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毗搖搖頭,說道:“欲你去找便去找,咬舌能自儘,怕是你傳奇看得多了。”
咬舌自儘是出自的一種自殺方法,從古代醫學的角度分析,那種一咬舌立即斃命的描述並沒有科學依據。
在現實生活中,仍能見到許多人由於種種原因造成舌頭受傷,甚至部分缺失卻仍然存活的例子。
在後世,網上流傳的“咬舌自儘”的致死原因可歸為三大類,即“疼死說”、“失血說”和“窒息說”。
“疼死說”的主要理由是咬舌時由於產生巨大的疼痛,從而產生“神經源性休克”,最終導致“呼吸係統和循環係統混亂”。
然而,這一理由是無法成立的。
首先,這一理由中對“神經源性休克”的理解就存在問題。雖然“神經原性休克”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由神經係統刺激而引發的休克”,但絕非“疼死”。
神經原性休克主要是由於環境因素的突然刺激,使得交感神經突然失去支配能力或副交感神經異常興奮,從而導致周圍血管舒張,人體血容量增加,進而使得人體有效血流量下降,機體相對缺血所致的休克。
神經源性休克通常發生於腦、脊髓損傷,或心血管感受器遭受劇烈刺激(如劇烈壓迫頸動脈竇、心前區)等情況,而外傷造成的疼痛常使得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從而進入應激狀態,難以產生交感神經的抑製。
其次,一些疼痛造成的“疼暈”,實際是交感神經過於興奮造成的腦供血不足所致。這種暈厥通常可在數十秒內恢複,不會造成生命危險。
在法醫鑒定中出現的一些被稱為“神經原性休克死”,或“抑製死”的案例中,死者通常都具有心腦血管或神經係統疾病。
因此對於正常人“咬舌”來說,若是自儘,需要極大的意誌力和精神集中度,此時交感神經處於興奮狀態;而對於意外造成的舌部斷裂,劇烈疼痛同樣常造成交感神經的興奮,是故,這些情況均難以造成“神經源性休克”,更不用說導致死亡了。
“失血說”的理由十分直白,即舌內含有大量毛細血管和幾條較粗的動靜脈,因此咬斷舌頭後會因失血而死。但從常識上就會看出這一理由並不成立。
人體血液總量約為4~5升,而失血量要超過30%,即1.5升以上才有可能危及生命。而依靠舌內的血管要喪失1.5升血液,所需要的時間足夠凝固止血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除非是血友病患者,否則依靠失血來“咬舌自儘”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不用提武俠中那種“一咬斃命”的場景了。
“窒息說”又分為三種說法,一種認為是斷離的舌頭被吞入,導致“噎死”,另一種認為斷離的舌根會“縮入喉嚨”導致窒息,而第三種說法則是流出的血液灌入氣管導致窒息。
然而這三種情況基本上都是不會致死的。
因此,對比以上可能的“咬舌自儘”原理,我們可以看到,上述的所有方法都無法造成中那樣的“一咬斃命”,甚至連致命的可能性都很低。
事實上,文獻中記錄的舌意外斷裂以及咬舌自殘案例中,致死的極少,僅有的一例“咬舌自儘”發生於一位精神疾病患者身上。該患者在發病中咬舌,死因是出血和舌腫脹導致的窒息。
這也是辛毗要人找醫者治療這個獄曹的原因。
而且有了這次的咬舌自儘後,那個獄曹應該是不會再尋死了。
隻有死過的人,才會知道生命的珍貴,才會怕死。
那些整天想著自殺的人,是因為他不知道死這個一個字有多重,所以才會去做這樣的傻事。
要是時光倒流,那些跳過樓的人是絕對不會再跳一次的。
生命之可貴,或許隻有道義才能勝過他了。
辛毗搖搖頭,心中卻是思考著在今日之後曹衝可能的動作。
他對曹衝之後的行動有些好奇了。
而在洛陽侯府中。
曹衝環抱著辛憲英,在他嶽丈辛毗在廷尉獄忙前忙後的時候。
曹某人卻是在床榻不斷的鞭策著辛憲英。
吱呀吱呀。
床榻都開始搖擺不定起來了....
幾多輪回幾多雨。
次日。
曹衝睜開眼睛,在辛憲英的侍奉之下,穿上衣物,吃過早點了之後,便到了外院大堂之中了。
曹衝聽著這幾日發生的事情,臉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
之後,曹衝乘上自己車駕,在周獨夫的護衛之下,往著廷尉獄的方向去了。
接下來,便是將所有的線索都辨明的時候了。
真相。
就要浮出水麵了。
而曹衝有預感,幕後真凶,這個人,絕對會讓曹衝驚喜。
嗬嗬噠!
以為一個套就能把我曹倉舒套住。
你也太小看了我曹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