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的老人們,聽到王文要去長安的消息,紛紛放下手中的活兒,拄著拐杖,蹣跚著腳步趕來。
村長王伯安走在最前麵,他弓著背,手裡的拐杖在地上敲出“篤篤”的聲響。
一見到王文,他便快步上前,用那滿是老繭、粗糙乾裂的手緊緊握住王文的手,聲音帶著幾分沙啞,緩緩說道:“文娃子啊,這一去長安,山高水遠的,路上千萬要注意身體啊。夜裡睡覺,一定要把被子蓋好,彆著了涼。”
“吃飯也彆湊合,一定要吃飽吃好。”
旁邊的王奶奶也趕忙湊過來,她身材瘦小,臉上的皺紋像一道道溝壑,嘴裡不停地念叨著:“你這孩子,從小就讓人省心,出門在外,要是遇到啥難處,就趕緊托人帶個信回來,咱全村人都是你的後盾。”
孩子們嘰嘰喳喳地圍在王文身邊,眼睛裡閃爍著羨慕的光芒。
小虎是個調皮搗蛋的孩子,此刻他興奮得滿臉通紅,扯著嗓子大聲叫嚷:“王大哥,你到了長安,可得多玩些好玩的地方,回來給我們講講長安的糖葫蘆是不是比咱村裡的大好多,還有那些花花綠綠的玩意兒,是不是特彆有趣?”
妞妞則怯生生地躲在小虎身後,她紮著兩個小辮子,眼睛水汪汪的,聲音軟糯糯的:“王大哥,我想聽長安的花燈,聽說晚上的時候,花燈一亮,整個城都變得像仙境一樣,可好看啦,你一定要給我講。”
同齡人也都圍了過來,大壯是個身材魁梧的小夥子,他用力地拍了拍王文的肩膀,爽朗的笑聲在空氣中回蕩:“文子,到了長安,可彆丟咱村的臉,咱相信你肯定行。”
“要是遇到啥事兒,儘管往前衝,彆害怕,兄弟們都支持你!”
二牛站在一旁,他身材略顯單薄,附和著點頭說道:“就是,要是能給咱村子爭點榮譽回來,那可就太威風了,我們都盼著你早日回來”
女人們則在一旁忙碌著,劉嬸是個熱心腸的女人,她手腳麻利,不一會兒就從家裡拿來一籃新烙好的乾糧。
她一邊往王文的行囊裡塞,一邊念叨:“這都是嬸子今天一大早起來做的,你帶著在路上吃,這乾糧啊,我特意多放了些料,保證你吃著香。”
張嫂抱著幾件厚實的棉衣匆匆趕來,她微微喘著粗氣,說道:“這幾件衣服你一定得帶上,長安那邊可比咱這兒冷多了,可彆凍著了。”
“這棉衣我可是一針一線縫的,保暖得很。”
儘管之前錦衣衛已經再三強調,路上的所有費用朝廷都會全額報銷,不需要準備這些物資,但鄉親們的熱情根本無法阻擋。
一件一件帶著溫度的東西,不停地往王文的身上和行囊裡塞。
甚至他身上穿著的這件嶄新的衣服,也是大家夥你出一塊布,我添幾針線,一起湊出來,熬夜趕製而成的。
大家心裡都清楚,就像當年張安離開村子一樣,如今王文走出村子,那就代表著整個村子的形象,無論如何都要體體麵麵、風風光光的。
對於這些淳樸憨厚的百姓來說,他們的想法簡單而純粹。
在他們心裡,朝廷哪怕有能力報銷這些費用,他們也實在不忍心讓朝廷破費。
他們常常私下裡念叨,這麼多人都依靠朝廷來承擔路途開銷,朝廷又哪來那麼多的錢財呢?
現在的日子,他們每天都能吃得飽飽的,冬天也有足夠的衣物和柴火抵禦嚴寒,對於這樣的生活,他們已經感到無比滿足了。
更何況,在朝廷的扶持和幫助下,家家戶戶都建起了寬敞堅固的糧倉,就算遇到諸如旱災、水災這樣的天災,儲存的糧食也足夠一家人安穩地吃上兩年。
……
王文靜靜的站在人群中,他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口袋,那裡裝著幾張密密麻麻寫滿字的紙張。
這些可都是他這幾天絞儘腦汁,根據自己對村子的了解和期望,一筆一劃寫出來的想法。
之前錦衣衛來村子裡傳達消息的時候說過,這次在長安召開的會議,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朝廷能夠全麵深入地了解老百姓的真實生活狀況,看看各個地方的百姓都麵臨著哪些問題,有哪些實際的需求。
一開始,王文和村子裡的其他人想法一樣,都覺得他們的村子在朝廷的照顧下,日子過得安穩太平,並沒有什麼特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