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紛紛揚揚飄落,為長安城披上了一層潔白的盛裝,大街小巷彌漫著元日即將來臨的喜慶氛圍。
集市上,攤位鱗次櫛比,琳琅滿目的年貨擺滿了貨架,百姓們穿梭其中,歡聲笑語不絕於耳,手中的燈籠與新衣,處處彰顯著對新年的期盼。
在鹹陽的一隅,李勣府內燈火通明。
他正全神貫注地整理著出征的行囊。
四周掛滿了地圖,上麵用朱筆標記著此次行程的路線,每一處標記都是他要去的地方。
李勣本想著趁著元日前出發,趕在冰雪消融前抵達目的地,可沒想到,李承乾的一紙書信打破了他的計劃。
將書信送李府,李勣展開書信,目光在字裡行間遊走,原本堅定的神情逐漸變得複雜。
李承乾在信中言辭懇切,希望他開春後與出使隊伍一同出發。
急也不急於一時,過完個年再走吧。
與此同時,皇宮內也發生了一件震動朝野的大事。
李承乾做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決定。
他讓出了一半大明宮和一半的皇宮,隻留下自己的生活用地和政務所用,其餘地方全部設為景區。
此消息一經傳出,滿朝文武震驚不已,民間百姓更是議論紛紛。
以往,皇宮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是遙不可及的禁地,如今卻要向他們敞開大門,這無疑是前所未有的創舉。
消息迅速傳遍了大街小巷,百姓們歡呼雀躍。
那些平日裡隻能在皇宮外遠遠張望的“泥腿子”們,如今終於有機會走進這象征著皇權的宮殿,一窺皇帝生活的究竟。大家紛紛奔走相告,對即將到來的參觀充滿了期待。
不僅如此,他下令在大唐天下,各道州府縣鎮村,皆設登聞鼓。
這鼓,是百姓們的希望之鼓,隻要有冤屈無處申訴,或是對判決不服,敲響登聞鼓,當地最高官員班子必須即刻放下手中事務,火速到場,當場處理問題,給百姓一個滿意的答複。
這一舉措,讓百姓們真切感受到了皇帝對他們的關懷,也讓大唐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希望。
乾武十六年元日,大明宮被裝點得格外壯麗。大紅的燈籠高高懸掛在宮殿的屋簷下,照亮了整個宮殿。
五彩的綢帶隨風飄舞,似天邊的雲霞,為莊嚴的宮殿增添了幾分喜慶。
李承乾大宴天下百官與百姓,盛大的元日大典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拉開帷幕。
此次大典,規模空前,無論是在朝的官員,還是那些在貞觀時期就已退居幕後、在家中療養的老臣,皆被盛情邀請而來。
他們身著華服,帶著對過去歲月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期許,齊聚一堂。
元日大典上,文官與武將分坐大殿兩側。
文官們身著長袍,舉止儒雅,談笑間儘顯文人的風度。
武將們則身披禮甲,舉手投足間散發著戰場上的豪邁。
在這大喜的日子裡,將軍們身上那常年征戰殺伐所沾染的血腥之氣,卻讓台下的百姓們心生敬畏。
儘管他們臉上掛著笑容,彼此談笑風生,可百姓們看著他們有些臉上或深或淺的傷疤,還有那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銳利眼神,仍不由自主地感到害怕。
李承乾將這一切看在眼裡,微微皺了皺眉頭,隨後輕輕抬起手,招了招,示意秦如召過來。
整個大殿所有人都屏氣斂息,目光齊刷刷地聚焦在秦如召和李承乾身上。
秦如召大步流星地走上前,朗聲道:“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