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兼聽,關鍵是怎麼理解。猛一聽,意思確實就跟你理解的那樣,聽更多的人,甚至所有的人說。其實大可不必。你隻要讓二級單位的領導,按他們單位人員的工種不同,各派一個代表來開會就行了。隻是特彆強調,不能露掉任何一個工種的人員就好。這樣,你一到調研會的會場,看看下麵來了多少了,心裡就清楚了這個單位大家正在做的工作一共有多少種。哪個工種派不出人來,二級單位的領導自然會告訴你的。在會上,你自己隻需要向每一個到會的人員提問題就行了,剩下的事情就是讓他們自己講。你隻做好筆記,這樣,一場調研會下來,你對這個部門的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就都清清楚楚了。這樣一圈兒跑下來,你就由一個門外漢,變成一個門內漢了。”孔向前仔細的解釋著。
“還是你這個辦法好,到時候我就這麼乾。不能隻聽那幾個行政領導怎麼說。”李飛燕頓悟道。
“對,不然的話,你這一趟,好幾個月,就全讓他們哄著玩兒了!你自己以為天下太平,下麵基層的工作人員卻會罵你脫離群眾,這些人正好站在一邊兒看你的笑話。等將來你做工作決策的時候,就很容易犯脫離實際的錯誤,到時候就會出現費力不討好的情況。”
“感謝老公的指導,還是你跟我最貼心,這麼耐心細致的跟我講這些,我再敬你一個。”李飛燕拿起杯,雙手舉著,跟孔向前碰完了,一口喝了個底朝天。
李飛燕上任之後,果然就按孔向前告訴他的辦法,不開會不講話,先一門心思的搞調查研究。先做小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一家去的是沙梁縣醫院,然後是沙梁縣中醫院和沙梁縣婦幼保健醫院。這三家醫院是沙梁縣最大的三家公立醫院。它們規模雖然相差較大,但基本結構,大同小異。
這三家醫院,李飛燕之前去過好多趟。不過那時李飛燕的身份不是患者,就是患者家屬,所能了解到的醫院情況,十分有限。這次,李飛燕是以上級單位領導的身份去的,感覺到的東西和所見到的情況,自然跟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
當患者和患者家屬的時候,李飛燕感覺和聽到最多的,就是沙梁縣這些公立醫院的醫生技術水平差,大病一般都不敢在這裡看。還有就是到這幾家公立醫院看病太貴,所以人們得了一般的小病就不願意到醫院來,全去縣裡那幾家私人的診所去。結果是,醫院的床位大多都空著,有兩家私人診所裡卻是一床難求,名氣大的很。
沙梁縣名氣最大的那家診所叫“濟世中西醫診所”,坐堂醫師的大名叫周濟世。周濟世的父親周平安,原來是沙梁縣富海鎮北河灣大隊周家村的一名赤腳醫生,在富海鄉小有名氣,後來在沙梁縣北街的街麵上租了一個小小的門麵房,開了這家診所。起名叫“平安診所”。
周平安年輕時,是個隻有小學文化程度的農民。有一天,乾農活兒時,胳膊碰傷了,就到鄉衛生院去包紮,看到醫生桌上放著一本赤腳醫生培訓教材,就拿起來翻看,見上麵有許多治療常見病的方法,很感興趣,就要跟醫生借回去看。
周平安經常去鄉衛生院,醫生認識他,也就借給了他。周平安回來後,想到將來書得還人家,就一邊看,一邊找了個本子往下抄上麵的治病方法。早起晚睡,花了一個月,把那本書全抄完了。
去鄉衛生院還書時,衛生院的醫生問他:“你能看懂不?”
周平安說:“大部分能看懂,還有一部分,不太懂;不過,我把這本書都抄下了,以後有時間,我在家慢慢琢磨吧。”
醫生聽說他把那本書抄了一遍,很驚奇,就說:“你是不是想學看病?”
周平安說:“想啊!你說我要是會看病,我們村子裡的那些人,有個一般的小病不就不用跑到鄉裡來看了嘛!特彆是農忙的時候,跑一趟鄉裡,要走三十多裡路,太耽誤事!”
醫生聽了,點了點頭說:“你要真想學,我就推薦你參加咱們鄉裡辦的赤腳醫生培訓班吧!將來你就當個赤腳醫生,怎麼樣?”
周平安馬上回答:“那當然好了!什麼時候培訓呀?”
