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_資料存放處_思兔閱讀 
背景色:字体:[]

承德(1 / 1)

在河北省東北部的燕山腹地,有一座遐邇聞名、譽滿中外的旅遊城市,它的市區麵積十七點四平方公裡,人口十三萬四千。這就是承德。它西南距北京二百五十公裡,有鐵路和公路相通。1956年以前曾為熱河省省會。

承德是一座山城,附近重巒迭岡,海拔多為三百餘米,有的山峰在五百米以上。侏羅紀紅色鈣質砂礫岩、砂岩廣布,多奇峰異石。七月平均氣溫二十四點四攝氏度,暑期涼爽宜人。武烈河在群山之間蜿蜒南流,下注灤河。承德市區大部座落在武烈河西側。西有佟山倔起,東有羅漢山聳立,兩山咫尺對峙,有力地渲染了這座山城的景色。

在市區中心部分以北,就是著名的避暑山莊,也稱“熱河行宮”或“承德離宮”。山莊的東麵和北麵,散列著雄偉壯麗的“外八廟”。二者緊密結合,相互輝映,是我國塞外一區風光多姿、色彩絢麗的遊覽勝地,也是極可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產。承德市之所以躋身於我國首批二十四座曆史文化名城之列,就是因為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為它創造了條件,贏得了榮譽。

二百七十多年前,在今承德市這片土地上,不但沒有城市,連“承德”之名也未聞。那時候,這裡隻有一個小聚落,名叫熱河上營。這個熱河上營的位置,大約相當於今承德市中心龍王廟、皮襖街、二仙居和中華路西口一帶地方。這裡正當舊日西溝峽穀的下遊,地麵較為開闊平坦,土層深厚,又近水源,便於耕牧,較附近其他地方,受山洪威脅也少些,正是古代人定居的理想之所。這一帶曾出土過殷商以至戰國間的石器、陶器等文物,說明在很久以前,就有人在這裡活動過。但是直到清初,當地居民還是很少的,隻是蒙古牧民的一處牧場而已。

康熙前期,山東、河北、山西等地一些貧民,為逃避沉重的田租賦稅和各種災荒,離鄉背井,流徙到這裡墾荒。同時,清室也在這一帶比較肥沃的土地上,相繼置立了一些皇莊官地,招誘關內流民耕種。熱河上營這個小居民點,最初或許就是在皇莊官地上勞動的農民集中居住的一處地方。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熱河上營北麵動工營建新行宮,即避暑山莊。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續有興修。這一重大事件的出現,為熱河上營帶來了勃勃生機。

避暑山莊建成後,對清帝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康熙從四十七年(1708年)始,乾隆從十六年(1751年)始,每年夏初,總要前來居住四五個月,多至半年,極少例外。在避暑遊樂之間,也處理大量的政務。避暑山莊實際上成為僅次於北京的一個重要政治中心。每年隨行的除皇室宗親外,還有大批滿、漢王公大臣以及侍從人員。有些王公大臣因屢次隨行,便在山莊附近修建起自己的府第。到乾隆年間,蒙古族王公也有入在這裡開始定居。

隨著避暑山莊這個重要政治中心的形成,設置地方行政和八旗駐防機構勢在必行。屬於地方行政機構的,最初是雍正元年(1723年)創設的熱河廳,到十一年(1733年)改為承德州,“承德”一名正式出現。乾隆五年(1740年)設熱河道,駐承德州;七年複為熱河廳:四十三年(1778年)又升為承德府。至於軍事駐防機構,先是雍正二年(1724年)設置熱河駐防總管;乾隆三年(1738年)升為副都統;嘉慶十五年(1810年)升都統。此外還有隸屬於直隸總督的熱河捕盜營等。由於這些文武官職的增設,就得在避暑山莊附近修建相應的行政和駐防的各級衙署以及兵營、監獄等。

封建統冶者們在避暑山莊內外的聚居,對充分供應各種生活消費品提出了迫切要求。於是,便有許多大商小販雲集輻輳,將形形色色的消費品從各地特彆是由北京源源不斷地運來。清政府惟獨不在古北口設立稅卡,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商販們熱心經營。隨著商業活動的興盛,在熱河上營也形成了店鋪林立、南北雜貨應有儘有的市肆商場。

大批的勞動群眾,也在熱河上營定居下來。他們當中有親手修建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的工匠民夫,有各種手工業者,有種植糧食和蔬菜的貧苦農民,還有靠出賣勞力的長工、短工以及雜役等。因而,大片雜亂無序、簡陋低矮的民房小巷隨之出現。

上述種種因素,使熱河上營人口激增,房舍並起,街巷新成,市肆繁盛,一座新的城市出現了。正如乾隆帝所雲:“熱河自皇祖建立山莊以來,迄今六十餘年,戶口日滋,耕桑益辟,儼然一大都會。”

