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皇子傳召入宮囚禁,待國運穩定後,再由新皇決定其他親王去向,便不會引發刀戈。現在陛下和太子駕崩的消息還處於封鎖,現在以陛下之命召集皇子,是最佳時候。一旦皇子意識到陛下和太子出事,必然會起兵事。
周湘雲暗喜,果然李明衝會選唐王蕭炎,因為他李家和唐王的關係不錯,而唐王又和蕭銳關係親近,他若登基,不會清算李明衝,反而會委以重任,算是回報李明衝的支持。
隨後,周湘雲又道:“王爺,你的心思我們都明白,但晉王書生氣太重了,陛下文韜武略,文德武成,打下了這般基業,你覺得交給晉王能守得住嗎?唐王年輕一些,到時候必然要仰仗王爺你,由你協助,還怕治理不好天下嗎?反觀晉王,王爺覺得他會依仗於王爺嗎?”
這番話一出,蕭鳴英立即沉默了。
憑皇後的本領,是萬萬說不出這話的,必是有人教他。而且這話已經很直白了,相當於告訴蕭鳴英,你選擇唐王,還能煥發第二春,指不定混個權傾朝野,但選擇晉王,能不能繼續做宗人府宗令都不一定了。
因為蕭鳴英和晉王的外祖父越國公關係比較僵,反觀和唐王的外祖父靖國公關係不錯,是多年好友。
就算蕭鳴英不為自己考慮,也該為他兒子、孫子考慮吧。如果支持唐王得到從龍之功,得到一個世襲罔替,也算為後代子孫謀取了一個未來。
片刻後,蕭鳴英歎了一聲,點了點頭。
周湘雲大喜,成了!
“事不宜遲,那就開始吧。就請王爺以陛下之命傳召六位皇子,讓諸葛元霸帶領禁軍好好‘保護’他們,不準出殿。李大人則傳召其他四位內閣大學士和兵部尚書,還有五軍都督府都督、巡防營的忠勇侯,哦對了,還有靖國公,然後由李大人說明緣由。為了保險起見,本宮建議待皇子入宮後,命令西北大營兵馬入城戒備。最後為了萬無一失,本宮建議擬一份聖旨,就說是陛下留下的遺詔。”周湘雲款款而談,連說四步。
先控製皇子,再把文武重臣叫來,然後讓西北大營戒備全城,最後草擬一份遺詔,環環相扣,確保唐王即位有理有據,到時候就算其他皇子想要謀反都沒有機會。
看來幕後之人教了皇後不少內容啊。
此時此刻,蕭鳴英和李明衝不提反對意見,他倆演了這麼久,不就是為了引出這一切嗎?也可以收網了。
“好!就依娘娘的話來辦!”蕭鳴英和李明衝立即應道。
隨後,兩人速速去辦。
周湘雲頓感神清氣爽,轉頭看了一眼東宮,嘴角終於流露出笑容,隨即轉身離去。
此時的蕭銳和夏皇藏在一處偏殿用茶,皇後走後,海大富才跑來彙報了整個過程。
夏皇點點頭,道:“就按照皇後的意思去辦吧。”
“奴婢明白!”海大富應道,隨即去養心殿擬寫遺詔。
就這樣,將計就計進行到了關鍵時刻。
宮中禁軍立即帶著口諭趕往各個皇子王府,六位親王心生好奇但也不疑,紛紛換上正裝入宮,來到了養心殿等候。
當最後的景王來到,六位親王齊聚一堂,六人納悶互相詢問,都不知道此行被征召入宮的原因。
而在皇子陸續進宮時,文武重臣們也急匆匆入宮來,一行人在龍淵閣碰麵,這些人握有的權力,直接決定了新皇的處境。
瞧瞧陣勢。
李明衝是內閣首輔。
鹿遠征是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楊飛元是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
商晉是吏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程明是建極殿大學士,可參知政事。
霍星野是兵部尚書,年輕了一些,不出意外的話,遲早會進內閣。
忠勇侯張勁夫。
還有中軍都督府都督葉修,左軍都督府都督張英奇,右都都督府臧海川,前軍都督府都督馬一文,後軍都督府都督雪茸堂。
最後就是靖國公。
十三個聚在一起,議論紛紛,隨即都看向了李明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