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凡飛降漁州,第一件事就是聽取戰事進展。
秦國三大勁旅兵分三路,以摧枯拉朽之勢力在推進。但他們並非一味縱深,而是攻城掠地,將身後做的非常穩固。
截止七月十九江凡看戰報,三路大軍共計占領夏國四洲二十八城,這距離秦國起兵僅僅一個月啊,幾乎做到日下一城,此等速度在以往的戰爭中從來沒出現過。
這個速度奇怪嗎?並不,事實上,陽都誓師是個儀式,真正的大軍早就囤積在邊境諸城,一聲令下之後,高起丶王翦丶蒙田率領精銳輕騎日夜兼程,僅用了四天便抵達邊境,隨後先鋒官率先出擊,大軍則緊隨其後,三路大軍分三路挺進,經曆二十八天,平均算起來,大約每一路大軍三日攻克一城。
當然,戰爭不能這個演算法,比如蒙田的烈風軍有過一次兵分四路,同時攻克三城的戰績。
可這也足夠恐怖,要知道,這三日還包括行軍,也就是說秦軍大部分時間用在了行軍路上,而攻城幾乎沒費多少時間,直接說明秦軍之強悍,而其中最大的關鍵當然在於驪山戰器,熱武,幾乎無可匹敵。
夏南,四分之一失陷於秦,四分之一失陷於滇楚,合起來已經丟失近半。
而夏國的舉動非常明智,晉南幾乎所有城池都放棄了防守,將主戰兵力調㣉最重要的運城,隻要這裡在,夏南就不算亡,而隻要這裡勝,夏國就能組織力量展開反擊。
麵對這種舉措,高起不但沒有著急,反而越發穩紮穩打,三路大軍齊頭並進,一個一個城池穩步掌控,做到後方無憂。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秦軍顯然也有意和陸輕侯一戰定勝負,在這場決定性戰役中一舉擊垮夏國南境主要戰力,此後,夏南各大州府將如探囊取物。
雙方各自在積蓄力量,大運之戰,決定半壁江山存亡,舉世矚目。
但中間還穿插幾個消息,首先,鳳辰正在攻打魏國臨近晉國的邊界大城——阜城。
阜城與邯城一樣,是晉國通往魏國的兩大主要關隘之一。故此,阜城建設的也非常高大堅固,就從它成功抵禦辰國進攻十餘日依然堅挺就能看得出來。
而在這裡和辰國對決的,是魏國四大營之一的林字營。主將是魏王叔父,曹章,先鋒大將為魏國五方悍將之一的張廖。兩人也都是當世名將,張廖與那個名不見經傳的蛇龍打的平分秋色,但主將曹章與尉獠相比,總歸要差一些,以至於林字營一直被壓著打。若非占據主場之利,恐怕早已敗北。
其次,滇楚強攻秦淮以南,大燕山以東地區,在夏國不斷抽走兵力以備戰大運的情況下,許多人分析,不出旬月夏國東南五州恐將易主。
第三,龍門薑氏和淮陽薑氏調兵enove.com.101nove.com/wapbook103445/49220085/