花滿樓》)
萬字奪東海龍王司空闊所用兵器。長七尺,上部似矛,下部似護手,似戟非戟,似鉞非鉞,性可克刀劍。萬字奪以玄鐵鑄造,玄鐵稀少,且重量比普通鐵重逾十倍。按疑即隕鐵,為鐵中稀少的品種。據報載,我國古代對隕石的利用已有幾千年的曆史,河北省槁城縣曾出土商代鐵刃銅鉞,其刃則為鐵隕石打成。(見梁羽生《廣陵劍》)
飛劍以口吐出可以遠距離傷人的小型劍器,非修行至劍仙不能為之。多見於舊派武俠小說中,新派作品以其荒誕落套,極少出現。
天魔雨四川唐門的奇毒暗器。能把奇毒的汁液由腕底特製的筒中打出,到了敵人麵前或頭頂,才突然爆開為傘,向下猛灑。這種毒雨毒性極強,如被沾上,骨肉儘爛。(見鬼穀子《江湖風雲錄》)
五殃針陰山派始祖謝五殃采取陰山絕壑寒鐵,煉製而成的暗器。這種針長不逾寸,細如牛毛,裝在筒中,筒上裝有一個活閂和兩個機鈕,用時先把活閂打開,在小機鈕上一按,就射出一針,按著不動,針就一支接著一支連續飛出,指揮如意。如果在大機鈕上一按,一次就能射出七十二針,五丈以內的敵人,你隻要對準他的胸口,七十二支飛針,就會左右上下,自動打上人身七十二處穴道。若敵人身材高大後退一步,身材瘦小則上前半步。製造之精,計算之準,真是匠心獨運。尤其陰山寒鐵之氣,遇血即凝,中者當場寒栗而死。五殃針不僅是陰山派鎮山至寶,而且也是武林道屈一指的暗器。後來陰山肖掌門人殷如玉據此改製成散花神針。(見東方玉《北山驚龍》)
五毒霹靂雷霆珠江湖下五門中最的兵器。形狀酷似流星錘,施展起來和普通流星錘也並無不同,隻是那由銅鑄成的圓球內還藏有厲害暗器,若是不敵對方時,暗器便如暴雨般射出,縱是一流高手,也難免被其所傷。因此,這件兵器的主人楊霆在武林中也算是個人見人怕的角色。他後來在參與一起爭奪珠寶的紛爭中被人殺死。(見古龍《絕代雙驕》)
太乙神鉤奇形兵刃。形如乙字,以象牙為手柄,雕鏤極精。鉤身非一般精鐵鑄成,共分七節,機括相連,最後一節刃尖,長約二寸有餘,鋒利異常。太乙神鉤的妙用在於,手柄之上另有機括,輕輕一按,七節太乙鉤自動伸直,便可當劍使用,及至以劍法過招之時,又可化劍為鉤,纏脫敵人兵器。這忽鉤忽劍的招數,獨便創一格,運用之妙,神詭莫測。(見陳青雲《藝劍青霜》)
太陰魔鈴太湖三煞胡雲天、胡雲地、胡雲人三兄弟的成名兵刃。魔鈴一般成對使用,雙鈴各有機關,右鈴可發無色無味的毒氣,人中之無藥可解;左鈴頻生異響,擾人耳目,功力弱者聞之則失去丹田功力。臨敵實戰,三煞連環,順著四方、五行、六易、七星、八卦方位,正反置,交互運用,奧妙無窮。(見梁羽生《武當一劍》)
雙龍銀絲虯龍棒一種軟中有硬的奇形兵器,為燕趙雙俠中的老二矮金剛藍和所持。此棒長五尺六寸,兩端全是龍頭,龍舌是兩口利刃,通身用千年紫藤和銀絲、頭發纏就,軟硬兼施。這種兵刃與棒棍不同之處是,在龍頭上下各有一個倒鉤。因而此物既可當軟鞭,又可當雙有關當局槍,更能當棍使用,並各有不同招術。藍和使用此棒是按著七十手行者棒、內藏三十六路白猿槍法和青田棍法使的,一招緊似一招,一式強似一式;虛實莫測,躥高縱矮,功夫精純獨到。(見鄭證因著《鷹爪王》)
