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雙全的離世,敲碎了吳天岩心中最後的枷鎖,也讓他徹底放下了心中的牽掛。
那幾日的後事,吳天岩忙前忙後,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到位,才能稍稍減輕心中的悲痛。
待吳雙全的後事妥善安排好,吳天岩望著那座新立的墓碑,久久佇立,直至夕陽的餘暉將他的身影拉得極長。
最終,他轉身毅然跟上了李勣。
他們跨上駿馬,馬蹄揚起塵土,向著往年那些承載著無數廝殺的戰場奔去。
要成為真正的帥才,兵書裡的知識隻是基礎,唯有親身站在那片浸染過鮮血的土地上,感受山川地勢與戰爭的交融,依據不同的地形做出精準判斷,才能領悟戰爭的真諦。
紙上談兵,不過是鏡花水月,在真實的戰場上,毫無用處。
乾武十六年冬初。
秦如召在營帳中接到了李承乾的千裡加急聖旨。
他雙手緩緩展開聖旨,隨著目光的移動,麵色愈發凝重。
從聖旨上陛下強硬的措辭,他意識到,朝中必定發生了極為棘手的大事,否則不會突然改變計劃,將出使改為征伐。
“傳令下去!”秦如召猛地站起身,聲音在營帳內回蕩,震得周圍的空氣都微微顫動,“奉大唐皇帝令,從即刻起,出使改為征伐,我們不再是使團,而是爭分奪秒的急行軍!”
“現在,隊伍立刻分為兩部分!”
他掃視著帳下的將士,繼續發號施令,“所有士兵,迅速卸甲,交由後勤部隊運送。”
“所有不必要的物品,統統就地舍棄,輕裝上陣,星夜兼程,片刻不得耽擱!”
“一人配備兩匹馬,所有人一視同仁,不論官職高低,都不許搞特殊!”
“兩個時辰後,準時整軍出發!違令者,軍法處置!”
秦如召的話語擲地有聲,在營帳內久久回蕩。
這突如其來的命令,讓隨行的官員子弟們瞬間炸開了鍋。
這些年輕的公子哥,原本滿心期待著一次輕鬆愜意的出使之旅,既能遊曆異國風光,又能積攢政治資本。
可如今,局勢陡然轉變,出使竟變成了出征,這巨大的落差讓他們一時難以接受,一個個都呆愣在原地,臉上茫然無比。
“這怎麼說變就變啊?好好的出使,怎麼突然就成打仗了?這不是開玩笑嘛!”
一個身材微胖的少年滿臉漲得通紅,忍不住嘟囔道,語氣裡滿是抱怨和不滿。
“就是啊,我們可都是文臣之後,從小讀的是聖賢書,從沒上過戰場,這可如何是好?”
另一個瘦高個也跟著附和,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顯然是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到了。
儘管心中充滿了抱怨,但看著士兵們迅速而有序地行動起來,再想到太子殿下都以身作則,身先士卒,他們又怎敢有絲毫退縮?
更何況,在大唐,崇文尚武之風盛行已久,文人能武,武人知文,文武雙全才是眾人追求的目標。
哪個讀書人不是從小佩劍在身,若是腰間沒有三尺劍,都自覺在人前抬不起頭,羞於自稱讀書人。
第一次踏上出征之路,這些十七八歲的小夥子們,心中除了抱怨,更多的是難以抑製的興奮激動。
他們的抱怨,不過是嘴上的一時宣泄,是對未知的恐懼與不安的本能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