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的曆史_資料存放處_思兔閱讀 

玉的曆史(1 / 1)

根據考古學家和曆史學家考證:中國玉器誕生於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曆史。從出土玉器考證,公元前四五千年前左右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遼河流域紅山文化、黃河流域龍山文化、太湖流域良諸文化,均發現不少玉器。玉器時代距今6000~4000年之間,此後玉器與鋼器並用了約1000年,玉器盛行上下約3000年,我國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綿延時間最長的國家,素有“玉石之國”的美譽。

玉器作為中華民族的國粹之一,經過數千年的繼承和發展,從史前的古樸、雅拙到秦漢的雄渾豪放,再發展到明清的玲瓏剔透、博大精深,經曆了一個由“物-神-人-物”的發展曆程,是不同時代、不同思想觀念下的不同產物,長期以來,相輔相際,取長補短,最終百川歸流,殊路同歸,共同構成七千多年璀燦奪目的中華玉文化。

“玉”字始於我國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鐘鼎文中。漢字曾選出從玉的字近500個,而用玉組詞更是無計其數,漢字中的珍寶等都與玉有關,“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個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詩文中,常用玉來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千樣瑪瑙萬樣玉”、“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玉潔冰清”、“玉不琢不成器”、“拋磚引玉”、“金玉良緣”、“錦衣玉食”、“金口玉言”、“玉骨冰肌”、“香消玉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金枝玉葉”……

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玉有這樣的解釋:“玉,石之美者”,這一注解從物質上(石)和藝術上(美)兩個方麵科學地闡述了“玉”字的概念。“象三玉之連其貫也”,即玉象形字初意三塊美玉用一根絲繩貫穿起來,是“豐”型。也喻意古人用玉象征萬物,“三玉之連”代表天地人參通。玉代表人間禍福的主宰。所以古人有“黃金有價玉無價,藏金不如藏玉”,後世流行的“寶”字,是“玉”和“家”的合字,這是以“玉”被私有顯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價值。古代玉價值連城,為了占有它,不惜去發動戰爭。如“完璧歸趙”,“和氏之璧”。

玉作為裝飾品,作為信物,作為法器,作為禮物,都是實用的,都與人類息息相關。玉的美感源於此,終於此。玉的美學追求歌頌的,是自然的象征,它是於、地、虹、日、月,是中國的宇宙觀念。它是精神,是意念,是理想,更是中華民族對美的追求和升華。

從曆史角度而言,清朝的玉器,大都俗氣太盛,像金鑲玉樹,珍珠桂花等,但在清時也有不少的佳作,如翡翠蓋碗,白玉三羊壺,瑪瑙杯,青金石數珠,桃紅碧璽珮,瑪瑙三果花插等,特彆是那件花插,雕著三樣果子:佛手、石榴、桃,意為多福、多子、多壽。明代出了一個琢玉大師陸子岡,他雕的茶晶梅花花插可以說是比清朝的花插彆出心裁,茶黑色像隻筆筒,周身纏著一根梅枝,朵朵梅花卻是白色的,完全是巧用黑白二色,匠心獨運,精工巧製。另外明代的精品還有青玉竹節式杯,青玉纏枝花卉鏤雕杯,青玉“萬”字耳乳丁紋杯,白玉纏枝花卉牡丹珮等。元代有青玉雙耳活環龍紋尊,白玉雙耳禮樂杯,青玉飛龍紋帶板,雖是仿古製品,卻不泥古,碾工細膩精美,自有元代風貌;宋代的瑪瑙葵花式托杯,白玉龍把盞,青玉獅子墜,在玉料的選擇和對天然色彩的處理已經相當巧妙,正是清代“分色巧用”的先河初開……玉雕的鑒賞,大致分看玉,質地,做工和斷代。看玉,質地和做工還在其次,斷代是最要緊的。古玉中有名的有漢朝剛卯,西周時期的扁圓形的玉璧,外方內圓的管形玉琮,上尖下方的玉圭,“半圭為璋”的玉璋,弧形的玉璜,虎形的玉琥,商代的青玉玦……


最新小说: 黎明之蛛 抄家夜覺醒,八歲奶團撕聖旨救侯府 離婚而已,挖我雙眼做什麼 天庭QQ群 雌性墮落後,全星際美男都吻上來 江湖俠路 蛇君獨寵,渣男全家還敢吃絕戶? 凝鳳台 萬倍返還,年邁的我去當舔狗 港夜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