刈鹿刀春秋戰國時鑄劍名徐夫人之嫡裔徐魯子耗儘畢生精力鑄成,其名取意“秦失其鹿,天下共逐,唯勝者得鹿而刈之。”此刀色澤淡青,殺人不見血跡。江湖上為爭奪這把刀展開殺劫,蕭十一郎等在其中風雲一時。(見古龍《蕭十一郎》)
烏竹扇骨紅柳莊的獨門兵器。鬆油烏扇骨用三十六根鬆油烏竹編成,經過精心研製,成為無堅不摧的奇門兵器。就是練有護身罡氣之人,近距離一經擊中也無法抵擋的住,不死即殘。(見東方英《武林潮》)
烏金血劍武林後起之秀風亦飛所持神劍,精於冶煉之術的兵甲派曆代相傳。烏金,係從天而降的異質寶物,埋於地下十萬年之後,通體將變成烏黑色,且泛金光;但再過百年,則化為平凡黑石。如若在百年,則化為平凡黑石。如若在百年之內,采出此物,並配以鑄煉秘術,就能煉成具有生命靈性的寶劍。雲上村開采出烏金寶礦,但見風即成頑鐵。兵甲派鑄劍高手鐵隱、宗丹師兄弟苦心孤詣,終於探得烏金劍冶煉之法。宗丹不惜以身投爐,鑄煉成這柄烏金血劍,贈與少俠風亦飛,以禦魔道第一高手歐陽逆天。靈劍與第一個接觸的人風亦飛果然心意相通,劍人合一,劍斃歐陽逆天。(見黃易《烏金血劍》)
風翅鐺奇門兵器,此物通體紫紅,光華閃閃,長三尺許,前麵是月牙形刀子,略呈菱形,極為鋒利。
邁出斯同好友郭潛因受朋友之托,到冷碧軒探望花心蕊,卻使花心蕊產生非分之想,糾纏郭潛,被葛金郎發現,遂提出與逆耳潛以開展功相見。郭潛即揮出此物來對付他。(見蕭逸《春江萬裡情》)
風鳴飛蝗暗器。合金所造,形如蝗蟲,兩翼淩風展開,欺薄如綃,其利如刀,借著發出的力道,快如飛蝗,發出“咻咻”哨聲。兩翼之中,乃是一個細小的空心銅棒。前銳後鈍,中敵身之後,兩翼變成倒刺,不易取出;中空的銅錐,藏有毒粉,見血封喉,奇毒無比。(見陳青雲《屠龍神女》)
孔雀翎天下的暗器共有三百六十餘種,但其中最成功、最可怕的就是孔雀翎。
從外表看來,孔雀翎是個由純金鑄成、閃閃發光的圓筒,上麵有兩道樞紐,筒裡的暗器便飛射而出,據說這些暗器發出來時,美麗得就像孔雀開屏一樣,輝煌燦爛,然而,就在你被這種驚人的神靈感動得目瞪神迷時,它已經要了你的性命。
孔雀翎係由孔雀山莊的主人耗儘心血打造成功的。當時,三十六名無敵於天下的黑道高手為了毀滅孔雀山莊,竟結下血盟,聯手進攻,結果全部喪生在孔雀翎下,從此,孔雀翎名揚天下。在此後的三百年間,也有近三百人死於孔雀翎,他們不是一流宗主,就是一代絕頂高手,都因進犯孔雀山莊而斃命。
孔雀山莊也唯賴孔雀翎,數百年來一直屹立江湖,八麵威風。到孔雀山莊莊主秋鳳梧之父那一代時,孔雀翎不幸被遺失在泰山之巔,未能找回,但江湖中未有人知,秋鳳梧仍然能與嬌妻愛子地著平靜幸福的生活。(見古龍《七種武器》)
