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歸為鬼,從人,象鬼頭,鬼陰賊害,從厶。”——《說文解字》
鬼,這一子虛烏有卻又無處不在的精神怪物,曆久不衰,經世不滅。談鬼、說鬼、論鬼、寫鬼、信鬼、怕鬼、祭鬼、罵鬼、驅鬼、打鬼、鬥鬼、斬鬼、降鬼、扮鬼、用鬼的大有人在,形成了一套中華獨特的鬼文化。本文將從鬼的來源、社會屬性、地位,尤其是鬼書等方麵對中華鬼文化作一番粗淺的探討。
鬼產生的曆史可謂久遠。可以這麼說,自從有了文字就有了關於鬼的記載。從甲骨文中看,“鬼”的字形是一個人頭上戴著一個很大的恐怖麵具,與人十分相似。這說明我們的先祖早已把鬼看作是與人關係密切的怪物。
實際上鬼的來源是多重性的,複雜多變。首先,鬼是跟靈魂聯係在一起的,而靈魂又和夢境密切相關。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中指出:“在遠古時代,人們還完全不知道自己身體的構造,並且受夢中景象的影響,於是就產生一種觀念:他們的思想和感覺不是他們身體的活動,而是一種獨特的、寓於這個身體之中而在人死亡時就離開身體的靈魂的活動。從這個時候起,人們不得不思考這種靈魂對外部世界的關係。既然靈魂在人死時離開肉體而繼續活著,那麼就沒有任何理由去設想它本身還會死亡;這樣就產生了靈魂不死的觀念。”這樣,遠古時代的人們便得出了人是由“肉體”和“靈魂”兩部分組成的這一結論。肉體可以死亡,但靈魂是永遠不死的。人在死亡時其靈魂就脫離了人的肉體,便成為了鬼。隻是一種對人鬼產生原因的解釋。
還有一種是自然鬼神,其產生原因是因為過去的人們對雷電、地震、淫雨等自然現象無法理解,認為是一些鬼神在操縱著這些自然現象,每一種自然現象都是一種鬼神的惡作劇。馬克思說過:“自然界起初是作為一種完全異己的、有無限威力的和不可製服的力量與人們對立的,人們同它的關係完全象動物和它的關係一樣,人們就像牲畜一樣服從它的權利。”
隨著社會的發展,鬼也漸漸具有了社會屬性。在階級社會裡,人們對在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下產生苦難的根本原因不了解,誤以為是鬼神在主宰著人間的貧富和禍富,把自己不能支配的社會力量加以神化,賦予“神權天授”的美名,剝削和壓迫勞動階級。各種樸素的原始宗教也無法抗拒這種社會力量,許多宗教演變為政教合一,成為統治階級的工具。
我們所說的鬼神無外乎是人對自身的不理解、對複雜的自然現象不理解、對具有社會和政治屬性的宗教的本質不理解所生成的。
自從人類的意識形態中出現了鬼的概念後,極大地影響了社會群眾心理、倫理、道德、價值觀、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政治鬥爭、經濟建設以及藝術創作等諸多方麵的發展曆程。
在中國,還有一種特殊現象不得不注意到,通常中國人在鬼與神的選擇中寧可信鬼而不信神,經常是在遇到災難、冤屈、誣陷等事情時求鬼(主要是祖宗鬼)來幫助解決。
造成這種事實是中國特殊的文化積澱的結果。
首先,中國政治統治上的神太多了。中國奴隸製和封建製的時間都特彆長,這樣各帝王君侯按君權神授理論來講都是神。帝王如此之多,神也就如此之多,多神亦無神。諸神在紛爭中相互抵消化為烏有。
其次,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特殊情況,諸多的民族產生了諸多圖騰神,這是每一個民族形成過程中的必然結果。多元化了就沒有一元性,隨意性了就沒有專一性,多神了就等於無神。
