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他調集十萬兵力離開鎮江,去往前線。他擔心王爺這邊會突圍,所以下了藥。”
朱棣急忙問:“張將軍,軍中可有將士死亡?”
“目前還沒有,大家隻是癱軟無力,上吐下瀉,卻又不像瘟疫。”
在側的朱高燧說:“爹,寧王不日就要攻城了吧?咱們的將士得了怪病,沒了戰鬥力,又身處饑餓,他肯定會攻城的!”
張玉抱拳,眼神堅定:“王爺,末將與丘將軍等人已經商議好,可護送王爺離開鎮江。”
“怎麼離開?”
“我們有二十萬人,可以集合十八萬兵馬突圍兩個點,寧王的人現在也隻有二十多萬人,他們會將兵馬集結過來堵住路口。鎮江周邊有十幾個大道,王爺就可以從無人防守的區域離開了。”
朱高煦一聽,激動不已:“好計!爹,快下令吧!”
這不是拿自己將士的性命來給自己鋪路麼。
燕王可不會做這等不仁義的事。
他望了望張玉:“不行。”
三通也說:“王爺,張將軍之計可行,因為寧王忌憚的,不是您手中兵馬,而是您這個人。末將建議,不光您要走,張將軍和眾位將軍都要走。”
張玉道:“我們走了,誰指揮那十八萬人?”
“末將來指揮,你們隻帶兩萬人離開,末將墊後。一旦你們離開鎮江,可走水路,與馬赫然會合就安全了。”
這本是三通的拚命策略,毫無私心,但朱高煦卻起了疑心。
他的眼神已經變化。
可是當著三通的麵,他卻什麼話都不想說。
“王爺,下令吧。”
“三通將軍,那你豈不是很危險了?”
“王爺,隻要你們平安離開鎮江,消息一傳到寧王麵前,他就不會死守鎮江了,末將也會安全。”
說的對,寧王在意的可不是這十幾萬、二十萬人。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兩條腿的士兵不足為慮,一抓一大把,關鍵還是朱棣和手下將帥。
“有勞將軍了,將軍小心。”
“王爺,保重。”
三通領命下去了。
他人一走,朱高煦便說:“爹,皇帝的人,您真的相信麼?十八萬人交給他,咱們不就窮途末路了麼?他可是朱允熥的心腹啊。”
“皇帝不會害我。”
“爹,您和寧王都一樣,都有過謀反之事,皇帝早晚會除掉您的,手裡沒兵馬,到了馬赫然軍中,那您是什麼?您是案板上的魚肉!馬赫然要想圖謀不軌拿下咱們,隻是一句話的事!”
朱高熾表示:“爹,二弟說的話,我不敢苟同。咱們現在已經是窮途末路了,不想辦法離開鎮江,隻有死路一條。”
還是大兒子有見識,已經沒路可走了,難道窩在城裡等朱權上門來殺他們嗎。
“張玉。”
“在。”
“通知其他將軍,各代本部營中人馬,輕騎簡裝去城南門集合,等三通將軍與寧王的兵馬交戰後,咱們就離開。”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