玉蜂針古墓派的獨門暗器,乃是細如毛發的金針,六成黃金、四成精鋼,以玉蜂尾刺上毒液煉過,雖然細小,但因黃金沉重,擲出時仍可及遠。小龍女曾用此針對會師姐李莫愁的冰魄銀針。(見金庸《神雕俠侶》)
打狗棒係丐幫中曆代幫主相傳之物,質地柔韌,棒身綠瑩,比單劍約長一尺。凡持此棒之人,必為幫主或幫主所托傳令之人,幫中人等必須絕對服從。若以打狗棒法使此禦敵,威力無窮。(見金庸《射雕英雄傳》)
龍頭鳳尾筆俠客田青所持的奇形兵器。尖端是個龍頭,呈金黃色,把手處是個鳳尾,也是金黃色,筆身粗逾鴨卵,有綠汪汪的鱗片。對陣時可作判官筆用,也可作狼牙棒使。(見陳青雲《五步追魂》)
龍泉劍亦稱七星劍,產於浙江龍泉縣。由於製作精細,色彩豔麗,寒光逼人,鋒利堅韌而著名。據《越絕書》載:春秋戰國有個叫歐冶子的人,奉越王聘為楚王鑄劍。他遍訪閩越,在龍泉秦溪山下見到七口鬥井,附近還有一湖。湖水甘寒清澈,適於鑄劍。歐冶子遂取當地鐵礦石,鑄成“龍淵”、“工布”、“泰阿”三劍。它們削鐵如泥,風吹發斷,能屈能伸,精美絕倫。敬獻給楚王後,楚王大喜,於是封歐冶子為將軍。歐冶子不願當官,仍回去鑄劍,龍泉劍名氣漸揚天下。據說“工布劍”後來落於秦始皇之手,“龍淵劍”傳至唐初,為避高祖李淵諱而改名為“龍泉劍”。“秦阿劍”下落已不可考。當年歐冶子鑄劍處的七口井,其狀如北鬥星座。後人將秦溪山湖改名為劍池湖,建立了歐冶子廟,在以後所製的劍上刻鐫七星和龍鳳,故龍泉劍又名七星劍。辛亥革命後龍泉劍的生產日益繁榮,劍鋪著名的有“沈廣隆”、“千字號”、“萬字號”等十餘家,年產利劍百餘把。為鑒彆優劣,1921年龍泉劍舉行過鑄劍比賽,“沈廣隆”號匠師沈庭璋所鑄的劍,能一劍刺穿三個銅板而不卷刃,被譽為最佳。在武俠作品中,侮以“龍泉”命名寶劍,“太阿”等名劍也時常提及,但將其性能過分誇張,“斬金斷玉”之類未免言過其實。
出蹕刀一柄黃楊木雕的彎刀,無鞘,藝術刀身長三尺半,上麵雕有美人出蹕圖,圖上人物凡143,馬匹109,車輛16,雲麾、車蓋、儀仗等均曆曆可數,據說這些東西如果放為原大,那就要前後排上十來裡長,如果化成圖畫,裱上手卷,也得綿延十數丈。畫與雕刻都出自名家,形態逼真,神情生動。這柄木刀最後毀於一柄同樣形狀、刻有“小樓一夜聽春雨”的魔刀,但持魔刀者卻喪命於這柄出蹕刀之下。(見古龍《圓月彎刀》)
玄鐵寶傘奇門兵器,兼有長劍、判官首長和齊眉三種兵器的功能,撐開來還可以抵擋暗器。它看似一把普通的雨傘,傘骨卻是用一種似鐵非鐵的稀有金屬——玄鐵鑄造而成,玄鐵的比重比普通鐵重十倍;傘麵則用一種似布非布的天蠶絲製作,一根天蠶絲強吊起十多斤重物,割不穿、撕不破。公孫隱少年時以此為兵器,後來傳給孫兒公孫璞。(見梁羽生《鳴鏑風雲錄》)