承德興起的原因,決定了它固有的特點。首先,它是與避暑山莊緊密聯係在一起,相伴出現的。可以說,沒有避暑山莊,也就沒有承德。避暑山莊是清代第二政治中心,承德的重要地位也就可想而知。其次,為避暑山莊服務是它的主要職能,因此,其性質完全是一個消費城市。此外,它的居民階級構成複雜,上至封建皇帝,下至貧民奴仆,等級森嚴,貧富懸殊。人們所居住的房舍宅第有天堂地獄之彆,從而形成很不整齊、顯現出清晰的階級對立烙印的市容。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結合在一起,占據了全城過半麵積,這是承德城市地理上的極大特色,也是決定它發展方向的主導因素。

本來在今承德市西大約十八公裡的喀喇河屯,即今河北省灤平縣灤河鎮,已有一處重要行宮。康熙每年出塞避暑和秋,都駐蹕於此,並且自稱每駐這裡“飲食倍加,精神爽健”,“日理萬機,未嘗少暇,與宮中無異。”可見康熙對這處行宮是十分滿意的。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在相去不遠的熱河上營大興土木呢?

這個問題,康熙是有所謀略的。

十六世紀以來,沙俄不斷向東擴張勢力,半個世紀後,已侵入中國的東北、北部和西北邊疆。雖然連連遭到中國各族人民和軍隊的沉重打擊,但仍不死心,又勾結並策動準噶爾部以噶爾丹為頭子的分裂勢力,掀起大規模的武裝叛亂,陰謀破壞我國的統一和民族團結,實現侵奪中國領土的野心。康熙三次親征,平定噶爾丹叛亂之後,對沙俄侵略者倍加警惕,加強戒備。每年夏秋,他往往親率軍隊到木蘭圍場(今河北省圍場縣)打獵,目的之一就是練兵習武,加強防衛力量。而熱河上營南近京師,北控大漠,地理位置優越,在這裡建立更大規模的行宮,對於團結蒙古部族,抵禦沙俄侵略是極為必要的。況且熱河上營附近“金山發脈,暖溜分泉;雲壑深泓,石潭青靄。境廣草肥,無傷田廬之害;風情夏爽,宜人碉養之功。”附近奇峰怪石,遠近羅列,如棒槌,如羅漢,如官帽,如蛤蟆,如雞冠,如駱駝……千姿百態,形象逼真,美不勝覽。這裡確是天成地就的勝地佳境。所以康熙於四十一年(1702年)夏天,經過一番實地勘測後,下令原有的莊田不要破壞,樹木也不能砍伐,一切依照自然的峰嵐之勢,稍加修建點綴,在熱河上營新建行宮。

修建工程是在康熙後期和乾隆年間陸續完成的。其中主要工程是開拓湖區,疏浚泉流,建造宮殿,營築亭閣,架設橋涵,壘砌圍垣等。雖說是“自然天成地就勢,不待人工假虛設”,但也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這處新行宮基本建成後,熱河上營的名字便消聲匿跡。又三年,康熙親筆題額“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的麵積共五百六十四萬平方米,約合八千四百市畝。其中山區麵積約占百分之八十,平原區占百分之十二,湖區占百分之八。因山區麵積廣大,饒有山林野趣,謂之山莊,恰如其分。山莊內部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部分。苑景區又由湖區、平原區和山區組成。由康熙和乾隆親自選定並一一題名賦詩的“七十二景”,散布在山莊內各處。

宮殿區位於山莊的南部,包括正宮、鬆鶴齋、萬壑鬆風和東宮四組建築,是清朝帝王的“京外之家”。但在這些依然是封閉的、對稱嚴整的宮廷式建築中,不見富麗豪華的飛簷鬥拱和雕梁畫棟,隻見古樸淡雅的青磚灰瓦、鬆軒茅屋,與山莊的無窮野趣正相諧調。正宮的正殿額題“澹泊敬誠”,俗稱楠木殿,所用木料全是芳香濃鬱的珍貴楠木,不飾彩繪,木見本色,樸素簡潔,肅穆典雅。清帝的寢宮“煙波致爽”殿,雖貌不驚人,卻在這裡發生過一係列重大事件。例如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辛酉政變”就是在此殿裡策劃的。原東宮的“清音閣”是清代三大戲樓之一,可惜於1945年焚於大火。如今矗立在東宮基址上的“卷阿勝境”殿是1979年重建的。

湖區位於山莊的東南部,是人工開挖的。廣闊的湖麵為洲、島、橋、堤分割為澄湖、如意湖、上湖、下湖、鏡湖、銀湖等幾部分。湖中碧波蕩漾,湖岸高柳垂絲,洲島堤畔上的樓閣亭榭倒映在水中,風光十分優美,有“塞外江南”之譽,是山莊內風景名勝薈萃的地方。

