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事了,蕭峰是回京,而是繼續在外領兵?
蕭銳猜不透自己父皇的打算,就看他自己的盤算了。
蕭銳繼續往下看:
“土豆和玉米、辣椒即將喜獲豐收!在賈思勰的悉心培養之下,產量預算極大。蕭何已經聯絡各方,預計秋後播種可以覆蓋整個京畿之地。”
……
賈思勰和蕭何配合,讓蕭銳無後顧之憂,趁著小冰河期的影響剛剛開始,抓緊時間擴大種植規模,能更好地應對接下來的災難。
百姓生活很簡單,無外乎衣食住行。
行暫且不提,住的方麵,大夏百姓除了無家可歸之人,基本上都有房子,就算是草廬,也能擋雨,但就怕遭遇更加惡劣的天氣,比如大雪、冰雹、暴風等等。
家境貧寒的百姓無法修建牢固的房屋,大風吹開屋頂比比皆是。
下一步回京,蕭銳準備研究水泥!
蕭銳並不知道水泥的具體生產工藝,但大致流程還是能說上兩句的,到時候集思廣益,和虎賁閣的技師們好好研究參謀,就算生產不出前世那種強度標號的水泥也沒關係,質量稍差一點也比石灰塗牆要堅固!
玉米、土豆是解決食物問題,已經開始行動了。
最後剩下衣。
小冰河期的最大特點是冷,這兩年冬天的酷寒已經可見一斑,再冷的話,貧寒百姓凍死者更多。
可憐的是,大夏沒有棉花!甚至是沒有“棉”這個字,隻有“綿”!
不僅僅是大夏沒有,是神州大陸內根本沒有棉花這種植物,就像玉米和土地,是外來物。
前世中,棉花全麵推廣全國,也是到明朝時期。現在神州大陸的百姓,達官貴人禦寒靠絲綿填充,或者是動物皮毛製作的裘皮、披風,還能燒炭,凍不著。
但窮苦的百姓隻能在衣服中填充麻絮、草木纖維、蘆絮、稻草,甚至是紙!
沒錯,就是紙!
有詩雲:“一床明月蓋歸夢,數尺白雲籠冷眠。披對勁風溫勝酒,擁聽寒雨暖於綿。”
這便是對紙被的描述。
在寒冷的小冰河時期,達官貴人相安無事,窮苦百姓呢?
所以這次沈萬三航海,蕭銳交代他三件事,第一尋找適合養殖的食肉動物,也就是白豬。其二尋找適合的農作物,其三是尋找棉花。
有了棉花,靠朝廷的製度強行推廣,百姓才能擁有度過寒冷冬日的依仗。
蕭銳不是聖人,他隻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不讓那麼多的人無緣無故地死掉罷了。
這些是蕭銳的謀劃,他從未對其他人提及,隻有沈萬三知道並且萬分好奇,為何殿下能掐會算,難不成他去過那裡?
放下信,蕭銳的思緒飄到了齊國。
冠軍侯已經拿下了奉天府城。
齊國南部三分之二的疆域也被大夏占領,齊國的北方元國也在瘋狂搶占,剝削齊國。
齊國和趙國一樣,與虎謀皮自找死路,怨不得彆人。不過齊國比趙國好一些的是,齊皇還算仁慈,齊軍還算有些能耐。但可惜啊,誰叫大夏和元國太猛,齊皇就算擁有一定的手段,也難以力挽狂瀾。
所以,沒本事就彆瞎逼逼,最後害了自己,瞧瞧燕國,多聽話啊。直接和夏國結盟,如果燕國同時和夏、魏開戰,不用夏國出手,燕國已經滅掉了。要不是夏國全力保他,就憑魏國和趙國的陰謀,燕國也早早完蛋!
這一趟出來兩個多月,來的時候酷暑,現在已經到了秋天,也殺了趙皇報了大仇,算算時間也該回去了。
不過還需要再等幾日,最起碼等端王蕭峰彙合,徹底解決祁江以東,同時蕭銳還有其他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