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道教與崆峒山_資料存放處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資料存放處 > 道家道教與崆峒山

道家道教與崆峒山(1 / 1)

趙繼成

近年來有不少書報上稱甘肅省平涼市的崆峒山為“道教發源地”,或“道教第一山”。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夠科學的,如果不及時加以澄清,必將造成重大的混亂。我認為其所以會產生這種錯誤的說法乃是混淆了道家與道教這兩個概念的緣故。要弄清道教發源地或道教第一名山必先弄清“道家”與“道教”這兩個根本不同的概念。

春秋戰國時期,思想解放,學術繁榮,有“諸子百家”之說。道家乃百家之一家,它的代表人物即老子和莊子,學術界又稱之為“老莊學派”。這個學派在哲學上具有鮮明的辯證特色,認為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對立統一的。在政治上,他們主張“清靜無為”、“無為而治”。在曆史觀上,他們反對一切新發明、新事物,主張倒退到“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始狀態。

老子的一切思想集中地反映在五千言的《道德經》裡。而老子除了是一位哲學家之外,更是一位浪漫主義的文學大師。《莊子》一書,除了他那玄虛高遠的哲理之外,還有那奇特的思維,超凡的想象,荒誕的意境尤令世人為之傾倒。在春秋戰國的時期,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和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同為三足鼎立的顯學之一。

至於道教,乃是一種名符其實的宗教,而且是地道的中國土產的一種宗教。東漢中葉,產生於南亞的佛教經當時的西域傳入中土,先在上層傳布,未得大行。時至漢末,政治腐敗,民生凋蔽,瘟疫流行,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苦難深重的現實世界就是宗教滋生的溫床,這時道教便應運而生了。道教一產生就分作兩大派彆,分彆稱為“五鬥米道”和“太平道”。“五鬥米道”又稱“天師道”,由張道陵在東漢順帝(126144時創立於四川的鶴鳴山,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五千言》(即《道德經》為主要經典,並自稱出於太上老君口授而作道書。張道陵死後,其子孫張衡、張魯繼續在川西和陝南一帶傳教。西晉永嘉年間,張道陵的第四代孫張盛由四川的鶴鳴山移居到江西省貴溪縣境的龍虎山,建上清宮,傳至今日。

另一派叫太平道,為東漢靈帝時(167189人張角所創。以《太平青領書》(即《太平經》為主要經典,以“中黃太平”為其奉祀的至尊天神,並用“符水”為百姓治病,一時教徒至數十萬,遍及青徐兗豫等八州。公元184年,張角率教徒樹起了反對東漢腐朽統治的武裝起義大旗,這便是曆史上著名的“黃巾起義”。起義雖被東漢統治階級的地主武裝所鎮壓,太平道卻廣泛地滲入到民間。這兩大教派又經長期的溶合分化形成了“全真”和“正一”兩大宗派,一直流傳到今天,發展成為在東亞有一定影響的宗教之一。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道教的發源地應當是位於四川劍閣的鶴鳴山,而不是甘肅平涼的崆峒山。

那麼,崆峒山又何以被稱作道教的發源地或道教第一名山呢?說來也有一定的原委,其主要根據便是《莊子》中所謂黃帝在崆峒問道於廣成子一事。有了這一說法便為後世的附會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根據。因為道教奉老子為教主,而先秦時期又有“黃老之學”,特彆是西漢前期的統治階級,尤奉“黃老之學”為圭皋。黃者,軒轅黃帝也。老者,老子也。黃帝比老子要早二千多年,老子的思想顯然是從黃帝那裡繼承而來的,因此道教徒更信奉黃帝。而黃帝又是中國人公認的先祖,這樣道教就比由異域傳入的佛教更能吸引中國人了。那麼,黃帝的“道”又由何而來呢?《莊子?在宥》篇寫道:“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於崆峒之上。故往見之,曰‘我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穀,以養民人,又欲官陰陽以遂群生,為之奈何?’成子曰‘爾所欲問者,物之質也,爾所欲官者,物之殘也,又奚足以欲至道?’黃帝退,捐天下,築特室,席白茅,居三月,複往邀之。廣成子南道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曰:吾聞子達於至道,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廣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問乎!來,吾語汝。’至道之精,竊竊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證。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形將守形,形乃長生。慎汝內,閉汝外,多知為敗。我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汝入於竊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汝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知,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常衰。‘黃帝再拜稽首’,廣成子之謂天矣。由此可知,黃帝的“道”來源於廣成子,因此便形成了這樣一種源流關係,即廣成子――黃帝――老子――道教。而廣成子就居住在崆峒山上,崆峒山自然就成了道教的發源地或道教第一山。這樣的推理似乎說得過去,但它畢竟混淆了道教和道家,即宗教和學術思想派彆這兩種有著本質區彆的概念。況且莊子所講的廣成子能靠得住嗎?我想,廣成子不過是傳說中的一位隱士罷了。至於廣成子給黃帝講的那些“至道”,也不過是莊子借廣成子之口講述自己的道家思想而已。因此,廣成子和道教並沒有什麼直接的聯係。餘以為有如把崆峒山說成是“道教發源地”或“天下道教第一山”,還不如說成是“道家發源地”或“天下道家第一山”更為確切一些。其實,道家比道教的曆史更悠久,內涵更豐富。道家是道教的思想來源,道教奉道家的代表人為教主、真人。有這樣一座足令黃帝膜拜的人物居住過的崆峒山,它在道家和道教中的地位還值得懷疑嗎?至於“天下第一”,更無必要,隻要確立了平涼的崆峒是黃帝問道的崆峒,是秦皇、漢武登臨過的崆峒,是司馬遷西至過的崆峒這一事實,任何天下第一、舉世無二的豪語都顯得俗不可耐,宣傳崆峒,一定要把握住它最本質的特征,即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曆史文化。特彆是在乾旱少雨,植被破壞嚴重,景色單調的黃土高原上,這樣的景觀更顯得難能可貴。


最新小说: 重生成樹:開局賣子求活 弑神者:開局吞噬禁忌序列 暗戀他的第十一年春 萬界入侵,開局摸屍劍仙天賦 逆天醫王 讓你當書童,你替少爺科舉中狀元 都市第一至尊 傅總彆跪了,夫人直播閃婚了 我在日本獨自修行 李雲龍亮劍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