湖區北部是一片麵積千餘畝的平原,坦蕩平闊,綠草如茵,一派草原風光。這裡有仿浙江寧波天一閣藏書樓而建的文津閣,是園中之園,曾珍藏過《古今圖書集成》和《四庫全書》各一部。

山區占據著山莊的西部和北部,層巒迭岡,峽穀深幽,林木繁茂,遮天蔽日,鳥棲獸走,保持了大自然的美。盛夏時節,林內山風陣陣,氣溫比市區低四五度,置身其中,無暑清涼。廣大的山區,尤以鬆雲峽為著名。若登上“錘峰落照”、“四麵雲山”等風景點,環顧四周,山莊內外勝景儘收眼底,使人心曠神怡。這時鳥瞰山莊全貌,但見東南似水鄉澤國,中間為坦蕩曠野,西北則崇山峻嶺。這種格局恰與我們偉大祖國的地勢特征相仿佛,真是“山莊咫尺間,直作萬裡觀。”同時,又見山莊四周圍以蜿蜒起伏長達十公裡的“虎皮牆”,將整個山莊的平麵輪廓勾繪成一把巨大的“羽毛扇”,尤令人產生置身山莊,無風自涼的情趣。這是當年設計規劃者的有心所為,還是無意巧合,豈不耐人尋味嗎?

總之,避暑山莊山水相依,野趣橫生,園中有園,勝景薈萃,兼具南秀北雄之美,糅合自然造化和人為裝點之工,這就是它的鮮明特色。這一特色再加外八廟的輝映,益加美不勝言。

有名的承德外八廟,是座落在避暑山莊之外,即武烈河東和獅子溝北山麓岡坡上的溥仁寺、溥善寺、音樂寺、安遠廟、普寧寺、須彌福壽廟、普陀宗乘廟和殊像寺等寺廟的總稱。這些寺廟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七十年間陸續修建的。雖然其建置背景各不相同,但都是康、乾兩朝利用避暑山莊進行政治活動的產物,是清王朝以宗教手段安撫結好邊疆少數民族,加強中央政府對邊遠地區統治的結果,也是清代前期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斷鞏固和發展的曆史見證。因此,這些廟宇都修得規模宏偉,輝煌富麗,兼有漢族和蒙、藏等民族建築風格,而且在布局上以避暑山莊為中心,形成百川歸海,眾星捧月的態勢。

外八廟這些古建築群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例如普樂寺的“旭光閣”,係一重簷圓殿,造型優美,酷似北京的天壇祈年殿。這座寺的中軸線直指山莊中心,又和正東危崖聳立的棒槌山完全取直,巧妙地把天然景物和人工創造結合在一起,這無疑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又例如普陀宗乘廟和須彌福壽廟,是分彆仿照西藏的布達拉宮和紮什倫布寺修建的,是藏式廟宇和漢族建築相結合的典範。“萬法歸一”殿和“妙高莊嚴”殿是這兩座寺廟的主殿,殿頂皆覆以鎦金銅瓦。後者的四條殿脊上還有做工精巧、栩栩如生的八條金龍,每條重約一噸。因為大殿隱藏在高高壁立的紅台之中,身在廟內,無從觀賞。如果登上避暑山莊北牆,居高臨下,放眼遠眺時,但見大殿的鎦金銅瓦頂噴射出奪目的光彩,令人拍手叫絕。再例如普寧寺內的“大乘之閣、五重飛簷,五個寶頂分層湧起,高達三十六米,極為壯麗。閣內矗立著一尊高二十二十餘、腰圍十五米,重約一百一十噸的木雕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此像造型複雜,體態勻稱,紋飾細膩,雕工高超,是佛教藝術中的珍品。據說這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木雕佛像。

外八廟和避暑山莊一樣,是曆史上我國各族勞動人民的其同創造,是我國寶貴的曆史文化遺產,值得特彆珍惜。普寧寺、普樂寺、普陀宗乘廟、須彌福壽廟,連同整個避暑山莊,早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百多年前,承德隨著避署山莊的修建而興起。新中國成立後,承德市又因為有避暑山莊和外八廟更受到國家的重視,並逐步被改造成為一座嶄新的社會主義旅遊城市。今天的承德市已是舊貌換新顏。布內主要交通道係統已經形成,許多現代化的公用建築,包括市政機關、商店、旅館、飯店、車站、學校、醫院、影劇院等,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今後,隨著社會主義四化建設和旅遊事業的發展,現代化的承德市必將和避暑山莊、外八廟一起,放射出我國現代文明和曆史文明的雙重光華!


最新小说: 真千金奪我命格,我嘎嘎反殺玩廢她 深山修仙二十年,方知身在秦時 霍格沃茲東方預言師 一秒一屬性,貓咪也成霸天虎 一孕雙寶:總裁爹地好歡喜 重活一世,我一書封神 空降突襲 我,圈錢主播!但大哥是真刷啊! 我有功法修改器 你是我老婆?請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