據清朝屈大均《廣東新語·二四》:“天蠶出陽江,其食必樟楓葉。歲三月熟醋浸之,抽絲長七八尺,色如金,堅韌異常,以作薄葵扇緣,名天蠶絲。”天蠶,又名山蠶、日本柞蠶。蠶繭長圓形,呈綠色,能取絲。但小說中對天蠶絲的堅韌程度顯然過分誇張了。
白玉拂塵劍魔教三大高手之一的通玄道長所攜的一柄魔劍。此物乃用萬年寒玉所製,不但堅逾精鋼,揮動之際,還會發出寒氣,普通練武之人連一拂也經受不了。而他練劍數十年,已把陽極真氣融合在劍招之中,對敵時陰極真氣源源從劍身發出,至陰至寒之氣隨著劍招的變化,也一招重過一招,劍光晶瑩,宛如冰刀,周圍氣溫也隨之下降。(見東方玉《扇公子》)
白蠟針以川地盛產的白蠟蟲汁製成的針,作暗器使用。此針射入脈穴,白蠟遇熱即化,蠟汁將隨其血道走遍全身,可置人於死地。花明指使鐵娥將三支白蠟針射入雲海和尚的穴位。雲海和尚自封血脈,有兩支針沒有生效,隻眉心一針化去。他將化去的蟲汁逼成一個血球凝於眉心,並封死各穴,使其無法串行。(見蕭逸《天龍地虎》)
白眉針一種劇毒暗器。入了人體,可循著穴道攻上心房,即刻死之。普通人中了白眉針,最多不能活過三天,功力較強的人,也隻能活過一個月左右。精精兒用此暗器傷了竇令侃兄弟。(見梁羽生《大唐遊俠傳》)
地煞潛龍劍武當山天風觀金須道長張涵汪遙鎮觀之寶。這是一柄削鋼斬鐵、切金斷玉的寶劍。綠鯊魚皮鞘,金吞口,黃絨挽手,劍出鞘時,嗆啷聲音清脆、悠長,聲似龍吟,劍身顫動,寒光閃閃,耀人眼目。(見鄭證因著《鷹爪王》)
奪情劍一代劍豪狄武子的兵器。狄武子愛劍成癡,孤傲絕世,直到中年時才愛上一位姑娘。不料就在他倆成親前夕,姑娘卻和他的好友神刀彭瓊幽會。狄武子傷心之際,一劍殺了彭瓊,從此以劍為伴,以劍為命,再也不談婚娶之事。他的劍因而稱為“奪情劍”。(見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
冰魄銀針赤練仙子李莫愁所使暗器。針身鏤刻花紋,打造精致。此針劇毒無比,一碰即中毒,皮膚全成黑色,若被碰破皮膚,頃刻便要喪命。李莫愁多次用此針取人性命。(見金庸《神雕俠侶》)
冰魄神彈天山派暗器,乃用萬載寒冰所煉。此彈蘊藏有奇寒之氣,神彈發出,寒光冷氣,凝成霧網,是一切炎藥暗器的克星。(見梁羽生《雲海玉弓緣》)
冰魄寒光劍以冰窟出萬年寒玉所煉成的一把寶劍。此劍通體透明,耀眼生輝,劍一出鞘,便覺冷氣森森,是下林異寶。此劍劍主為冰川天女。冰川天女善用冰川劍法操持此劍,威力甚大。(見梁羽生《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
朱雀劍點蒼派鎮派之寶。相傳為戰國時一位劍聖所鑄,劍芒紫紅,劍身三尺,但是劍芒可伸至一尺,隻要將內勁貫注劍尖,則劍芒又可伸張半尺,連劍身共有四尺半長。朱雀劍配合點蒼海花劍法,威力無比,是以傲視江湖。(見陳青雲《病書生》)
