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當政二十多年,忙於整頓吏治,卻沒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明朝的高低製度文化還很嚴重。
朱允熥既然發了皇榜,就不可能收回。
需知,天子一言九鼎!
“你們的奏請,朕不許。還有——國子監祭酒何在?”
祭酒是國子監最高官職,但屬於五品,權利不大,完全聽命於皇帝。
“臣在。”
“傳朕旨意,科舉製廢除,明年開春的考試,麵相全國,所有技藝嫻熟之人,都可參與考試。”
八股文也應該停一停了。
那玩意兒考中了,也不利於國計民生,隻會培養出一些腐朽的官吏,乾實事的太少。
“陛下!萬萬不可!科舉製不能廢除,八股文乃千古祖製,更不能廢除!”
“是啊,陛下!若是如此,我大明江山將毀於一旦呐!”
李進今天沒來,他倒會做人,沒跟這幫迂腐的老東西瞎摻合。
所以,在場的人,一個替朱允熥說話的都沒有。
朱允熥本沒打算這麼快就有大的改革動作,全是讓這些家夥給逼迫的,話趕話說了出來。
“你們不領旨?”
“臣等誓死也不敢領旨啊!”
“好,那朕就全翻撤了你們,另換領旨的人重組朝廷。三寶!”
三寶走上前:“奴才在。”
“扒去他們的朝服,削職為民,全都給朕趕出去!”
“遵旨。”
三寶一招手,遠處的禦林軍跑了過來,將在場的官員衣服剝乾淨,一個個強拉硬拽出去。
“陛下呀——您要做一代聖主,不可違背了祖宗成法和天意啊!”
“難道我大明二世就要亡國了麼?天呐!”
“老臣就算是撞死在這兒,也斷然不能讓陛下行千古憾事啊!”
朱允熥才不搭理這幫人。
之前讓他們擁護自己做皇帝,目的已經達到了。
現在這群人成了尾大不掉的累贅,乾脆就放棄。
該做的事,必須去做。
沒一會兒,李進被傳了進來。
奉天殿外發生的事,他全知道了。
其實,李進心裡也不覺得朱允熥做的對,思想來不及轉變。
“李進,朝廷缺乏一批官吏,你執掌吏部,對各地的清官應該有所了解,選出五十個來,來應天充斥朝堂。”
“是……”
看他有點猶豫,朱允熥問:“怎麼,你也覺得朕做的不對麼?”
“臣……不敢?”
“你明明是這麼想的,卻不願意承認,朕要的是個敢說敢做的人,中書省都交給你了,你現在是左丞,距離宰相就差一步。”
李進憋著一口氣,忍不住說道:“陛下之舉,臣不置可否,之是覺得,是不是太快了些。”
“快麼?有些事,做的慢,會被彆有用心之人有機可乘,國子監祭酒一職,你可以找你的門生來做,是誰,朕不問。就一條,聽旨行事,不聽的人,連九品官,朕也不讓他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