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在曆史上曾經11次定都。六朝時代,夫子廟地區已相當繁華。明清時期,秦淮地區以當時規模最大的考場江南貢院為核心,數以萬計的學子每年來此求取功名,而衣食住行等各行業也隨之興盛,秦淮遂成為明清時繁華之地。各處考生帶來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手工技藝、戲曲等,使秦淮兩岸的文化習俗南北兼具、各色雜陳,並一直延續下來。與此同時,青樓妓院也應運而生,秦淮河上“槳聲燈影連十裡,歌女花船戲濁波”、“畫船簫鼓,晝夜不絕”,一派畸形繁華景象。然而,由於連年戰亂及各種原因,到上個世紀20年代,秦淮河昔日繁榮景象已不複存在。
新中國成立後,有關部門對秦淮地區進行了初步治理。1985年以後,秦淮河又再度成為我國著名的遊覽勝地。經過修複的秦淮河風光帶,以夫子廟為中心,秦淮河為紐帶,包括瞻園、夫子廟、白鷺洲、中華門,以及從桃葉渡至鎮淮橋一帶的秦淮水上遊船和沿河樓閣景觀,集古跡、園林、畫舫、市街、樓閣和民俗民風於一體,成為一條極富情趣的旅遊線。
如果今日來到秦淮河,在夫子廟前的碼頭上,你會看到停靠著的40多隻大小遊船,簷頭掛著一排紅紗燈。現在的遊船已不靠人力劃槳,船家小姐一邊操縱著電動遊船穿過橋洞,一邊會不緊不慢地將沿岸風光娓娓道來,跟你聊些秦淮河的趣聞逸事。
夫子廟秦淮風味小吃是全國四大小吃群之一。這一帶茶樓飯店、街邊攤檔供應的傳統食品和風味小吃不下200種,魁光閣的五香茶葉蛋、永和園的蟹殼黃燒餅、奇芳閣的麻油乾絲等被稱為“秦淮八絕”。今天的秦淮河畔,有數百年曆史的晚晴樓、狀元樓依然高朋滿座,南京特產“桂花鹽水鴨”的招牌依然閃亮搶眼,而外來的“洋快餐”也生意興隆。
在夫子廟旅遊商業區西南角的東方藝術館裡,彙集了紮彩燈、陶塑、中國結、剪紙等多種行當的民間藝人。儘管時光已進入21世紀,這些古老的“玩意”依然受人喜愛。每到春節,藝人們都要忙得不亦樂乎。
“十裡秦淮千年流淌,六朝勝地今更輝煌”。古老的秦淮,已成為南京大力發展無煙工業――旅遊業的最大一筆“無形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