醫生說:“到冬天農閒的時候。”
周平安立刻說:“行,我一定參加,你記著給我報上名。”
然後,周平安就跟醫生請教了幾個抄書時看不懂的地方,然後就回去了。到這年冬天,周平安果然就接到了參加赤腳醫生培訓的通知。就這樣,周平安成了一個赤腳醫生。
平安診所隻是一個小診所,在周平安手上,沒有發達,卻也足以維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周濟世初中畢業,沒考上高中,補習了一年,還沒考上。周平安看周濟世考高中都困難,考大學估計更沒希望,便勸他再補習一年,考濱水市衛校,出來,跟自己一塊兒開診所。
周濟世想想,除了父親給他指的這條道,似乎也無路可走,便答應下來。又補習了一年,果然就順利的考上了濱水市衛校。畢業後,就回來跟周平安一塊兒開診所。
乾了幾年,周濟世自認為看病的本事已經不錯,又成了家,就想自己單乾。周平安拿出積蓄,幫周濟世租了一個有平安診所一倍大的鋪麵,開了濟世診所。
周濟世畢竟年輕,腦子靈活,想法多,不想跟他父親一樣,乾多少年,還隻是一個小診所的私人大夫。在跟他父親一塊乾的時候,便開始琢磨怎麼把診所開大的辦法。現在,分開單乾了,便要按照自己的方式來經營。
在開張之前,就去印刷了兩千份宣傳濟世診所的傳單。傳單上先借他父親的名頭,說自己是醫學世家出生,從小跟隨父親學醫多年,又在濱水市衛校進修五年,取得職業醫師證書,如今,醫術精進,獨立開設“濟世診所”,立誌為沙梁縣人民服務。又說自己中醫、西醫兼通,一般不用外科手術治療的疾病,到濟世診所都能治療。然後,又說濟世診所實行會員積分製,凡是在濟世診所看過一次病的,都會建立會員卡,每看病一次,積三十分。每次根據患者看病花錢的多少,積若乾積分。花的錢越多,積分越多。最後,這些積分到了一定的數量,看病就可以打折若乾等等。
這種積分的辦法,是周濟世看到超市在做,他便也學習套用過來了。在診所行業,尤其是沙梁縣的診所行業,還是第一家。
印好傳單後,周濟世動員家人,到個體戶集中的集貿市場上去散發。他選這種地方發,是因為這些地方,來縣城買東西的農村人比較多。也就是說,周濟世主打的市場是農村。這是他的高明之處。
因為,周濟世從小在農村長大,深知農民在看病的總是都是小病忍著,忍不了先去診所看,診所也實在看不了了,才去醫院看。這跟縣城裡的市民不一樣。市民頭痛感冒,症狀輕的,也許會來診所看,但病情稍微重一點兒,就會到醫院去。
兩千份廣告發完,周濟世覺得力度不夠大,又去印了兩千份,先發了一千份,剩下的一千份,準備開業那天發。然後就去聯係了沙梁縣電視吧,廣播電台,同時做了連續一個月的電視廣告和電台廣告。
開業那天,濟世診所門口放了鞭炮,請二人轉藝人唱了兩個小時,電視台和電台的記者為準備廣告的素材,同時過來做現場錄像、錄音,拍照和采訪。期間,周濟世就讓老婆跟自己一塊向來店觀看和路過的散發那剩下的一千份傳單。
這頓折騰之後,周濟世花掉了兩千多塊錢,但很快就見到了效果。剛開張的時候,診所看病的人絡繹不絕,一忙一整天。不到一個月,做廣告的本錢就全部收回,還有剩餘。
一般的小病,周濟世都能對付,遇到疑難一些的,就請來父親周平安會診,父子兩人的診病經驗,自然要比一個人強,也就比其他診所治病的效果好。人氣茂盛,進賬自然就多,周濟世就把藥費和看病的價格壓到全縣私人診所裡最低的。頭一年,就掙了三十多萬。以後連年增長。乾了三年,周濟世就花一百多萬買了一個兩層樓的店鋪,把規模擴大到原來的五倍。這樣一來,周濟世的名氣更大了。來看病的人也跟著增長。
兩口子忙不過來,就招聘了兩個衛校畢業的女子,規模儼然有了私家醫院的派頭。因為來看病的人多,一般的毛病就那麼幾樣。看的多了,彆說是周濟世的看病水平見長,就是他老婆牛永麗遇到一般的患者,也能看出門道,熟煉的使用藥物,進行診療,頂得上半個大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