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新兵雖然是新手,但都是精神小夥,夢想著建功立業。
蕭銳點了點頭,便安排道:“調派四十萬兵力去南部的福州、贛州、湘州邊關,在那裡屯兵待命。”
郭子儀一怔,隨即領旨道:“微臣領旨!”
三年內一統神州,就要滅掉秦國、元國、燕國和魏國。以一國之力對抗四國,蕭銳雖然有自信但也知道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
按照他之前的戰略,北方拉好防線,擋住元國,便可先對西麵的秦國動手,必須先滅掉實力最強大的秦國!
解決了秦國,便是解決燕國和魏國,至於草原之上的元國留在最後。
現在時間緊迫,蕭銳就不能逐一攻克了,便需要多處開花。
讓四十萬兵力壓到南部邊關,接下來就得說服燕國允許夏軍支援,有四十萬兵力幫助燕國,後續還會增進兵力,便能轉化燕國的劣勢,反過來攻打魏國。
現在不能把燕國當作擋箭牌了,而是當作一把刀,直接滅掉魏國!
隻是如何說服燕玲瓏,是蕭銳現在感覺頭痛的事。
另外,蕭銳還得物色一個優秀的帶兵將領,去燕國幫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隻是選誰呢?
就在這時,係統很和時機的響起提示音:“恭喜宿主喜得一子,獎勵一次降臨!”
是啊,自己還有一次降臨機會呢。
蕭銳立即開始了降臨,很快係統傳來了降臨的加載聲音,蕭銳便沒有把注意力放在上麵,和幾位內閣大學士繼續談論國事。
而就在蕭銳從藏西郡趕回京都的這幾天,韓信的兵馬穿過桐廬郡,進入了山原郡。
不過韓信進入山原郡後,卻如臨大敵,因為他發現了一支驍勇的秦軍駐守在山原郡內,而且守在了西去三條主路上。
這支兵馬正是蒙毅讓蒙放率領的六萬蒙家軍,目的自然是保護山原郡,守護秦嶺三關。
韓信雖然能帶領兵馬時小心翼翼地繞過去,但一旦搶占秦嶺三關時,這支兵馬就成了刺向韓信後背的尖刀,很可能被秦軍包圍夾擊,所有努力前功儘棄。
至於拿下這隻蒙家軍更不行,不可能全殲對方,一旦交戰,行蹤也暴露了,同樣毀於一旦。
繞也不行,打也不行,那該怎麼辦?
一眾將領都看向了韓信,此時此刻,隻能看韓信的了。
韓信立即派出斥候詳細調查了蒙放的兵馬。
蒙放的六萬兵馬分為三部分,分彆駐守在秦嶺三關東麵二百餘裡處的主道上,而他們之間又相聚兩百餘裡,這樣分散駐守,既守住了主要通行通道,又輻射並威懾周邊,任何一個地方遭遇了麻煩,也方便救援。
其中蒙放位於中路,在中庭關外。
其次,秦嶺三關上各駐守了兩萬兵力。
韓信拿到詳細的情報後,便有了主意。
首先,他讓典韋帶領三萬兵馬去打南離關外的蒙家軍,采取偷襲的方式,必能殺對方一個措手不及,然後此舉勢必會引走中路的蒙放,他怕南離關有失,自然要救援。
待調虎離山之計成功,韓信便拿下北路的蒙家軍,吃下北路的兩萬兵馬後,假扮潰逃的秦軍奪取北樞關。
當蒙放的兵馬圍剿典韋時,典韋假裝不敵戰敗,往東逃走,便會引走蒙放,蒙放有八成可能會追擊典韋。
而韓信繼續派人假扮潰逃秦軍,趁著蒙放被引走,夜間拿下中庭關。
如果中庭關也被占領,那便能和典韋一同反包圍蒙放,隻要消滅了蒙放,最後的南離關不在話下。
接下來就是死守三關,等待大夏元軍到來。陳慶之已經在趙都郡的南部活躍,隻要韓信拿下三關,他們會迅速西去,以最快的速度趕往三關。
韓信的計劃是環環相扣的,任何一處除了紕漏,都可能前功儘棄,所有將領們都知道茲事體大,都不敢大意。
當韓信再一次梳理整個過程中,計劃敲定。有時候就這樣,說乾就乾,既然已經鋌而走險來到了這裡,那就繼續火中取栗!
就這樣,計劃行動了。
典韋、魏廣和三位遊騎將軍領三萬兵馬往南走,韓信則帶人留在北麵,準備拿下蒙放的北路人馬。
按照約定的時間,典韋等人靠近了南路的兩萬兵馬,距離還有十幾裡。路上並沒有遇到困難,所以他們提前了大半日,便藏匿在樹林中,等待著夜幕降臨。
夜幕降臨,溫度也降了下來。
子時一過,典韋和手下將士們已經休息夠了,趁著夜色立即開始趕路,趁著夜色,他們要拿下這兩萬秦軍,開始第一步計劃。
夜色偷襲,又攜帶著大夏精良的器械,還有典韋這等超品猛將,人數還比對方多了一萬,這要還拿不下這支蒙家軍,那典韋就沒有臉麵麵對陛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