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是不是還活著,是不是在暗中觀察和操縱,朱允熥不去想。
他現在注意的,隻是眼前此人是否止住刀兵。
朱允熥拿出一份提前寫好的聖旨,遞過去:“王叔,這是朕下的第一道詔令,與你永不相負,如果朕對你下手,天下人人可以討伐朕。於你也是一樣。”
那麼好心?
朱棣接過來,半信半疑的打開聖旨。
上頭是同時對他和朱允熥兩個人的束縛,這可是朱允熥自己寫的。
要是將來有一天,朱允熥食言而肥,這道聖旨便能讓天下人看清楚朱允熥的真麵目。
另外,朱棣的封地還在北平,他仍然可以執掌大軍。
相比現在所處的困境而言,朱允熥確實算給了他台階下。
“朱允熥,你是要讓本王去應天向你稱臣麼?”
“那倒不用,你可以直接帶兵回北平去。”
這已經是天大的麵子了!
聽調不聽宣,曆史上還沒有出現過這麼闊達的皇帝。
也算維護了燕王的臉麵。
他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朱允熥了。
此刻,他完全可以殺了朱允熥,那殺了之後呢?
“王叔,是不是要殺了朕,你決定。”
“朱允熥,你的膽識讓本王佩服。本王起兵是求生,不是為了得天下,隻是事情做到了這一步,不得不為爾。你下這樣的旨意,當真不怕本王再起刀兵?”
朱允熥淡然的表示:“不怕,不過,每次起刀兵都會死很多人,勞民傷財,王叔若不怕做曆史的罪人,可以再起刀兵。”
這句話,才真是重重提醒到了燕王。
人家數次放過你,你還要不停的打,即便百姓不知道,手下將士也會越來越意誌消沉。
因為,最初起事的時候,大家想的是活下來。
而現在,為因為你個人的欲望去奪天下,導致民不聊生。
這就是完全是兩個概念了。
他得承認,朱允熥把話說到了點子上,不光會打仗,還能言善辯,處處都戳中朱棣的心。
“朱允熥,你現在是皇帝,本王問問,你會怎麼對待百姓?”
“嗬,這個問題,有人問過朕,朕不做回答,因為不管朕說什麼,那都是口頭語,將來會怎麼樣,誰都不知道。”
“唉……”
朱棣不做糾結了,轉身下拜:“臣,朱棣,叩見皇上。”
他終於服軟了,朱允熥這一趟沒白來。
“王叔請起,從今往後,咱們還是一家人,希望王叔與朕一起,共建大明風華,讓我們朱家的江山,千秋萬代的傳承下去。”
“皇上,都是小王的不是,求皇上賜罪。”
“王叔有罪麼?如果換個位置,朕也會起兵。王叔,你帶人回北平去吧,朕許你養兵二十萬。”
這裡的‘許’是特許的意思,‘兵’是親兵的意思。
自古以來,從沒有哪個帝王允許臣下養那麼多親兵。
即便是春秋戰國時期,那些諸侯國養兵,也是逆天而行,不被允許的,他們不過是拜托了周王室的控製罷了。
“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