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妙觀_資料存放處_思兔閱讀 

玄妙觀(1 / 1)

位於蘇州城區中心觀前街的玄妙觀,相傳原是春秋吳官舊址。初建於西晉鹹寧二年(276年),稱真慶道院。元代改名玄妙觀。清初,為避康熙帝名玄燁之諱,改“玄”為“圓”,稱“圓妙觀”。此時為玄妙觀最興盛時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道觀之一。以後幾經戰亂,屢建屢毀,現存主要建築有正山門和三清殿。

三清殿重建於南宋淳熙六年(1197年),是蘇州僅存的一座南宋殿堂建築,也是全國最大最古老的道觀殿堂之一。設計者是當時著名畫家趙伯駒之弟趙伯肅。殿是重簷歇山式,屋脊高10餘米,兩端有一對高約3.5米的南宋磚刻螭。殿闊44米,深25米。內有高大殿柱40根,左右山牆簷柱30根。屋麵坡度平緩,出簷較深,鬥拱疏朗宏大,特彆是內部月亮式梁架上簷內槽鬥拱的上昂做法,為國內首例。

殿內正中的磚砌須彌座,高1.75米,分上、中、下3層,係南宋遺物。座上供奉3尊高17餘米泥塑的三清全身像,法相莊嚴,神采奕奕,雖經重修,仍不失為南宋道教雕塑中的精品。殿前建有寬廣的青石砌成的露台,三麵都設有石欄與踏垛,石欄板上的浮雕人物、水族、鳥獸等,形態逼真,極為精美,相傳是唐、宋時代的作品。宏大雄偉的三清殿保持著南宋的建築特色,在我國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殿內尚存吳道子繪老子像複刻石碑,碑上有唐玄宗李隆基的禦讚和顏真卿的題字。另有“天慶觀尚書省到並部符使帖”石碑,兩碑均是南宋原物,為國之藝術瑰寶。殿的東側矗立著一塊高6.7米、寬2.7米的巨大無字碑。原碑上刻著方孝孺寫的一篇文章,後來明成祖朱棣篡奪了侄子建文帝朱允文的皇位,命方孝孺替他寫詔書,以正皇位。方孝孺寧死不從,慘遭殺害,且株連十族,連同碑文也全被鏟除滅跡,於是成了一塊無字碑。

玄妙觀前有一條觀前街,街因觀而得名。舊時又稱碎錦街,因觀內廣植桃花,花開花落,滿街碎錦。觀前街甚為熱鬨繁華,小攤星羅棋布,店鋪鱗次櫛比,一向是遊客品嘗蘇州特色小吃和購買物品的必到之地。


最新小说: 每日躺賺一萬四,這班我死也不辭! 分家斷親,我靠空間蓋新房屯滿倉 煉氣3000層,開局收女帝為徒 鏡蝕紀元 開局執掌陰陽契 八零:天才女兒被掉包?我笑了! 江湖情長 我乃極品極女王 桃花頌之降魔神功 新婚夜,醫妃帶著兩萌寶炸了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