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緩的地麵過後,緊接著就是一陣陡坡。
自己遭受到了暗河襲擊,現在更是連東南西北也都分不清楚了,沒有了方位感,張鐵軍也隻能硬著頭皮向前走。
“這個地方最後通向的到底會是哪?”
疑惑差不多過了十幾分鐘後才算是解開。
一抹光亮忽然照射到了張鐵軍前方的小路。
“有出路!”
張鐵軍很是激動,顧不上自己那雙受了傷的腳,也一路小跑走了過去。
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是古代四大幸事?
狗屁!
明明是絕處逢生更帶勁!
張鐵軍仔細觀察周圍,這才發現,這應該是一口井,看起來已經荒廢很多年了。
洞口周圍都長滿了枯枝爛草。
這種結構的井並不罕見,關東山和平原有所區彆,井水一般都來自於地下暗河。
應該是多年之前有人在這裡鑽了一口井水,往裡麵打了幾裡地,引了暗河的水使用,後來暗河改道,泥沙擁擠,這口井水才慢慢乾枯了下來。
張鐵軍雖然很是幸運,自己僥幸活了下來,但是怎麼上去一時間也成為了自己現在所要麵對的頭號難題。
自己如果沒有受傷,爬這個十幾米的枯井和玩兒一樣,不過現在自己腿瘸了,就連走路都是一拐一拐,更彆說攀岩了。
最重要的是自己現在又餓又累,沒人幫忙,時間一旦長了,那也容易被餓死或者渴死。
埋怨總歸是埋怨,總歸還是要考慮能夠解決的辦法...
張鐵軍將目光全部集中在了頭頂上一個轆轤上。
轆轤這是一個頗具有年代感的名詞了。
這種流行於北方地區的提水設施在古代和近代很是風靡,也是村裡吃水用的主要工具。
轆轤的結構組織倒也不很是複雜,由轆轤頭、支架、井繩、水鬥等部門構成,按照輪軸原理所製,隻需要輕輕搖轉手柄,使得水桶一起一落,從而提取井水。
老天命不亡我...
張鐵軍很是激動,如果自己能夠想辦法將轆轤打下來,那麼井繩自然而然會順落下來,屆時自己就可以順著井繩朝著上麵爬上去。
有了目標,張鐵軍就準備開乾!
想要讓轆轤成功轉起來,首先要做的就是打開支架,用什麼打動支架成為了最難的一個問題。
那一把老式燧發獵槍已經開不動火了,和一把燒火棍沒啥區彆,張鐵軍目測這一口井差不多有個十幾米,找東西捅上去無異於癡人說夢。
張鐵軍環視一圈,忽然發現了,在枯井內散落著大大小小不同的石頭。
一個想法在張鐵軍腦海中慢慢浮現。
說乾就乾,用刀子輕輕劃開衣服,扯下布條後緊緊纏繞在一起,將大塊的石頭子綁到了上麵。
用力揮動布條,接力將石頭子甩了出去。
令人奇怪的是,石頭子竟然像是子彈一樣飛了出去,爆破的聲音甚至在空中摩擦出音爆。
這就是一種很是古老的武器,雖然不是最早的古代武器,但確實最簡單的古代武器。
投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