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亭、拙政園、獅子林、留園並稱為蘇州四大名園。蘇州古典園林的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曆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明朝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16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餘處,現在保存完好的尚有十處,並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產生於蘇州私家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致、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
中國的造園藝術與中國的文化和繪畫藝術具有深遠的曆史淵源,特彆受到唐宋以來文人寫意山水畫的影響,是文人協議山水園林模擬的典範。中國園林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在內的兩大係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帶,後者則以蘇州位代表。由於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兩者在規模、布局、體量、風格、色彩等方麵有明顯差彆,皇家園林以宏大、嚴整、堂皇、濃麗稱勝,而蘇州園林則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寫意見長。由於後者更注意文化和藝術的和諧統一,因而發展到晚期的皇家園林,在意境、創作思想、建築技巧、人文內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園的“寫意”手法。
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遊,可居,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實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這四座古典園林,建築類型齊全,保存完整,係統而全麵地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築的布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以及裝修、家具、陳設等各個方麵內容,是明清時期(14~20世紀初)江南民間建築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這一時期江南地區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築格調,帶動民間建築的設計、構思、布局、審美以及施工技術向其靠攏,體現了當時城市建築科學技術水平和藝術成就。
蘇州古典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僅是曆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聯、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曆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廠。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借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生發、渲染,使人於棲息遊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產生意境美,獲得精神滿足的。而國中彙集保存完好的中國曆代書法名家手跡,又是珍貴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另外,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一的第宅園林,其建築規製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問起居休閒的牛活方式和禮儀習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國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
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四座園林,產生於蘇州園林的鼎盛時期,充分體現了中國造園藝術的民族特色和水平。這四座園林占地不廣,但巧妙地運用了對比、襯托、尺度、層次、對景、借景和小中見大、以少勝多等種種造園藝術技巧和手法,將亭台樓閣、泉石花木組台在起,模擬自然風光,創造了“城市山林”、“居鬨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間。在美化居住環境,融建築美、自然美、人文美為、體等方麵達到了曆史的高度,在中國乃至世界園林藝術發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