血劍1削鐵如泥的神奇兵器。此刻顏色血紅,兩指一彈便響起一陣龍吟。神劍無敵邱瑞山從沙陀派手中奪來此劍後,受傷隱居雲霧山下迷宮中。四十年來無數武林高手覬覦此劍,皆在迷宮中迷路而死。邱瑞山後來傳此劍給張定遠,助他多次脫困。(見古龍《迷光血影》)
血劍2號稱武林第一神器。千百年來,不知道有多少英雄豪傑,為它犧牲性命。數百年前,武林中出現一位“血魔王”,手中劍吹毛斷發,削鐵如泥,由於殺人太多,劍刃血氣太重,最後,寶劍一旦拔出,不殺人便無法還入鞘中,故有血劍之名。血劍一出,無血不歸。血劍一度曾為前輩賢者所得,撥亂反正,斬魔驅惡,為天下武林締造一段清明佳話,故又有聖劍之譽。(見曹若冰《血劍屠龍》)
血魂神劍相傳為戰國時代魔尊者所遣之物。血魂神劍的威力,主要在於劍柄上的那粒血魂珠。血魂珠本身能散發一種香霧,被香霧迷倒的人,需兩晝夜才能清醒,持劍之人以本身真元通過握劍的手掌逼出血珠,光華透過劍身傳出,功力最高的人,可將血芒逼漲到五尺,加上劍身與劍之長,一丈以內可以傷人。(見陳青雲《殘肢令》)
血痕劍七煞儒生閔孝的兵刃。長三尺八寸,闊約兩指,青光閃閃,宛似一泓秋水,寒光逼人毫發。劍背正中有一道鮮紅血痕,直通劍尖,渾同血絲一樣,天然生成。此劍為武林三寶之首,不但切金斷玉,削鐵如泥,而且誰若用此劍七年以上,必會與此心靈互相感應。每次江湖有殺劫來臨時,劍背正中的血痕恍若在流動,而一沾血腥,這種現象就消失了。(見陳青雲《沉劍迷星》)
陰陽三才奪兵器。似戟非戟,似鋏非鋏,是一種十分歹毒的兵刃。通體約有三尺長短,頂上一個鴨嘴形的矛峰,下麵托著血擋;血擋下麵又有曲尺形的兩根鋼刺,五寸長,一指粗,一上一下,分列左右。這種兵刃由峨眉玄門派所傳授,又名“指天劃地”,利用血擋下麵的鋼刺,能鎖奪敵人兵刃;頂上鴨嘴形矛子,兩麵微凹,見血透風,異常歹毒。(見朱貞木《羅刹夫人》)
陰陽五雷奪命追魂刺係用千年靈魚背脊,配以奇效異藥,磨練而成的奇門兵器。追魂刺長約三尺五寸,骨端尖銳如劍,骨刃兩邊均有五寸長短的巨刺,骨根為把,係有陰陽二鈴。追魂刺可發出黃色毒液,一般兵刃,遇之即熔。此兵刃本為五雷山鎮山之寶,海天白鯨苗光宗趁五雷真人外出雲遊之際,偷攜下山,為害江湖。(見梁羽生《武當一劍》)
冰弦劍稀世寶劍。劍身細窄,刃薄,舞時劈風有聲,音若冰瑟,故此得名。據偉為殷商七劍之一。(見蕭逸《飲馬流花河》)
沒羽無聲神火針滇邊金沙江獨夫崗的通靈觀主火道人崔鏡虛創造出來的獨門暗器。通靈觀主崔鏡虛亦屬俠義道,他造出各種火器專為克製金沙江上的兩股極具勢力的水寇,以便救濟商旅。他苦心孤詣精研出沒羽無聲神火針。隻要打在匪船上,船立即就會燃燒起來。這種神火針一筒可連打三隻,針形奇特,約有半寸長,有倒須鉤,沒入船體便無法起出。鋼針的後尾以及用最烈火藥製成的箭身,形同一排犬牙,能夠穿行風力不受阻礙。後來鳳尾幫老巢十二連環塢采用飛鴿傳遞密信。為了保護信鴿,擊殺空中鷹鷙,亦曾使用這種神火針,絕無虛發。(見鄭證因著《鷹爪王》)