第三,中國兩千多年來是一個多教合流的國家。各宗教都有自己的神,儒教信奉孔子,佛教信奉釋迦牟尼,道教信奉老子,基督教信奉上帝等等。多教並立,多神並排,沒有哪個神能在九州占霸主地位。
中國諸神互爭權勢,互相攻訐,反而各損其威,於是鬼的地位便相應提高了。
尤其是在眾多鬼神中,有一種鬼是特殊的,這就是祖宗鬼。一般來說,人們對祖宗鬼的懷念和崇敬遠勝過其他的鬼神。
這種狀況,除了有牢固的血緣情結因素外,還有其複雜的政治和社會人文條件。對祖先鬼的崇拜首先是服從了封建統治者超穩定統治的政治需要,其次是為了維係生命的繼承財產和繼承權利的需要,再此是滿足和適應這些需要的複雜的心理需要。
這種“神追祖上”表現在對祭祀祖先的重視上。孔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這話點破了祭鬼的要害所在。祭祀祖先實際上是要表明自己的存在和這種存在的權威。
說到底,組總歸是在“正名”和宗法製度的旗幟下,在禮教缺禮、法律不法、民主無民、神靈失神的複雜社會背景下顯示出其十分獨特的地位來。
儘管是人創造了鬼,但鬼並沒有服從於人,而是多與人為敵,加害於人的。數千年來,人鬼之爭沒有停息過。而人們對鬼的態度是有不同的層次的。大致上我們可以分為:祭鬼、驅鬼、鬥鬼和用鬼四個層次。祭鬼是鬼在主宰著人們;驅鬼則是人們的一種自衛本能;鬥鬼則體現了人的力量和主動性;用桂則完全是在駕馭鬼為人們服務了。
而人們一切對鬼事的了解除了口頭相傳外就主要借助於鬼書了。
鬼怪故事也被稱為“齊諧”故事或者“夷堅”故事。“齊諧”和“夷堅”分彆語出《莊子·逍遙遊》和《列子·湯問》。可以說中國很早就有了寫鬼怪之人。
作為鬼怪的專書,在中國各朝各代皆出現了不少。下麵筆者就將收集到的一些書籍的名錄介紹給大家,其中需要說明幾點;一,有一些作品不一定現在還存在,隻要曆史上出現過即收入;二,作者、朝代有可能是後人假托,但筆者仍按照其本身所注為準,不做其他考究;三,並不是所有作品皆為鬼書,有一些屬於收錄有大量鬼故事或很難區分開來的妖怪故事的作品集,一並收入。
戰國時代的鬼怪書主要有:
《歸藏》
《黃帝說》(40篇)
《汲家瑣語》
《穆天子傳》
《山海經》(郭璞注)
《禹本紀》
《伊尹說》(27篇)
……
兩漢時期的鬼怪書主要有:
《漢武洞冥記》(郭憲著,四卷六十則)
《漢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
《漢武內傳》(班固著,存一卷)
《括地誌》
《列仙傳》
《神仙記》
《神異經》(東方朔著,一卷)
《十洲記》(東方朔著,一卷)
《蜀王本紀》
《徐偃王誌》
《玄黃經》
《虞初周說》(943篇)
《異聞記》
……
六朝時期的鬼怪書日益增多,主要有:
《博物誌》(張華著,400卷)
《集靈記》(顏之推著)
《旌異記》(侯白著)
《列異傳》(魏文帝著,3卷)
《靈鬼誌》(荀氏著)
《靈異記》
《冥祥記》(王琰著,10卷)
《齊諧記》(東陽無疑著,7卷)
《神仙傳》
《神異記》(王浮著)
《拾遺記》(王嘉著,10卷)
《述異記》(祖衝之著,2卷)
《搜神後記》(陶潛著,10卷)
《搜神記》(乾寶著,20卷)
《續齊諧記》(吳均著,1卷)
《宣驗記》(劉義慶著)
《研神記》
《異林》(陸氏著)
《異苑》(劉敬叔著,存10卷)
《幽明錄》(劉義慶著,30卷)
《冤魂誌》
《甄異傳》(戴祚著)
《誌怪》(祖台之著)
……
唐代的鬼怪小說得以發展,主要有:
《博異誌》
《補江總白猿傳》(1卷)
《傳奇》(裴鉶著)
《獨異誌》
《古鏡記》(王度著)
《河東記》
《集異記》
《秦夢記》(沈亞之著)
《湘中怨》(沈亞之著)
《續玄怪錄》(李複言著,1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