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微微點頭,臉上露出讚賞的笑容,讚歎道:“文,此名甚好啊!文以載道,寓意深遠,希望你也能如這名字一般,日後用自己的才學,為天下百姓謀福祉。”
稍作停頓,他又親切地說道:“王文,往後朕便喚你小王,你切莫介意,如此稱呼也顯得親近些。”
“是,陛下!”王文聽聞,心中頓時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受寵若驚之感。
在他的想象中,陛下應是高高在上、猶如那遙不可及的太陽,散發著令人敬畏的光芒。
可此刻眼前的陛下,卻如此親切和藹,就像一位鄰家的長輩,與他原本的想象大相徑庭,這讓他既驚喜又有些不知所措。
李承乾目光溫和地看著王文,繼續問道:“我觀你所寫內容,起初本意應是期望朝廷對家鄉進行整改,改善家鄉百姓的生活。”
“可為何後來又將其改為對大唐所有村落一並整改呢?”
“這其中定有你的一番考量,不妨說來與朕聽聽。”
聽到李承乾的詢問,王文微微皺眉,陷入了片刻的沉思。
他的腦海中浮現出家鄉那破舊的房屋、泥濘的道路以及鄉親們辛勤勞作卻依舊困苦的麵容,同時也浮現出這一路上大唐廣袤土地上無數和家鄉一樣,等待改善的村落。
思索片刻後,他抬起頭。
“陛下,我以為,若僅讓朝廷整改我的家鄉,那大唐其他眾多村落又該如何呢?”
“同為大唐子民,他們也同樣渴望過上好日子,也理應享受到朝廷政策的扶持。”
“如果隻偏袒我的家鄉,而對其他村落不管不顧,這實在有違‘天下為公’的理念。”
“在我看來,倘若要進行整改,不如待朝廷財力充裕之時,將所有村落一同納入整改範疇,讓天下百姓都能公平地受益。”
說到此處,王文微微低下頭,聲音中帶著真誠,“陛下,我自然也盼望著自己的家鄉能夠儘快變得更好,讓父母和鄉親們都能過上富足的生活。”
“可我也不能隻顧自家,而對其他萬千村落的百姓不管不顧啊。”
“大家都是一家人,理應同甘共苦,共同發展。”
李承乾專注地看著王文,他對眼前這個少年的胸懷愈發讚賞。又問道:“小王啊,你今年多大了?”
王文趕忙抬起頭,恭敬地回答道:“陛下,到明年,我便成年了。”
“這樣啊。”李承乾輕聲回應,正欲開口再言,忽然,一陣清脆的敲門聲打破了偏殿內的寧靜。
“陛下,時間已到,是時候出去接見其他百姓代表了!”
門外傳來秦如召的聲音。秦如召負責接待西藏道的民眾,今天他一直忙碌於其間,耐心傾聽著西藏道百姓們的訴求,記錄著他們的期望。
此刻,手頭事務稍一忙完,他便馬不停蹄地奉齊太師之命,前來提醒陛下注意時間。
“如召啊,你來的正是時候,快進來!”李承乾高聲說道。
秦如召輕輕推開門,穩步步入殿內。
隻見滿臉質樸的農村少年相談甚歡。他趕忙對著李承乾恭敬地拱手行禮,說道:“陛下!”
“嗯!”李承乾微微點頭示意。隨後,他又將目光轉向王文,眼中閃爍著彆樣的光芒,問道:“小王啊,大唐有個使團,開春之際便要啟程前往天竺。”
“朕瞧你見識不凡,胸懷天下,你可願一同前去,為大唐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