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一事,顯懷啊,下朝之後,你即刻挑選得力之人,將所有證據送往刑部,交由刑部按照我大唐律法公正定罪。”
“對於那些被朕判了死刑的官員,再給他們三日時間,讓他們能安排好身後之事。”
“三日期滿,便依照判決,統統問斬。”
李承乾的語氣斬釘截鐵。
“雖然此番罷免了一半鹹陽官員,但隻要能讓鹹陽城官場風氣煥然一新,變得風清氣正,為百姓營造一個公正清明的環境,朕認為一切都是值得的。”
“諸位愛卿,對於此事,還有誰支持?誰反對啊?”
李承乾悠然地看向殿下站著的文武百官,那平靜的目光像是能看穿每個人的心思。
百官們麵麵相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欲言又止。
有的微微張嘴,剛要發聲,卻又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麼,迅速閉上了嘴巴。
有的則低頭不語,神色間滿是掙紮。
李承乾看著他們這副模樣,心中已然明白,也不打算再繼續聽下去了。
他神色平靜,淡淡地說了一句:“那這件事就到此為止了。”
這簡短的話語,在朝堂上掀起一陣波瀾後,又迅速歸於平靜。
這句話一出口,此事基本上就塵埃落定,百官們縱使心中還有異議,也沒了反對的機會。
他們隻能無奈的一個個拱手,齊聲說道:“陛下聖明。”
今日早朝,原本李承乾是打算和群臣就諸多朝政大事,尤其是關於“天下為公”理念推行過程中的種種問題,進行一番討論的。
他本期望能在朝堂上聽到各方的真知灼見,共同為大唐的繁榮出謀劃策。
可就在剛剛,聽到戴胄的一番話後,他瞬間失去了與百官繼續討論的興致。
回想從推行“天下為公”這一理念到如今這段時間,朝堂之上討論不斷,然而真正有價值、切實可行的好建議寥寥無幾,反對的聲音倒是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但今天,戴胄那句“放權於民,貽害無窮”,卻精準的剖析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其實,李承乾一直對放權給百姓這件事心存疑慮,隻是苦於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來闡述自己的擔憂。
彆人或許沒有相關的經驗,可他卻知曉兩個活生生的例子,那慘痛的教訓時刻在他腦海中回響,提醒著他放權的巨大風險。
所以,他一直以來都在暗自思索、反複權衡這件事。
可沒想到,今天戴胄竟然能一語中的,這讓李承乾大為驚訝。
在他看來,在這個複雜而又關鍵的問題上,能夠如此敏銳地抓住重點的人,絕非等閒之輩。
至少,就他所了解的朝中大臣,像戴胄絕對沒有這樣的見識與能力。
李承乾看著戴胄,開口說道:“戴愛卿啊,你剛剛說的‘放權於民,貽害無窮’,著實讓朕眼前一亮。能否再和朕詳細深入地說說你的看法?朕願聞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