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烏氏是開城門迎接他們,還是出兵抵抗,曹衝的這支軍隊都會來。
在清點軍隊之後,曹衝當即讓王雙領兩萬人,去對付賜支河曲的羌人,讓楊修郝昭薑維帶著三萬人去對付烏氏。
賜支河曲的羌胡合起來也就幾萬人,這幾萬人,可不是幾萬士卒,而是賜支河曲所有的男女老少的人數。
至於其中能戰的人,有五千就很不錯了。
五千人自然不少,但是王雙手上有兩萬人,而且裝備精良,對付這五千人,肯定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不過,要屠殺幾萬人,恐怕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對於賜支河曲的羌人,曹衝可沒想過要他逃出一個人來。
而楊修郝昭薑維所統領的三萬人,與其說是進攻烏氏,不如說是借著進攻烏氏的名頭,懾服各地的世家。
他們的第一站,便是金城郡
戰火熄滅了十多日的涼州,又有了大軍調動的步伐,而在幽州,一場大戰已經不得不發了。
曹丕手下隻有五萬人,而對麵卻有十萬人。
人數乍一看起來很不平衡,曹丕要戰勝這十萬人,乍一聽起來,也像是無稽之談一般。
但這樣的事情現在確實是在發生著。
五萬人對付十萬人,在對峙了幾日之後,曹丕終於是開始進攻了。
五萬人對上十萬人,自然是曹丕劣勢,但是曹丕也不全是劣勢,換一句話來說,曹丕有一些公孫恭沒有的優勢。
第一個優勢,便是曹丕的身份。
他是魏王之子,在烏桓蹋頓被斬之後,幽州境內外的異族此時都在瑟瑟發抖中,要讓他們跟著公孫恭與曹操對抗,再給他們兩個膽子他們也不敢。
這是其一。
第二個優勢,則是裝備優勢。
曹丕的裝備精良,而公孫恭方麵,除了四五萬的軍隊裝備精良之外,像是東部鮮卑,高句麗的士卒,有的甚至連甲胄都沒有。
而這還不是全部的裝備優勢。
還有的,則是火藥。
火藥給曹丕的配給雖然不多,但是若是作為奇兵出擊,必然會有更好的優勢。
這是曹丕的第二個優勢。
而且兵不厭詐。
戰爭,是階級鬥爭的最高形式,在一個國家,或者不同的國家裡,一定會存在階級的差異,不同階級的人呢,他們所要的也就不同。
如果不能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政治中的矛盾的話,戰爭就出現了。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政治和經濟的關係密不可分,現在的世界還是一個經濟世界,因此,戰爭說到底都是經濟利益的鬥爭的最高形式。
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科技的發展,科技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經濟的發展。科技成果有更多地被應用於軍事領域,因此,科技水平的高低決定著戰爭形勢的發展,也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
魏國與東部鮮卑,與高句麗,與幽州公孫家,從政治上看,魏國強大,若論軍事,魏國強大,論經濟,魏國強大,論科技(軍備),魏國強大。
如此,他公孫恭如何是曹丕的對手。
戰爭從來都是政治的延續,戰爭與政治息息相關,曹丕雖然不擅長戰爭,但是對於政治,在這場戰爭中參與的人,他要說是第二,便沒人敢說他是第一。
高句麗害怕公孫世家多過於曹操,那是因為他沒有經曆過曹操的刀鋒。
但是東部鮮卑不一樣。
烏桓與東部鮮卑毗鄰,當年烏桓之敗,烏桓蹋頓的慘狀還曆曆在目,要說東部鮮卑忘記了當年的傷疤,曹丕斷然不會相信。
所以,在對峙的這幾日裡,曹丕可沒有少做動作。
現在大軍出擊,一塊塊木板連接而成的浮橋在江水上激蕩,一艘艘不大不小的船從中駛去,上麵滿載著拿著刀兵的士卒。
一場大戰箭在弦上。
若是東部鮮卑所言的話是真的的話,在餘水靠近燕國這大段的防禦,是東部鮮卑負責的。
大軍在船上行進著,曹丕則是在大軍的後麵沒有行動。
對於東部鮮卑的話,對於一個異族人的話,他還是不敢全信的。
誰知道東部鮮卑是不是雙麵間諜。
不過,讓曹丕鬆一口氣的是,在大軍前進到餘水末端,東部鮮卑的軍隊依然沒有出手。
看來這東部鮮卑的人說的話倒還可以信一點。
曹丕的五萬大軍一點一點的渡過去,最後曹丕也坐上戰船過去了。
馬上,他便見到了東部鮮卑的首領。
東部鮮卑幅員遼闊,但最多都隻敢稱呼蹋頓,不敢稱呼為可汗。
能夠像匈奴一般統領整個草原的人,早就不多了。
東部鮮卑的人被曹丕成功策反,一下子,人數的天平傾斜起來了。
在有了兩個優勢的曹丕,現在得再加一個優勢了。
那便是人數的優勢,有了人數的優勢之後,一場戰爭的形勢似乎也是明朗起來了。
薊縣。
公孫家府邸之中,公孫恭與一乾家將在商議著如何對付曹丕。
為了對付這個曹丕,公孫恭可謂是付出了渾身的解數,這幾日是夙興夜寐,連自己的小妾那裡都沒去過。
要知道那可是他剛娶沒多久的小妾啊!
就在公孫恭商議事情的之後,外麵卻是急匆匆的走來了一個校尉打扮的壯漢。
這個壯漢威風凜凜,但是此刻臉上卻是充滿著驚慌失措之意。
“主公,緊急軍報,長安侯越過餘水了。”
“什麼?”
公孫恭猛地抬頭,臉上還有著不可置信之色。
“餘水有高句麗鮮卑人五萬,且有餘水地利,他長安侯如何能夠如此迅速的渡過來?”
這個校尉牙齒打著顫兒,話也是說出來了。
“恐怕,恐怕是因為長安侯說服了那些鮮卑人。”
聽到這句話,公孫恭麵如死灰的坐了下去。
說說服了鮮卑人?
完了!
一切都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