沙門七寶珠暗器。這各暗器是一枚銀球,隻有一顆龍眼大,球上還有小孔,打出來不微細的笛聲。隻有僧門中各派會打,西嶽派慈雲庵主最擅打此暗器,江湖上幾無敵手。(見鄭證因著《鷹爪王》)
判官筆一種兵器。主要用於取穴打位。對於判官點穴筆,武學有雲:“一寸短,一寸險!”普通的判官筆二尺八寸。
唐朝大內三大高手之一的宇文通(安祿山門下武士)所用的判官筆隻有七寸長,實是短得不可再短,因此每一招都是欺身進搏,凶險萬分。而更絕的是他這對判官筆在對敵時能陡然暴長七寸,原來他的判官筆共有四節,每一節長度七寸,一按機關,便可以一節一節的伸出來,全長仍是與普通的判官筆一樣。但他這判官筆能瞬間暴長,威脅極大,不是武藝驚人之士難以躲避。(見梁羽生《大唐遊俠傳》)
武當七俠中的張翠山也曾使一柄镔鐵判官筆,使對手聞風喪膽。他使判官筆在石壁上使倚天屠龍功刻出“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二十四個大字,令武功蓋世的金毛獅王謝遜也不得不甘拜下風。(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伽藍劍神劍。萬載菩提木所製,堅逾金鋼,可避百邪,任何神刃亦無法損傷分毫。天心大師佩掛此劍上百年,坐化前贈予華逸雲。華逸雲用此劍行俠仗義,去暴除奸,成為武林第一劍手。(見雲中嶽《霸海風雲》)菩提樹又名摩訶菩提。佛教徒相傳釋迦牟尼曾在此樹下得證菩提果而成佛,故名。菩提樹原產印度,晉唐時傳入我國。此樹屬桑科,常綠喬木,在我國雲南及廣東均有栽培。樹乾富乳漿,可提硬性橡膠。所謂菩提木堅逾金鋼之說全無科學根據。
靈空劍神兵利器,由鑄劍大師邵空子煉成,未幾邵大師請一名宿相此寶劍,那名宿卻認為是一柄凶劍,那名宿卻認為是一柄凶劍,劍身上光紋四射如火,主大凶,佩帶都必定招致不詳,甚至會有家破人亡之禍。善良的邵大師立刻就將靈空劍毀了,再用殘劍的餘鐵煉成一柄其薄如紙的薄刀,後來神劍應無物以一本劍譜將之換走,又傳給了他的愛徒世襲一等侯狄青麟,狄青鱗曾以之殺害河朔大俠萬君武,由於又薄又快,殺人後竟不見血跡。(見古龍《七種武器》)
靈蛇劍其形又細又長,能藏於竹竿之中,一旦出鞘寒光閃現,顫動如靈蛇,因而得名。此劍遇微風則會不停抖顫,讓敵手看不出其劍尖指向何方,更看不出要刺向何方,連劍光的顏色都仿佛在變,有時變赤,有時變青。高手有用之,靈如青竹,毒如赤練,七步斷魂,生命不見。(見古龍《七種武器》)
附骨針東邪黃藥師的獨門暗器,隻要伸手在敵人身上一拍,那針便深入肉裡,牢牢釘在骨骼的關節之中。針上喂有毒藥,藥性卻是慢慢發作,每日六次,按著血脈運行,叫人遍嘗諸般難以言傳的劇烈痛苦,一時又不得死,要折磨到一兩年後取人性命。武功好的人如運功抵擋,卻是越擋越痛,所受苦楚更其劇烈。黃藥師以此暗器懲治偷竊真經、叛離師門的梅超風。(見金庸《射雕英雄傳》)
