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這玩意可比弓箭好玩多了!!再來一盒子彈!!”
已經徹底變成土木學長的宋應星搖了搖頭:“沒有。”
“這個可以有!”
“王爺,這個真沒有!這玩意本來就是試驗品,第一批造的就不多。所以相應的子彈配的也不多。
剩下的子彈我們要留著測試數據,自己改良用的。
就這一盒子彈了,還是一會兒留給景瑜用的,呐,說曹操曹操就到。”
二人正說話間,薛虹、高拱、徐光啟三人也來到了靶場。
朱煇將槍口對準天上,將手裡的步槍舉了起來:“景瑜!!這玩意可比神機營裡的火器射速快多了。
這就是之前你說的給我大哥登基準備的禮物??”
薛虹從朱煇手裡接過槍後,打量了一番後,將槍栓拽開,先是確認了裡麵沒有子彈,然後這才放心的將槍放下,回答道:“並不是,現在這把槍一些細節上和我當初設計的時候還是有些差距,有些缺陷還需要完善才行。”
“這還叫有缺陷??長庚告訴我這槍可以在雨天發射,射速還這麼快,打的還遠,在你這居然還有不少的缺陷??”
薛虹沒有回答,而是直接從旁邊的盒子裡抓了一把子彈塞進槍裡開始實射。
砰砰的槍響聲不絕於耳,不一會兒的功夫,三十發子彈都打光了,可兩百步開外的靶子上就隻有一發子彈的痕跡。
“景瑜,我們測試過了。如果不槍管內刻畫膛線,基本上精準度隻能保證在五十步以內。五十步開外就全靠運氣了。
如果進行人工刻畫膛線,精準距離可以推到一百步左右。
若是幾位老師傅親自刻畫,甚至可以將精準度推到兩百五十步!
可是如果想要按照你要求的,進行量產,裝配給軍隊,就隻能裝配沒有膛線的。”
薛虹將槍清空子彈清空後,歎息一聲,心中暗道:“果然還是得趕緊補足底層的科學。”
如果不補足底層科學,那無論大明現在趕超西方多少,都可能被對方在最短的時間追趕甚至反超的。
畢竟,沒有地基,就算蓋房子也蓋不了多高,而且隨時有塌陷的風險。
大明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有技術,但都不成體係。
不成體係的東西想要傳承,就隻能靠個人的天賦和經驗。傳著傳著就有失傳的可能。
就好比工部這幾個老師傅,能手搓膛線,而且精度還很高。
厲害不厲害?當然厲害!!
可這技術說白了全靠天賦和感覺,不能傳承啊!!
大明幾乎所有的技術,除了數學和天文星象、地理外,其他的科目都是不成體係的。(1600年前,華夏數學、天文學、地理這三門依舊對西方是碾壓局。等到後麵西方文藝複興末期,加上華夏清朝封建製度達到最頂峰。此消彼長才徹底落後的。)
當然,這會兒西方和大明差不多,半斤八兩,甚至還要更慘點。
薛虹揉了揉眉心,深吸一口氣,總感覺自己肩膀上的任務又重了。
其實華夏這片土地一直不缺天才,劉徽:有記載有證據的,最早的割圓術創造者。
祖衝之耳熟能詳,古代圓周率第一人。
墨子,大哲學家大思想家,還是大科學家,最早研究光學,並總結出小孔成像的人。
類似這樣的存在太多太多了。
但很遺憾,都沒有成體係並傳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