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剛經曆過一場艱苦的守城戰,但或許是因為援軍到來的消息鼓舞了城中軍民士氣。
總之趙都安從側門走出府衙,走在城內主乾道大街上的時候,發現城內仍舊維係著秩序。
隻是往日繁華的街道上冷清了許多,沿街店鋪雖也有些還在營業,但大多都掛了“打烊”的牌子。
趙善德欲言又止地打量這位不知姓名的貴公子,他到現在都有點懵。
自己求見知府大人失敗,府衙深處卻走出來這麼一位英俊的後生,口口聲聲,說奉命跟自己去要糧,卻對身份諱莫如深。
府衙裡啥時候有了這麼一位?
趙善德不知道,但在基層摸爬滾打半輩子的古代社畜眼力不差,雖不知趙都安的身份,但隻看他舉手投足間那份氣場,就知道身份絕對不簡單。
難道是知府家的公子?
趙善德揣測著,以他的身份並沒資格見知府大人的親眷,隻能胡亂瞎猜。
“就我們兩個?”趙都安笑著詢問。
趙善德愣了下,忙道:“還有幾個兵丁,在盧家附近的街口等著。”
然後他鼓起勇氣試探道:“大人不是本地口音?”
趙都安瞥了謹小慎微的衙門老吏一眼,笑容有些意味深長:
“恩,來這邊不久。你是繼承父輩職位進的衙門,還是考進來的?”
趙善德微微挺直腰杆:
“屬下年輕時考中秀才,有幸得縣太爺賞識,從縣衙書吏做起……至今已二十個春秋……”
趙都安眼神微暖,在這個同姓的吏員身上看到了上輩子自己的影子。
一樣是底層出身,近似的成長路徑,區彆在於封建王朝的官吏有“流品”之分,官與吏,出身上便涇渭分明。
他一邊走,一邊與之閒談,趙善德則愈發驚異,因為他發現,這位公子見識廣博,言談間有股貴氣,儼然是出身名門,但偏偏對底層官吏的日常極為熟稔。
若是拋開這層皮囊,隻看言語中的老練與對底層官場生態的把握,簡直比他這個老書吏都更“油滑”。
衙門裡,何時出了這麼一位人物?
說話間,二人已經步行至城內一片規模甚大的宅子外。
街口的一家小店內,四名士兵忙起身走出,驚疑不定地打量趙都安。
“這位是知府大人委派來的。”趙善德解釋道,在幾個大頭兵麵前,也端起了“官威”:
“立即隨我再去收糧。”
幾個底層士兵不敢怠慢,忙低頭行禮,一行人再次走向盧家大宅的正門。
“勞煩先去叩門。”趙都安笑眯眯道。
趙善德硬著頭皮點點頭,挺直腰杆,三兩步上了台階,叩動門環。
“吱呀”一聲,盧府高大的院門扯開一條縫,一名管家模樣的人走出來,皺了皺眉,耐著性子道:
“都說了,府裡沒有多餘的米糧,你們去彆處收吧。”
說著就要關門,態度冷淡,儼然與督糧官打過多次交道。
“慢著!”趙善德一急,板著臉,厲聲道:
“我乃薛樞密使帳下督糧官,奉命前來,依法催繳軍糧……”
他猜不準身後貴公子的身份,想表現一下,以防留給知府大人他“辦事不力”的壞印象。
盧府管事譏諷道:
“趙善德,給你根雞毛,還真當起令箭了,往日裡就以你的身份,連我們盧府的大門都進不來,少囉嗦,沒叫人驅趕你已是給你這身虎皮麵子了,快點滾。”
趙善德靈機一動,板著臉厲喝:
“你可知,趙都督已入城了!還以為與之前一般?嗬,真以為我好拿捏?你也不想想,為何知府大人偏偏命我來催收你盧家?”
管家愣了下,上下打量他,忽然笑道:
“趙善德,你莫還想扯趙都督的虎皮不成?真以為都姓趙,就是沾親帶故?你的底細我清楚的很,少拿趙都督嚇唬人。
今日不妨把話放在這,莫說是你了,就算是那位京城裡的都督來了,我盧家也是這句話,要糧?沒有!”
趙善德的心思被戳破,一下慫了半邊,苦澀地扭頭眼巴巴看向身後的貴公子。
心說您看到了吧,不是我辦事不力,實在是盧府太霸道。
我們這幾個人,不敢,也沒能力以勢壓人。
趙都安的表情有些古怪,眼神含著笑意地看著他,輕輕歎了口氣,邁步上前,認真道:
“盧家有糧沒有是一碼事,但將朝廷委任的督糧官擋在門外,進都不讓進,未免太霸道了些。”
正要關門的盧府管事皺眉:
“你是何人?奉勸你一句,與你無關的事少管。”
他摸不準趙都安的身份,但見其沒有穿官袍,又與趙善德這等老吏在一起,便也沒當回事——
真正有身份的人,豈會與這種底層爬上來,廝混多年卻還隻是個清水衙門文書的小人物走在一起?
趙都安臉上笑容不減,一隻手卻抓住了半扇院門:
“我若偏要管一管呢?”
盧府管事眼一,就被這人近了身。
心頭一驚,下意識要關門,卻驚愕發現這斯斯文文的白淨公子力氣大的驚人,輕飄飄用手一擋,這大門竟是紋絲不動。
“來人,有人鬨——”
他剛喊了一半,整個人就如一枚炮彈般倒飛進了院中。
“多久沒人在我麵前大呼小叫了。”趙都安緩緩收回手,竟有些懷念。
邁步越過門檻,隨口道:“跟上。”
身後的趙善德與四名小兵震驚難言,才意識到這位公子竟是個武夫。
然而老吏心頭沒有驚喜,隻有驚嚇,亡魂大冒,意識到不對勁:
知府大人絕不可能派個人過來帶自己打架。
自己怕不是被騙了?
可已經來不及細想,他咬了咬牙,還是跟了上去。
……
盧家作為府城第一大家族,宅邸極為氣派,足足五進,院子布置極好。
趙都安閒庭信步,一路走入中庭,已驚動了大群盧府家丁、丫鬟、護院趕來。
“何人膽敢鬨事?!”
趙都安剛進中庭,就看到遠處三個公子哥手持刀劍趕出,身後的護院也拎著棍棒,凶神惡煞。
“是盧家的三位公子。”老吏低聲提醒。
三人屬於盧家第三代,年紀都不算大,大公子也才三十多,最小的三公子隻是個半大少年。
趙都安站定,氣定神閒,淡淡道:
“朝廷督糧官,前來盧府收繳軍糧,叫能做主的人過來。”
盧家二公子被氣笑了,手中佩刀拎起,指著趙都安鼻尖,罵道:
“你眼瞎了?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
身旁的大公子皺了皺眉,依稀覺得這個“督糧官”有點眼熟,但想不起來。
趙都安語氣輕描淡寫:
“麵對朝廷官員,手持利刃,盧家這是要謀逆?”
盧家大公子這下也沉下臉,先抬手按下二弟持刀的手臂,旋即道:
“這位‘督糧官’,話可不能亂說,便是孫知府來我家府上,也是客客氣氣。
我不知發生了什麼誤會,但朝廷既是要糧,總不該是進門打人強搶的要法吧?如此行事,與叛軍有何異?你們就不怕敗壞法度?”
趙都安卻懶得與一群“小屁孩”廢話,淡淡道:
“你們沒資格與我囉嗦,叫能做主的人來。”
“哪來的督糧官,不知天高地厚?給我拿下!強闖民宅,送去府衙也有話說!”性格火爆的二公子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