青玉冰輪昔年木道人用萬年玉雕琢而成的奇門兵器,上有三十六枚倒刺,沾滿劇毒,並且專克刀劍一類兵器。木道人的傳人王屋散人以此成名,位列武林六絕,青玉冰輪也被列為“銀拂金丸如意玉,量天寒尺毒冰輪”這天下五件奇特兵器之一。後青玉冰輪被南怪樓一怪用一雙肉掌將毒刺抹平。(見東方玉《紅線俠侶》)
青魔手一種鐵手套,武林中最霸道的兵器之一,在百曉生的《兵器譜》中排名第九。伊哭采金鐵之英,淬以百毒,鍛冶七年製成青魔手。伊哭的弟子將其送給了林仙兒。(見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
明心錐一件類似匕首的名貴兵器,是恐怖和死亡的象征,以青鋼製成,外包以純金,把柄處製成,外包以純金,把柄處製成蝴蝶形,並鑲嵌有各種六角形寶石,美麗悅目。相傳有位皇帝生性多疑,每當他對臣子的忠誠有了懷疑的時候便令人持明心錐前往,交給臣子。而接到明心錐者,等於被判處了死刑。
明心錐長約七寸,頂端尖銳無比,君惟明處置背叛鐵衛府的江七時,曾用此錐。(見柳殘陽《斷腸花》)
淚痕劍一代傑出劍俠蕭大師所鑄的一柄天下無雙的寶劍。此劍劍背上有一道痕跡,看上去有如淚痕。據傳,此便出爐時,神鬼共忌,劍上顯現出一種無法可解的凶兆,不但出鞘必飲人血,蕭大師身邊最親近的一個人也將作為其祭禮。蕭大師見此大驚失色,忍不住流下淚水,滴落在劍上,化做了淚痕,故名淚痕劍。(見古龍《英雄無淚》)
泣血金匕名貴兵刃。平時呈環形,如金鐲子,在匕道相扣附近的匕鞘上,有一微凸的紅寶石,使用時,隻需握住匕柄,用拇指輕壓寶石,就可將匕首扳出。此物可削金斷玉,出鞘後不見血不歸鞘,故稱泣血金匕。泣血金匕原為古天宇當年送給秦心影的防身之物,秦心影送古小天入少林寺帶發修行時,將它帶在小天身上。在梧桐穀取火蘭果實時,古小天用它砍下千年人麵金蛇首級,救出王小仙。(見臥龍生《情俠雙奪血龍令》)
金槍如果說霸王槍是槍中獅虎,那麼這金槍就可以算是槍中的毒蛇,它的型式削銳,槍尖鋒利,槍杆修築,拿在手中不動,也同樣能給一種毒蛇般靈活凶狠的感覺。這杆槍本是由黃金混合精鐵鑄成的,不但比普通的槍輕巧,而且槍身還可以隨意彎曲,因此金槍槍法,也獨創一格,與眾不同。金槍的主人徐用將祖傳槍法發揚光大為蛇槍一百四十九刺,以此縱橫天下,殺人無算,但卻敗在大俠丁喜手下,徐用遂決計隱退。(見古龍《七種武器》)
金蛇帶奇門兵器,係純鋼久煉而成,長約三尺許,其上鍍赤金。帶內鏤空,分為三節,每一節都貯有一種毒粉。平時柔軟如絲,強纏在腰際,一旦臨敵使用,抽出迎風一晃即堅挺若棍棒。按動機關可噴出毒粉傷人。上官寶珠擅使使此兵器。(見梁羽生《狂俠·天驕·魔女》、《武當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