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地域間的偏見和歧視,由來已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除的。”
“畢竟新設立的這些道,都是我大唐通過多年征戰新開拓的疆土”
“就拿東京道來說,以前那裡是漠北草原和高句麗的領地,民風彪悍,與中原文化差異巨大。”
“西藏道曾是吐蕃人的地方,宗教文化獨特。”
“西域一帶,往昔更是諸國林立,各國有著自己的語言、風俗和政治製度。”
“陛下聖明神武,以雷霆手段將這些地方納入大唐版圖,他們的百姓雖然成為了大唐子民,但在原本大唐百姓的心中,這些新歸附的民眾,總被視為異類,又怎麼能輕易被當作真正的大唐百姓呢?”
“所以啊,這地域歧視現象的存在,有著複雜的曆史和文化根源,一時之間確實難以徹底根除。”
李承乾靜靜地聽完李煒的一番話,緩緩點了點頭,“這些,朕能理解。”
“可是,對於那些地方的考生而言,這是否太過不公平了呢?”
“李尚書啊,你仔細看看,這幾年科舉所錄取的官員,朕以往未曾留意,今日一看才驚覺,為何遼東三道,以及西藏道、新疆道這些地方,所有被錄取的考生竟然都隻是擔任小吏之職?”
“難道說,這些地方就不是我大唐的疆土了嗎?不管過去怎樣,如今既然已經歸屬大唐,就理應一視同仁。”
“況且,這些年朝廷推行的同化政策,也該有一定成效了吧?”
李承乾如今上了年紀,也讓他的心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與年輕時相比,他現在思考問題更加全麵、更加深遠。
曾經的他,滿腔熱血,一心想著開疆拓土,建立不世之功,殺伐果斷,雷厲風行。
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明白,真正的強大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民心的歸附。
他現在要的,是大唐的長治久安,是天下的太平盛世,是百姓們臉上洋溢著的幸福笑容。
“齊太師啊,奉朕的命令,解了那些人的奴籍吧。”
“日後,他們全部都是我大唐子民,應當享受應有的待遇,無論是生孩子的補貼,還是孩子上學的資助,都與其他百姓一樣,不得有任何差彆。”
聽到陛下的這道旨意,齊先生微微頷首,眼中閃過欣慰。
想當年陛下征伐高句麗之時,齊先生便曾建言,與其給這些被征服者一代的奴籍,不如讓他們直接接受王化。
因為若給他們這一代人奴籍,卻給他們的後代大唐身份,孩子長大後難免會因父母的遭遇而對大唐心生怨恨,這對國家的統治極為不利。
隻是那時的李承乾正值壯年,雄心勃勃,滿身殺伐之氣,一心想著建功立業,根本聽不進這些長遠考量的話語。
可今日,不知為何,陛下突然有了這般慈悲之舉,齊先生心中雖感意外,但更多的是對大唐未來的期許。
“陛下,昆侖奴也一並解掉嗎?”李煒突然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問道。
李承乾微微搖了搖頭,目光堅定地說道:“除了昆侖奴,其他全都解了。”
那語氣不容置疑,這是他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昆侖奴的情況特殊,暫時不在此次恩澤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