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檢自縊煤山,曆二百七十七年。在這近三個世紀中,朝廷諸皇帝都很喜歡書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後,即著手文治,詔求四方善書之士,充實宮廷,繕寫詔令文書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極愛書法,尤其喜摹\"蘭亭\",神宗自幼工書,不離王獻之的《鴨頭丸帖》,虞世南臨寫的《樂毅傳》和米芾的《文賦》。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視帖學,皆喜歡姿態雅麗的楷書,行書,幾乎完全繼承了趙孟俯的格調。
明代象宋代一樣也是帖學大盛的一代。法帖傳刻十分活躍。其中著名的有常姓翻刻《淳化閣帖》於泉州的《泉州帖》;董其昌刻的《戲鴻堂帖》;文征明刻的《停雲館帖》;華東沙刻《真賞齋帖》;陳眉公刻蘇東坡書為《晚香堂帖》等。其中《真賞齋帖》可謂明代法帖的代表。《停雲館帖》收有從晉至明曆代名家的墨寶,可謂從帖之大成。由於士大夫清玩風氣和帖學的盛行,影響書法創作,所以,整個明代書體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漢北朝,篆、隸、八分及魏體作品幾乎絕跡,而楷書皆以纖巧秀麗為美。至永樂、正統年間,楊士奇、楊榮和楊溥先後入直翰林院和文淵閣,寫了大量的製誥碑版,以姿媚勻整為工,號稱\"博大昌明之體\",即\"台閣體\"。士子為求乾祿也競相摹習,橫平豎直十分拘謹,缺乏生氣,使書法失去了藝術情趣和個人風格。
明代近三百年間,雖然也出現了一些有造詣的大家,但縱觀整朝沒有重大的突破和創新。所以,近代丁文雋在《書法精論》中總結說:\"有明一代,操觚談藝者,率皆剽竊摹擬,無何創製。\"
其代表書家
1、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鬆江華亭(今上海鬆江縣人,出生在\"二沈\"的家鄉,自幼就受到書法藝術的熏陶。他曾自述學書經過說:\"初師顏平原《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以為唐書不如晉魏,遂仿《黃庭經》及鐘元常《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舍丙帖》,凡三年,自謂逼古,……比遊嘉興,得儘睹項子京家藏真跡,又見右軍《官奴帖》於金陵,方悟從前妄自標評。\"(《畫禪室隨筆》由此可見,他對於古代名家墨跡是認真臨摹的,在用筆用墨和結體布局方麵,能融會貫通各家之長,《明史?文苑傳》稱他:\"始以米芾為宗,後自成一家,名聞外國,尺素短劄,流布人間,爭購寶之。\"他的楷書用筆有顏真卿率真之意,而布局得楊凝式的閒適舒朗,神采風韻似趙孟俯。草書植根於顏真卿《爭座位》和《祭侄稿》,並有懷素的圓勁和米芾的跌宕。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同時他又善於鑒賞,品題書畫雖片語隻字,也被收藏家視為珍寶。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也說:\"書家神品董華亭,楮墨空元透性靈。除卻平原俱避席,同時何必說張邢。\"
2、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詔,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擅長詩文書畫,詩宗白居易、蘇軾七年,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真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繪畫上,師法沈周,典雅秀麗,與沈周、唐卯、仇英合稱\"吳門四家\"。在書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吳寬的影響寫蘇體,後受他嶽父李應禎的影響,學宋元的筆法較多。小楷師法晉唐,力趨健勁。明謝在杭《五雜俎?卷七》稱讚文征明小楷:\"無真正楷書,即鐘、王所傳《薦季直表》、《樂毅論》皆帶行筆。洎唐《九成宮》、《多寶塔》等碑,始字畫謹嚴,而偏肥偏瘦之病,猶然不免。至本朝文征仲先生始極意結構,疏密勻稱,位置適宜。如八麵觀音,色相具足。於書苑中亦蓋代之人也。\"他的大字有黃庭堅筆意,蒼秀擺宕,骨韻兼擅。與祝允明、王寵並重當時。
3、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今江蘇吳縣人,自幼就聰慧過人,五歲時能寫一尺見方的大字,九歲會作詩,以後博覽群書,詩文有奇氣。他的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俯,褚遂良,並從歐,虞而直追\"二王\",其書《出師表》謹嚴渾樸。晚年,臨寫《黃庭經》不注重點畫的形似,而結構疏密,轉運遒逸,神韻益足。嘉靖末的書法家王樨登說:\"古今臨《黃庭經》者,不下十數家,然皆泥於點畫形似鉤環戈磔之間而已,枝山公獨能於矩繩約度中而具豪縱奔逸意氣。\"他的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得意之作是《太湖詩卷》,《箜篌引》和《赤壁賦》,流利灑脫,奔放不羈。《名山藏》說:\"允明書出入晉魏,晚益奇縱,為國朝第一。\"
4、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29時,鄉試第一,故有\"南京解元\"之稱。進京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被革黜下獄,經吳寬保舉出獄,妻子改嫁,精神上連受打擊。後遊曆名山大川,專事書畫詩文創作,並以此為生。作品中常流露遭受打擊後的憂鬱之情和消極出世的思想。他以繪畫最為擅長,為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與沈周,文征明,仇英並稱明代四大家,又稱\"吳門四家\"。著有《六如居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